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蛟川書院 吳曉嵐 張佳音
浙江湖州一中 陳 瑛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的課堂上,曾學過一些小說的讀法,對小說的特點有一定了解。八年級的學生已能自己搜集資料并借助資料自讀一些課文,能運用已學知識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
二、單元設計思路
1 本單元選擇的篇目覆蓋面較廣,有中國古代名篇,有中國當代校園小說,也有外國小說。本單元的小說具有內容豐富、情節曲折、形象多樣、主題深刻等特點,呈現出教學內容的多樣性。
2 用引導 (教師點撥引導 )、講議 (學生討論質疑)、遷移 (知識遷移)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成為學習的主人。
3 可以適當增加外國微型小說名篇的學習,比如奧萊爾的《在柏林》。
三、單元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閱讀逐步學習鑒賞小說的方法,了解古今中外各類小說的共性與差異。
2.引導學生熟悉小說的情節,把握情節發展的線索,掌握小說的結構。
3.引導學生解讀人物的個性特點及形象意義,明確人物塑造在小說創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課時分配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2課時,《范進中舉》2課時,《選舉風波》1課時,《山米與白鶴》2課時。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教學設計
一、 設計思路
本文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節選,安排在單元第一篇,具有極強的教學意義,對于如何閱讀小說、品味小說魅力,意義重大。教法上應以朗讀體會、討論探究、比較鑒賞為主。
二、教學目標
1.熟悉本文的故事情節,概括故事內容。
2.感受魯提轄疾惡如仇的形象特點。
3.分析本文人物描寫尤其是行動描寫的方法及作用。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好漢歌》引入新課。同學們,我們先來聽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歌曲。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是哪部電視連續劇的主題歌?
(明確:《好漢歌》,《水滸》。這么鏗鏘有力的歌聲唱出了梁山好漢的豪情俠氣。)
(二)整體感知
1.切入點一:創設情境。
請一學生談談電視劇《水滸傳》中的英雄人物,尤其是“花和尚”魯智深。
2.切入點二:解題切入。
讓學生解釋“魯提轄”“鎮關西”,并回答哪個是主要人物。
3.切入點三:從情節要素切入,了解故事情節,概括故事內容。
師:一篇小說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把握人物形象至關重要,而人物的性格通常是在情節發展中展現出來的。小說的情節一般分為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本文的情節也是這樣,請分別用一個詞或短語概括每部分的內容。(閱讀小說的第一步) 再結合題意可設置問題提示:“打”是核心,魯達為什么要打?怎么打?打的結果如何?
(三)重點難點突破
精讀高潮部分,分析本文行動描寫的方法及作用,感受魯達鮮明的性格。
1.激情朗讀突破。最好是個別朗讀,注重讀出感情色彩與敘事節奏,體會字里行間鮮明的愛憎之情、對于懲惡揚善者的敬佩之情。
2.問題突破。給你印象最深的文字是什么?說說理由或看法。小組討論,交流體會,自由講演,博采眾長。
3.寫作方法突破。教師引導點撥: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有概括介紹,也有形象描繪;有外貌和內心描寫,也有行動和對話描寫: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描寫。關于“打”這一行動,作者就從打人者、被打者、目擊者等角度作了或直接或間接的描繪。
(1)從正面描寫切入:
分析這三拳的描寫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這是閱讀小說的第二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師:哪些段落描寫魯提轄的“三拳”?請在文中找出。
聽課文錄音,精讀16-18段,出示投影。然后從打前罵、打的位置、打的結果、鄭屠的反應、描寫角度、比喻的修辭等幾方面逐“拳”分析。(第一拳由教師對照題目示范分析,分析后板書;第二拳、第三拳由學生自己分析,指名回答后板書。)
第一拳:打前罵: :打的位置: 打的結果: :比喻: :描寫角度: ;
第二拳:打前罵: ;打的位置: 打的結果: :比喻: 描寫角度:
第三拳:打前罵: :打的位置: 打的結果: ;比喻: ;描寫角度:
(2)從側面描寫切入:
分析目擊者店小二的三次反應。
第一次:看到 ,店小二
第二次:看到 ,店小二
第三次:看到 ,店小二
(3)從討論詳略處理切入:
如果將這一片段的內容略寫成“魯達只三拳就把個鄭屠打得鮮血進流,烏珠進出,兩耳轟鳴”,好不好為什么?
