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軍華
[內容提要]:一堂課的成功,必須注重導入新課的藝術。新課導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新課的導入,只有通過形式多樣的導入方法,才能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語文、導入、學生、興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聽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痹谡Z文課上,好的導入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一堂課的良好開端。
那么,怎樣設計好一堂語文課的導入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嘗試,總結起來有以下幾種:
一、情境導入
教師講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朗誦幾句抒情性強的詩歌,做一個簡單易懂的實驗,唱一支嘹亮動人的歌。把學生帶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例如:在學習《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我首先讓學生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音樂聲響起,在激昂的樂曲聲中,我介紹道:貝多芬的耳疾起于28歲的時候,自此至57歲逝世,其間二十余年全是聾疾為祟的時候,然而他的大部分的作品卻在這段時期產生。站在演奏臺上聽不見聽眾掌聲的時候,他仍是繼續創作,終于譜寫出了偉大的《第九交響曲》。所以,貝多芬的偉大,絕不只在于他是一個音樂家,還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極度苦悶并將音樂融入與命運的不屈抗爭中,他是心的英雄,他的音樂就是這英雄心的表現。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音樂巨人貝多芬》,看看耳聾后的貝多芬,這個被命運扼住咽喉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樣的形象。
二、提問導入
這種方式可以立刻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學生思維活躍,課堂上充滿著創新的活力,既能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又能培養學生從已有知識中篩選、提取信息的能力,起到溫故知新的效果。
例如: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一課的導入,我是這樣設計的:“自古以來,許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懷.寫下了大量有關‘月’的古詩文,誰能說出有關弓的古詩文名句?”話音剛落,學生們紛紛舉手.爭先恐后.說出了他們平時積累的許多有關“月”的古詩文名句:“但愿人長長久,千里共嬋娟!薄拔壹某钚呐c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三、設懸導入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有意識地設置疑問,引起學生注意和思考。
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導入:1937年11月17日,在日本一個偏僻的鄉村診所里,來了兩個不速之客----兩位中國記者。他們遞給一位蒼老的醫生一份報紙,報紙頭版頭條刊登了“魯迅先生逝世”的內容。老人抬眼看時,兩眼發直,拼命搖頭、不敢相信而后潸然淚下。你們知道這個老人是誰嗎?他為何有這種反應?這樣一來,學生的熱情一下子高漲了,急不可待要進入課文的學習。
四、解題導入
就是引導學生從分析課文題目入手研讀課文,因為有文章的題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結構。
如: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我引導學生分析:從題目中可知本文主要寫了哪兩個地點的事?學生答道:“百草園、三味書屋兩個地點的事”,我接著引導:“本文哪些段落寫‘三味書屋’的生活”,學生很快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也便于學生深入地理解作品。
五、巧設圈套導入
無論是道理還是知識的學習,如果能讓人親身體驗,定會長久不忘。這種注重學生體驗的思路,也是新時期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閃光點。因此,如能在導入環節中運用新奇的方式讓學生親自體驗一番知識的內涵,勢必會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快樂。
例如:在教學《山中訪友》一課前,我先做了個調查:“孔子教導我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也就是說在學習中要實事求是。下面請本著實事求是態度,沒預習課文的請高抬貴手。”幾個同學怯生生地舉起了手。我叫起了其中一位:“很好!請根據文章標題猜猜本文的內容。“他果然中了我的圈套說寫了作者到山中拜訪了一位隱居的好友,并和他作了愉快的交談……我鄭重其事地總結道:“說得很好,想象豐富奇特,語言流暢生動?墒谴蠹艺f本文作者所拜訪的朋友是人嗎?”“不是,是自然界的景物!”……這樣一來,那些沒預習的同學都恍然大悟,明白了今天所學課文的主要內容。
總之,語文課導語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語文水平和文章的特點,具有知識性、趣味性、生動性、形象性、感染性,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我國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人們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愿朋友們設計更好的導語,為語文課添上精彩的一筆。
[怎樣設計語文課的導入(人教版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1.語文課教學論文
6.語文課詩經的教學設計
10.初一人教版語文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