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棟 惟存教育實驗室
2001年5月
教育通過信息化走向現代化,這是我國教育部提出的發展目標。這些宏觀目標如何達成,依賴于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然而,在中微觀層面上深入思考與實踐探索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與步驟。
互聯網進入中小學課堂,引起了諸多反響――“網絡開辟了一個新天地,拓展了我們的視野”、“網絡便利了學習者的交流,有效激發了學習興趣”、“網絡信息的查詢無端地浪費了學習時間”、“網絡太開放了,對青少年簡直是放縱與毒害”………,林林總總、莫衷一是。
從某種視角來講技術是中性的,它在生活中的運用是否有意義,是否有益于學習者的發展,取決于我們如何來有效地使用它。
本文就作為資源工具的網絡在教育教學中微觀層面中如何運用的問題,給出一個方面的初步思考。
一、信息代理與網絡教育信息組織
信息代理是一種受限制的互聯網應用。它試圖通過技術手段,構成一個服務于“人群”目的的信息庫,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訪問它,另一方面它又試圖去解決信息反饋和教師資源稀缺的問題。信息代理,它一方面代理去獲取信息,另一方面代理去發表信息。但是信息代理的本質卻是服務,教育信息代理的本質就是教育信息服務1。
網絡教育信息組織是一種信息代理服務,是指人們根據網絡教育信息本身的特點(或屬性),運用各種工具和方法,對網絡教育信息進行加工、整理、排列、組合,使之有序化,從而有利于網絡教育信息的存儲、傳播、檢索與利用,以滿足人們對網絡教育信息需求的活動過程2。這種活動不僅僅是物理學意義上的信號組織活動、傳播學意義上的符號組織活動,其最根本的特點在于知識意義層面上的組織。網絡教育信息組織這種信息代理服務的實質是網絡知識學服務、網絡教育學服務。
我們在這里討論網絡教育信息組織將更為側重知識學、教育學意義。
二、資源導航――具體作用方式之一
一個出色的終生學習者與新型勞動者,必須是有信息素養的人--能熟練地掌握運用計算機技能獲取信息、加工信息、創造新知、傳播信息。達到培養信息素養目標的途徑之一便是采用資源型學習方式。資源型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模式,有別于班級學習。學生借助與各種學習資源進行相互作用來進學習。資源型學習包括查明某個主題,并確定回答或解決與主題有關問題所必須的信息。學習資源可以是印刷媒體,也可以是非印刷媒體;可以是書籍、文章、視聽材料,也可以是資訊數據庫及其他網絡信息3。網絡作為資源工具,在資源型學習方式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網絡以其海量信息成為人們現時代主要的知識來源之一。固然,網絡傳播的便捷方便了學習者獲取信息,但是當信息的數量超越了一定的限度以后,有用的信息往往湮沒在信息海洋之中。一位智者說:我們在汪洋的邊上感到十分口渴,因為不知道哪一滴水是我需要的。有用信息的湮沒,反而阻礙了人們有效運用網絡的海量信息資源。這意味著可供有效運用的網絡教育信息必須經過一定的組織。
一所學校的熱心教師將網絡上的信息分門別類、細細地整理發布在校園網上供學習者使用。一段時間的使用后,學習者的發展引起了這位老師的反思:這樣細致的歸類是否剝奪了學習者信息素養發展的空間?因為信息素養所包括的能力有:
△知道何時需要信息;
△確定解決特定問題需要什么樣的信息;
△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評價信息;
△組織信息;
△運用信息有效地解決問題4。
過分細致的信息精加工,幾乎剝奪了學習者有效發展尋找信息、評價選擇信息能力的余地。一切都為你準備好了,只需點擊、無須努力。
學習者的心智結構是一個自組織的開放結構,這類結構在與學習者內外部世界積極互動的過程中得到發展,互動情境過于混亂,結構要崩潰;互動情境過于穩定,結構又失去了必要的發展動力(這種辯證關系同樣適用于傳統的課堂教學)。這意味著可供有效運用的網絡教育信息的組織必須適度。
依據什么來組織這些網絡教育信息?這是進一步需要考慮的問題。
在我國機械的知識中心論課程觀實際上十分流行,教材內容的組織容易陷入靜態陷阱,過分強調所謂學科的邏輯體系,忽視了知識的發展歷程,忽視了學習者心理發展的歷程,將知識作為固定不變的靜態事物來處理。有意義學習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學習的材料符合學習者的心理意義,學習者發展的過程不完備地復演了人類認識發展的過程、復演了某個門類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這意味著我們在進行網絡教育信息組織活動的過程,同樣的要防止靜態陷阱、要強調信息組織的學習心理意義。