4.從體會本文用詞的準確性切入:
把每組前后兩句的動詞調換一下,行嗎?為什么
(1)鮮血進流--烏珠進出。
(2)咸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四)鼓勵學生進行高級口語交際活動 (供選擇)
1.復述活動:為了進一步感受魯達的鮮明個性,請學生對照板書和課文插圖,盡可能用原文語句進行復述。
2.聽評書《水滸》,學說書?梢匝a充介紹《水滸》成書的經過。在學習中激發樂趣,培養情趣。
四、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武松打虎》。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1.長課文教學講究適當的取舍,尤其要注意精講。本文的教學,應在“中”和“好”字上下工夫,應重點分析范進這一人物形象,并與孔乙己進行比較。
2.方法上以默讀體會、比較鑒賞為主。
二、教學目標
1.分析人物形象并把握其特點,理解范進中舉的悲劇及其社會根源。
2.體會作品的諷刺性和戲劇性效果,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超的諷刺藝術。
3.提高學生在比較閱讀中感知、欣賞藝術形象的能力,為學生閱讀文學名著打下基礎。
三、教學過程
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是臣一個冬古充滯滿笑南聲的悲嘯劇坊,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惡,反映了當時的世態炎涼。今天,我們將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20歲開始應試,前后考過二十多次,直到54歲才中舉。幾十年的癡情追求,一旦功名到手竟高興得發了瘋,命運也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F在讓我們一起學習課文《范進中舉》。
(二)教學重點突破
1.從品味人物個性化的語言切入:
抓住范進中舉發瘋時集中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一段話,作為全篇教學的突破口。引導學生分析范進中舉前后地位的變化,理解人物性格及思想情感,深刻認識全文主題。
師:范進中舉后發瘋時說:“噫!好了!我中了!”這句話中,哪一個字道出了他發瘋的根本原因?談談范進中舉發瘋時大叫“好”的內涵是什么。
2.從品味對聯切入:
“回憶去歲饑荒,五六七月問,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戚遠親,誰肯雪中送炭?僥幸今朝科舉,一二三場內,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這副對聯生動地概括了全文內容,體現了文章主旨。從中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不僅僅是讀書人,還包括像胡屠戶、眾鄰居這些目不識丁的平頭百姓。
3.從人物形象比較切入:
比較《孔乙己》《范進中舉》中的主人公的異同。
(小組討論,作多角度探究比較。)
此手法,鑒賞諷刺藝術用引導點撥法和討論法來突破難點。
師:如何在小說中運用諷刺藝術?
學生討論后明確:通過對比、夸張的手法達到諷刺效果。
對比形式:(1)通過人物的種種丑態和高貴身份的對比,收到強烈的諷刺效果。(2)通過同一人物對同一事件的不同態度,揭示矛盾,形成對比。
四、拓展延伸
1.英國作家愛德華福斯特寫過一本小冊子《小說面面觀》。他把文學中的人物分為扁平的和圓形的兩種,稱那些類型化的、容易辨認的人物為扁平的,而稱那些有多側面的、性格復雜的人物為圓形的。
2.閱讀《儒林外史》全書或與范進有關的章節。
《選舉風波》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本文是兒童文學作品 《男生賈里》的節選。學習本文要讓學生在了解跌宕起伏的情節過程中,感受作品風趣幽默、富有生活情趣的語言特色,學會分析個性鮮明的小說人物形象;宜通過情感體驗弓{導學生領會成長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
1.把握小說人物特點,學習人物形象塑造的多種 手段。
2.品味富有生活氣息、兒童情趣的語言。
3.結合自身閱歷,感受成長過程中的酸甜苦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小小少年》營造氣氛。大人們總說你們這個年齡是沒有煩惱的,相信有很多同學不同意這種說法。今天就來讀一個發生在你們身邊的故事--一場由選舉引出的風波。
(二)整體探究
1.讀情節:理清故事情節,明確本文情節設計環環相扣的特點。
2.讀人物:在故事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歡誰,最不喜歡誰?為什么?
