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任丘市鄚州中學 劉小玲
摘要:目前,有不少的中學生厭學語文以成為事實。對此,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學生轉變觀念,讓他們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主要措施:一)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四)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關鍵詞:厭學 語言 習慣 方法
目前,有不少的中學生厭學語文以成為事實。
語文,本應該是最有趣味的課程,如今卻變得枯燥乏味而令人昏昏欲睡。不少學生面對清新動人,含蓄雋永的文學作品,或迷惘茫然,不知所云;或囫圇吞棗,無動于衷;或鸚鵡學舌,人云亦云。即使較好的學生也只能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才略有體會,但仍難以言傳。久而久之,致使學生厭學。對此,我認為,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讓學生轉變觀念,讓他們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一、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
(一)教師的語言美: 每個教師的語言風格各異:有的委婉動聽,如涓涓細流滋潤學生的心田;有的鏗鏘有力,如洪鐘般震撼學生的心靈;有的則幽默詼諧,閃爍著智慧的靈光。但不論怎樣,只要能使學生聽的真切自然,都能使學生獲得智慧的火花,都能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教師的語言要富于節奏。
一堂好的語文課,如同一支優美的樂曲,那美妙的旋律使學生久久難以忘懷。學生與其說是在上課,不如說是在欣賞音樂。這就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特點,教材的特征,合理安排教學節奏:既可以似緊鑼密鼓,也可以如清泉滴漏;既可以具有《十面埋伏》那樣的起伏沖蕩,也可以蘊含《春江花月夜》的舒緩清遠。
快節奏的語文課,適宜于基礎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能使學生在高度緊張的氣氛中得到激越的美得情感體驗,享受到險峻之美。
慢節奏的語文課,猶如一直清越的小樂曲,舒緩自如,怡然自得,讓學生在靜靜地思緒中感受到優美的情調。
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 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師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健全的師生關系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的互動。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必須做到:
1..民主平等。 教師要走進學生,和學生交朋友,尊重信任學生。善于聽取學生的不同意見,不諷刺挖苦學生,不歧視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要善于鼓勵,用言行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或關心,進而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指導。這樣,學生的情緒就會輕松愉快,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境。
2.關心愛護學生。愛學生是師德的核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是一種教育藝術。當學生身心和人格尊嚴,合法權益受到踐踏和損害的時候,教師要挺身而出;當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給予及時鼓勵,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二) 藝術施教:
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特別是語文教學,這種藝術特征尤為突出。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力使教學形式到內容都做到生動形象,富有情趣。教師只有教的生動,學生才能學得主動。
情景教學:
情境教學法強調情感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掘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與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形成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相統一的審美境界,使學生獲得美得感受,培養其高尚的審美情操,進而使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
三、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
(一) 培養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經常有學生反映,上課內容聽不懂,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好預習。預習,是一個很關鍵的環節。預習的過程中出現的生僻字,詞,一定要利用工具書解決;遇到難懂的問題,隨時記錄,以便老師講課時有針對性的聽取問題。
(二) 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際習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的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口語交際的總目標:使學生“具有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的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在語文教學之中精心創設符合學生實際,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景。因為只有與學生的實際相符的交際情境,才容易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才能調動起他們情感的思維,產生共鳴,有感而發。
(三) 培養學生讀,背的良好習慣:
閱讀是獲得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語文教學的核心。故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明多讀書對學生的極大益處。
課外閱讀是鼓勵學生去閱讀課外書籍,拓寬學生的視野。作為老師應經常向學生介紹中外名著,以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
背是學習語文的基本功之一。古人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說法。對于閱讀視野本身很狹窄,口語表達又不流暢的學生,積累大量的語言必須考背來完成。例如朱自清的《背影》《春》等。
(四) 培養學生寫的良好習慣:
寫作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所在。近些年來,作文教學似乎讓老師們費盡心機,學生卻越寫越不會寫。這或許是因為我們老師未注重對學生良好寫作習慣的培養,致使學生在作文創新的大漩渦中不知所措。
四、教會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學習語文需要有“悟”性。因為語文知識很零散,不系統,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問題都講得面面俱到,需要學生自己去領會,去感悟。
閱讀教學是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頭戲,約占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二,但閱讀教學效率“少慢差費”是不爭的事實。要改變這種局面,我覺得有必要教會學生“悟”透閱讀規律和技巧。葉圣陶先生說:“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須不斷地用心的使用,練成熟練技能的,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葉老這些話的意思有三點:(1)教材是例子,教過的課文,學生就要能讀懂讀通讀透,達到舉一反三的程度;(2)文章是教不完的,教一篇就要讓學生懂得這一類文章的閱讀技巧和寫作技巧;(3)閱讀技能的熟練得靠學生用心去“悟”,悟透后才能形成舉一反三的能力。
雖然,學生厭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只要我們付出真情,還課堂以活力,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重新找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并不難。
參考書目
1. 《語文課程標準》 北師大出版社
2. 《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
3. 《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 教育科學出版社
4. 《走進新課程.》 北師大出版社
姓名 劉小玲
單位 河北省任丘市鄚州中學
郵箱 420502343@qq.com
作者郵箱: 420502343@qq.com
[重拾語文學習的樂趣(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4.無書不歡的樂趣
9.
10.描述讀書樂趣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