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組織分類系統維系著龐大的圖書館體系,極大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這不是唯一有效的知識組織系統。知識的基礎是人類的生活經驗,脫離了生活經驗基礎的知識是僵化的知識,沒有生命力。對K12的學習者而言,依據人類經驗拓展維度的知識分類系統同樣是有效的知識組織系統。資源型學習的特點之一是活動圍繞某個主題展開,這個主題往往是事物、事件、事實……,這意味著可供基礎教育領域資源型學習運用的網絡教育信息,更需要依據人類經驗拓展維度、輔以知識領域維度進行組織。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認為網絡教育信息組織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方式之一是資源導航:依據經驗拓展、知識領域等維度分類,依據具體主題、適用年齡等特征標示的適度信息組織形式。
三、信息阻擋――具體作用方式之二
網絡好比一個巨大的城市,有圖書館、學校、博物館、娛樂場所,我們可以遇到各種非凡人物。但是與真實社會一樣,也有應該避免的人和地方,以及需要小心接觸的東西。作為青少年或其家長,有人可能感到并不需要象對兒童那樣進行限制。這可能是對的,但年齡大并不意味著就遠離危險。實際上青少年比兒童更可能在網上卷入麻煩,更可能探尋到網上的各種角落,更可能接觸到同輩群體之外的人,成為不良網民、不良信息的犧牲品5。這就是網絡開放性的雙刃特點。
如何在充分發揮互聯網在教育中的積極作用的同時,防止網絡信息技術對青少年發展的負面影響,這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作為網絡教育信息組織的第二類作用方式就是不良信息的篩檢――信息阻擋。這種網絡教育信息組織方式是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在使用網絡的時候根據地址、關鍵詞阻擋不良信息。
中國古代治理水患的經驗――“疏”與“堵”辯證關系,是我們在有效運用網絡教育信息組織方式時,應該予以高度重視的問題。僅僅“堵”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是以“疏”為主、以“堵”為輔,才能有效地變害為利。在教育教學中僅僅采用信息阻擋手段,并不是積極而有效的行為。網絡技術正確而有效的運用關鍵在于我們是否在教育教學中積極使用新技術新手段,從而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引導青少年健康使用網絡。
積極運用“資源導航”為學習服務,輔以“信息阻擋”,才是我們合情合理的選擇。
四、關于建設與管理的幾點思考
網絡的特點要求使用者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行為者6。在以上兩類網絡教育信息建設的過程中,僅僅依賴于某個機構、企業或者學校是不夠的。可能的一種建設與管理方式是教育機構、企業與學校聯動,共同開展網絡教育信息組織活動。
從微觀層面來看,學校用戶要根據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積極提交有關信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自主設定。從中觀層面來看,需要在特定的機構或企業的統一支持下建設開放共享信息數據庫,通過開放性的數據提供、專業化的代理服務更為有效地運用網絡教育信息資源。
1.丁軍:《信息代理在異步學習網絡中的應用》 惟存教育 being.k12.net.cn/sikao/infoproxy.htm
2.王天蓉 柳棟:《基于學習者視角的網絡教育信息資源組織》 惟存教育 being.k12.net.cn/sikao/erc.htm
3.張璐 盛群力編譯:《資源型學習》 人教網課程論壇
chat.pep.com.cn/bbs/bbs.pl?a_method=show&slttitle=2001-05-21.16:59:34&id=pepkc
4.張璐 盛群力編譯:《資源型學習》 人教網課程論壇
chat.pep.com.cn/bbs/bbs.pl?a_method=show&slttitle=2001-05-21.16:59:34&id=pepkc
5.Lawrence J.Magid 張來春編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青少年安全》 《中國青年研究》2001年第二期
6.柳棟:《交互性、開放性、個別化與輔助作用》 惟存教育 being.k12.net.cn/sikao/MediaNetTeaching.htm
[網絡教育信息組織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方式]相關文章:
1.美術論文:淺析美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2.網絡教育簡介
10.我最敬佩的人現在教案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