授課時間: 年 月 日 授課班級 七年 班 編號:
課題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技能:理清本文記敘的事例,了解本文敘事有詳有略的寫作特點。
過程與方法:理清本文結構,提高概括課文內容的能力。
體會并掌握文中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對表現中心和人物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作者熱愛生活、熱愛文學的天性,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把握課文結構特點,分析、概括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1.了解作品的語言風格,以及從語言中滲透出來的真情實感。
2.體會、掌握文中形象生動、富有表現力的語句對表現中心、人物的作用。
教學手段:自主探究 分組合作 相結合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一、 課前語文活動
談談我愛讀的書
二、師生互動 課文品析
1、復習請同學們簡述作者做的三件事?
2、學生談個人感受:
教師引導:少年馬克吐溫的哪些方面令你佩服,你最喜歡他的哪一點?他的成功對你有哪些啟示?(要求學生無拘無束,自由地發表看法,體現學生的個性。)
自由交談、體現個性,回答老師的提問。
三、師生互動 探究素材詳略編排:
1. 教師指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結構層次的基礎上,細讀課文。 學生活動
一、 課前語文活動
課前 5分鐘兩人講述自己喜愛讀的書
內容、評價都可以。
二、師生互動 課文品析
自主探究 暢所欲言
馬克吐溫的成功潛質:
要善于思考,要善于在實驗中提升文學才華。
要善于抓住機會,推銷自己。
做事或寫文章要有創意,有創意才有可能成功。
要大膽嘗試,要敢想、敢說、敢干。
三、師生互動 探究素材詳略安排:
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交流
了解素材詳略安排:
2. 學生細讀文章第一部分,了解素材的詳略編排。
3. 教師提問:在“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中。“我”共做了三件事。作者對這三件事是如何安排詳略的呢?
由此看,本文敘事所涉及的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都寫得清晰具體,在詳略的安排上很得當,這些都值得我們以后寫作時參考。
四、品味課文的語言
1、馬克吐溫的作品讓人捧腹,讓人深思,這得益于他獨特的語言風格。你認為本文在語言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試舉出一二例加以說明。
學生舉例,如詳寫了第一件事時對人物的肖像描寫,擬的標題以及注解。
2、課外延伸:對于馬克吐溫的諷刺風格你如何看待?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每件事都能用這種手法加以諷刺嗎?
六、課堂小結 詳寫了希金斯投河的報道,詳寫了如何諷刺了一個新來的外鄉人,對這兩個事件作者均寫明了報道的寫作原因、寫作想法、寫作過程和寫作內容。對撰文嘲笑兩位知名人士,作者一筆帶過。
四、品味語言
1、馬克吐溫作品語言的獨特風格,來源于他對生活對文學的熱愛,來源于他豐富的人生閱歷。魯迅說,馬克吐溫“成了幽默家,是為了生活,而在幽默中又含著哀怨,含著諷刺,則是不甘于這樣的生活的緣故了。”
2、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后,歸納明確。教育學生:文學手法是可以借鑒在寫作中的,但并非可以到處適用,為人處事中,我們必須要尊重他人,因人因事而異。
六、課堂小結
寫作特點
板書設計:成功潛質: (為人處事中,我們必須要尊重他人,因人因事而異。)
要善于思考,要善于在實驗中提升文學才華。
要善于抓住機會,推銷自己。
做事或寫文章要有創意,有創意才有可能成功。
要大膽嘗試,要敢想、敢說、敢干。
課后反思
孫恒
[〈我的第一次文學嘗試〉第二課時(語文版七年級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2.橋的第二課時教案
3.搭石第二課時課件
8.語文版小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