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
開化一中 方承和
課 題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授課日期 2009年4月9 日上午第3節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通過對羅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對比描寫,并根據大量的真實可靠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形象地說明人類盲目無知的破壞行為是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直接原因,從而激發人們對自己的行為深入反思。呼吁人們樹立環保意識,認識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報告文學兼有新聞(真實)和文學(形象性、抒情性)兩種特點。文章敘述事實,列舉數據都真實可信。同時還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等修辭,寫得形象鮮明,情景凸現,痛惜之情躍然紙上。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基礎一般,學習方法機械,語感能力不強,語言表達能力不佳。不善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課堂上需要教師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巧妙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細細品味語言,提高與文本的對話能力,感悟能力。
教學設想 1、布置預習:讓學生熟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初步了解羅布泊的今昔變化。
2、教學準備:根據教學設計制作課件。
3、教學基本思路: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師宜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目標的要求,組織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品讀中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
4、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①積累詞語,理清文章思路,初步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
②學習對比、比喻、擬人、排比手法,品味語言表達效果,培養語感。
③感受并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
培養概括要點和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培養概括要點和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
真正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感悟拓展
教具及教學手段 多媒體
教 學 過 程
教學
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解讀課題
5分鐘 課前播放騰格爾的《天堂》。歌中所描繪的有藍藍的天空、靜靜的湖水、潔白的羊群的天堂般的故鄉,由于人為的破壞,許多已成了一片荒涼,這不能不說是人類的悲劇,正如魯迅所說的那樣。展示魯迅名言:悲劇就是將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讓學生齊讀后,展示羅布泊不同時期的圖片,并指出這就是羅布泊(板書)問:由“泊”字的偏傍可知羅布泊與什么有關?可見這是個什么樣的地方?(湖泊)美麗的湖泊人們往往稱之為什么?(板書“仙湖”),這仙湖現在還看得見嗎?(板書:消逝的)為什么作者用了“消逝”而沒有用“消失”呢?(“消失“只是客觀的陳述,而“消逝”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現作者的痛惜之情)這樣美麗的仙湖如今消逝了,得知這一消息,你的心情如何?請用一句話表達題目的意思(曾經美麗的羅布泊,如今卻消失了,怎不讓人痛惜?)若是你寫這篇文章,你準備以怎樣的感情基調,用什么方法寫?請將自己的設想與本文比較,若是“英雄所見略同”,表明你也具備作家的天賦。 欣賞歌曲
積累名言
欣賞圖片
情感體驗
課題解讀 創設情境
營造氛圍
激發興趣
整體感知
賞析語言
30分鐘
一、 自讀課文(10分鐘)
快速閱讀課文,每段標出序號,并按以下提示,用圈點勾劃法找到相關句子,劃出關鍵詞語。
1、 羅布泊過去是什么樣子?現在又變成了什么樣子?
2、 是什么原因使羅布泊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3、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
二、整體感知、品析語言(20分鐘)
(一)羅布泊今昔變化
先打出昔日羅布泊的圖片,讓學生找出文中句子作解說詞,并選其中一段指導用愉悅的語氣朗讀。
再打出今日羅布泊的圖片,讓學生找出文中句子作解說詞,也選擇其中一段指導學生用蒼涼、痛惜、恐怖的語氣朗讀。并小結形成以下板書:
昔日:“綠洲”“仙湖” 對比
今日:“沙漠”“神秘”
根據學生所舉句子,結合典型語句,體會用詞(例“蕭瑟”)引用資料(例赫定著作)及修辭(如寫胡楊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二)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同桌合作探究以下問題:
1、是什么原因使羅布泊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1)給塔里木河人為改道……
(2)“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
板書:原因:改道、“四盲”
品析“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一句中“吸水鬼”及“巨大”的理解。
2、造成羅布泊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什么?我們應吸取怎樣的教訓?
由朗讀“四盲”內容并理解“盲目”一詞的意思而得出以下結論:
不遵從自然規律,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必將導致生態環境的破壞。
3、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作者用什么方法來說明這個問題?作者發出什么呼吁?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意識?
青海湖、月牙泉。運用數據,真實可信。拯救環境的憂患意識。
4、對人一而再,再而三犯下的罪行,作者是怎樣的情感和態度?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
譴責。例:這個悲劇的制造者又是人!
(三)了解文章的體裁特點
報告文學:真實性、抒情性、形象性。 學生自讀
課文
學生看圖根據課文學說解說詞并朗讀
品味語言味
合作探究概括回答
理解“盲目”詞義
朗讀體會感悟 初步感知課文,培養自主閱讀能力
學習觀察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和朗讀能力
培養合作
探究意識
和詞語理解能力
提高理解感悟能力了解報告文學的特點,培養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增強憂患意識、環保意識。
拓展遷移
8分鐘
布置作業
課堂小結
2分鐘
1、請為環保擬一句廣告詞,呼吁人們關注自然。
例:
2、文章第23段說:“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若能,請你出出點子。
例:
課堂回顧后,推薦作業:現正是西部大開發時期,為了悲劇不再重演,請給西部開發者寫一封信,為科學發展獻計獻策。
在韓紅的《家鄉》音樂中小結:但愿同學們所提合理的建議和科學的計策能為今后的建設者提供有效的幫助,使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悲劇今后不再重演。同學們,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保護好我們的家園,讓我們的家園重現“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清新景象,又見“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的和諧自然。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 討論后
自由發言
回顧中談收獲,小結中有提高
聯系實際談感受,開拓思維,增強環保意識,憂患意識。
課堂總結,加深認識
板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吳剛
報告文學: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
原因:“改道”、“四盲”
昔日: 羅布泊 今日:
仙湖、綠洲 神秘、沙漠
同樣的悲劇:
青海湖、月牙泉
作者感情:痛惜心情,憂患意識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6.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7.春曉教學設計教案
10.成語故事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