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鋒 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摩尼中學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詞中反復等修辭方法的使用。
2.著重分析第二節詩詞的內容與層次。
3.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朗讀,反復體味歌詞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理解歌詞中反復等修辭方法的使用。著重分析第二節詩詞的內容與層次。
難點:培養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學習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教學內容:
朗讀歌詞,熟悉理解詞義,把握抒情脈絡,了解創作意圖,品味詩歌語言,鑒賞詩歌美點。
教學方法:討論、歸納法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黃河以其雄壯的氣勢,奔騰在中國的大地上,源遠流長,滋養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歌頌黃河就是歌頌我們的母親,歌頌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當抗日烽火然遍中華大地時,詩人光未然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偉的山河,英勇殺敵的戰士使他感到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于是,他代表祖國英勇的兒女,向著黃河母親,向著祖國唱出了一曲豪邁的頌歌--《黃河頌》(播放該音樂)
二、正課:
1. 作者、背景簡介:(邊聽音樂邊講解)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張光年,詩人。
1938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社會現實的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愿。
《黃河大合唱》是著名詩人光未然(張光年)為配合音樂家冼星海創作的大型民族交響樂而寫的組詩,《黃河頌》是著名音樂作品《黃河大合唱》第二樂章的歌詞。
2.(音樂停止),學生讀課文,力求把從音樂中聽到的感情用自己的聲音表現出來。
(1)自由練習讀詩歌。
(2)請學生來讀,師生共同點評。(請兩位學生來讀出自己喜歡的詩句)。
(3) 師生共同來總結朗讀詩歌的經驗:
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1“望”總領下文,后面的四句要越來越激昂,表現黃河氣勢;○2“啊!黃河!”重復三次,三個“啊”要讀得深沉,聲音要延長,“黃河”要讀得高昂,表明是在歌頌。○3“向你一樣的偉大堅強!”充滿戰斗的決心,要讀得鏗鏘有力。
(4)齊讀,力求做到以上要求。
3.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1--8行)朗誦詞
第二部分(9--39行)歌詞(頌黃河)
第三部分(40--43行)尾聲(學習黃河精神)
4.分組討論一下問題:
(1)朗誦詞的作用是什么?
(2)第二節是主體部分,主要是“頌黃河”,但并不是立即開始歌頌,在“頌”之前還有一個蓄勢階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個字來統領這個蓄勢,應該是那個字?這個字引起那些內容?從哪幾個角度對黃河進行了描寫?
(3)找出“黃河頌”這一環節的明顯標志,并分析這一部分劃為幾個層次?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4)讀完全詩,我們再回顧一下課文題目,看看課題中哪個字是關鍵詞?
5. 明確以上討論的問題:
(1)概括出黃河的性格,引出下面的唱詞。
(2)“望”字;一直統領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兩岸”;近鏡頭特寫--俯瞰全景式總寫--縱向描寫--橫向描寫。
(3)“啊!黃河!”;
20--25行:頌黃河歷史貢獻。(養育中華民族)
分三層
26--31行:頌黃河地理優勢。(保衛中華民族)
32--39行:頌黃河流域寬廣。(激勵中華民族)
(4)“頌”。
6.歸納總結本課所學修辭:
呼告、反復
7.齊讀課文。(悟)
課堂小結:
詩人通過贊美黃河,歌頌了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表達了中華兒女的堅強決心和一往無前的勇氣。若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上網下載《黃河大合唱》的其它樂章來欣賞。
作業布置:
做該課的課后練習題
板書設計:
朗誦詞(黃河的偉大堅強)
歌頌
偉大的中華民族
歌詞(望黃河 -- 頌黃河)
尾聲(學習黃河精神)
[黃河頌(人教版七年級)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黃河頌優秀教案
7.黃河頌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