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型:新授 執筆:張秀霞
學習目標:
掌握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邑、恒、甍、連亙、烏有、危、肆、無何、未幾、既而、倏忽、裁
反復誦讀課文,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想象、描述山市美麗虛幻的景象。
運用所學知識,借助有關資料,能夠科學地解釋“山市”這一自然現象。
教學重點:1、讓學生掌握詞語的意義和用法如:邑、恒、甍等。
2、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描述山市美麗虛幻的景象。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1、熟讀文章5遍。
2、積累下列詞語,并自己默寫。
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碧瓦飛甍、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風定天清、一切烏有、 直 接霄 漢、黯然縹緲、往來屑屑、或憑或立、與世無別
課堂學習:
情景導入:
同學們看沒看過<<聊齋志異>>?(學生回答)都看過如些故事?(學生回答)<<聊齋志異>>的作者是誰?(由學生簽章介紹,教師可補充介紹作者及有關信息)。今天,我們學習蒲松齡筆下的<<山市>>。
自主合作學習
基礎積累:
<<山市>>選自 ,作者 ,字 ,世稱 , 代文學家。
給加點字注意,并注意字的寫法。
高插青冥( ) 禪( )院 碧瓦飛甍( ) 高垣( ) 睥( )睨( ) 連亙( ) 窗扉( ) 縹( )緲( ) 倏( )忽
借助注釋,根據具體語境掌握下列文中加點字詞的含義。
邑八景之一也( )
數年恒不一見( )
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 )( )
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里( )( )
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 )
數至八層,裁如星點( )
倏忽,如拳如豆( )
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 )
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 )( )( )
整體把握
熟讀文章,對照注釋,學生討論,讀懂課文中每個句子,并翻譯下面句子,做到爛熟于心。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未幾,高垣睥睨,連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
讀文章,找出描寫山市變化過程的時間詞語,體會這些詞語的運用有什么好處?
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分為哪三個階段?
局部探究
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主要內容 。
“有樓若者,堂若者.......以億萬計”這個句子用了哪些修辭,有什么作用?
文中有一個成語,找出并解釋。
文章題目是“山市”,但文章結尾為什么又寫山上的“鬼市”呢?
點拔講解
“基礎積累”提問學生回答;“整體把握”和“局部探究”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教師補充。
練習測評
解釋加點詞意思
碧瓦飛甍( )連亙六七里( ) 堂若者,坊若者( )( )惟危樓一座( )
翻譯下列句子
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
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
回答:山市出現的全過程,經歷哪三個階段?
布置作業
鞏固提綱中的基礎內容。
查閱資料,對“山市”這一現象做出科學解釋。
翻譯:奐山山市, 邑八景之一也, 然數年恒不一見。
縣 經常
奐山的“山市”, 是淄川縣八景中的一景,但經常是好幾年看不見一次。
孫公子 禹年 與同人飲樓上, 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
志同道合的友人
(有一天)孫禹年公子跟他的同業友人在樓上喝酒,忽然看見山頭有一座孤零零的寶塔聳立起來,
高插青冥, 相顧驚疑, 念近中無此禪院。
青天,天空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近處
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驚奇又疑惑,心想這附近并沒有佛寺啊。
無何, 見宮殿數十所, 碧瓦飛甍, 始悟為山市。
不久,不一會兒 飛檐。甍:屋檐 才明白
不多久,又看見了幾十所宮殿,瓦是碧綠的,屋脊高高的翹起,這才醒悟到原來是(出現)“山市”了。
未幾, 高垣睥睨, 連亙六七里, 居然城郭矣。
高墻 連綿不斷 竟然
沒多久,(又出現了)高高的城墻,(頂上是)呈凹凸形的矮墻,連綿六七里,竟然像一座城市了。
中有樓若者, 堂若者, 坊若者, 歷歷在目, 以億萬計。
廳堂 街巷,店鋪 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城中有像樓房的,有像廳堂的,有像街巷的,都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數也數不過來。
忽大風起, 塵氣莽莽然, 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風定天清,
廣大 隱隱約約
忽然刮起了大風,煙塵彌漫,全城的景象變得模糊不清了。過了一陣子,大風停止,天空晴明,
一切烏有, 惟危樓一座, 直接霄漢。 樓五架, 窗扉皆洞開
沒有。烏通“無” 高樓。危,高 云霄與天河 窗戶 大開
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上與天相接,(每層)有五間房,窗戶都敞開著,
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 樓愈高, 則明漸少。 數至八層
那是樓外的天空。一層一層的指著數上去,房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
裁如星點。 又其上, 則黯然縹緲, 不可計其層次矣。
亮點只有星星那么小了;再往上,就變得暗淡了,若有若無,看不清它的層次了。
而樓上人往來屑屑, 或 憑或立 , 不一狀。
往來奔勞之狀 有的人 靠著 形狀不一
(低層)樓上的人們來來往往,各干各的事,有的靠著(欄桿)有的站著,姿態各不相同。
逾時, 樓漸低, 可見其頂; 又漸如常樓 ,
過了一段時間,樓漸漸低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漸漸地,又變得跟平常的樓房一樣,
又漸如高舍; 倏忽如拳如豆,
漸漸地又變成了高高的平房; 突然又縮成拳頭一般大小, (再縮)成為豆粒一般大小
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 見山上人煙市肆, 與世無別,
終于完全消失了.我又聽說,有早起趕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店鋪,跟塵世上的情形沒有什么區別,
故又名鬼市
所以人們又叫它"鬼市"
附答案:
基礎積累(略)
整體感悟把握
略
忽 無何 未幾 忽 既而 逾時 倏忽
好處:表明文章是按時間順序介紹的,使文章思路清晰,結構完整,又表明山市是瞬息變幻的特點。
三個階段。
初生階段:從孤塔聳起到宮殿出現。
發展階段:城郭出現。
高潮階段:危樓出現。
局部探究
本文歷歷如畫地再現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過程。
排比、夸張。突出了山市的繁榮景象。
歷歷在目:清晰地出現在眼前。
結尾一段寫山市的“鬼市”這是補筆,有照應開關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山市》(魯人版必修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1.魯迅祝福教案設計
5.語文S版窮人課件
6.魯人竊糟閱讀答案
9.《山市》教學課件
10.私人司機個人簡歷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