(三)難點突破
1.全面客觀地認識賈里這一人物形象,體會小說塑造典型人物的意義與方法。
2.在生動的故事中領會成長對于“小小少年”來說真正意味著什么。
問題 (1):你能理解男生賈里的所作所為嗎?
問題 (2):賈里是不是真的領會了“真正的人生滋味就是多味的”?文中哪里可以看出來?
問題 (3):結合你自己的體驗,你覺得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滋味?你體會過哪種人生的滋味?
問題 (4);經歷這一風波后,你對成長與人生是否 有了新的感悟?請以“凡人語錄”的方式寫下來,與同學一起分享。
四、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賈里,策劃一次抵制噪音污染的主題活動,在活動前可查閱一下相關法律法規,替學校起草一份起訴書,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2.閱讀小說《男生賈里》,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形象 。
《山米與白鶴》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教學時可讓學生以自主閱讀為主,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吸取文章精髓,達到教學目標。在閱讀的過程中使學生明白生命之于生物的意義,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1_感受、梳理人物情感的變化,把握山米與外祖父的性格特征。
2.理解“愛”這一主題的內涵。
三、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很多的愛:父母的關愛、同學的友愛。那么,愛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說,愛是理解,是尊重,是奉獻。很多人認為,相互理解是人與人之間建立真正感情的基礎,缺乏相互理解的感情是不可靠的。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美國兒童文學作家貝特西貝爾斯的 《山米與白鶴》,看看文中兩位人物的感情是如何建立起來的,想想這對我們有何啟示。
(二)整體把握
默讀課文,從文中找出刻畫兩位主人公的細節,在句子旁邊注上你從中分析出的人物性格特點及感情。簡要復述故事情節。 (可單人獨述,也可多人續講。)
1.把握情感的轉變。
山米的行為和情感前后有什么變化?
情節發展與情感變化:出逃 (拒絕、對立)--捕鶴(報復、怨恨漸消)--喂鶴 (理解、愛上外祖父)。
山米對外祖父的感情變化:厭惡--接近--理解--愛。
2.探究“變”的原因。
是什么促使山米對外祖父的感情發生變化的?從文中找出相關心理活動及細節描寫,并加以分析。
一只瞎鳥是很悲慘的,一個人的心靈不健全也是悲哀的,幸虧,外祖父的愛心給白鶴帶來了希望,同時也改變了山米那變異的心靈。
3.歸納人物形象特點。
小組討論,學生發言,交流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相關的描寫進行歸納。
性格特點--山米:倔強、任性、天真、善良;
外祖父:對生命抱有真摯的愛,倔強、正直。
(三)重點難點突破
探究:對愛的內涵的深度挖掘。
1.問題一:外祖父更愛山米還是白鶴?
此題不一定要有明確答案,關鍵在于探究過程。探究時要落實到詞句,深入揣摩人物內心情感。
2.問題二:如果說外祖父愛鳥是對生命的珍視與虔誠,那么這里的祖孫之愛又該如何看待呢? 教育也是愛,本文就是一次愛的教育。
教師結語:外祖父的愛心是本文之魂,山米的外祖父那顆善良的心,足以感化世間所有的東西,山米不就是在他的感召下發生變化的嗎?作者通過祖孫倆的對話以及行為描寫,突出外祖父的細膩而負責任的美好心靈,山米的叛逆與異化在這種大愛中消失了,代之以對愛的向往與渴望。
(四)美讀激情
讀文中的精彩段落,讀自己喜歡的段落。體會這篇作品不以曲折驚險的情節取勝,而以深沉動人的至情見長的藝術特色。
四、拓展延伸
1.交流一: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愛的世界。相信每一位同學都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過類似的經歷你能訴說一個跟你有關的愛的故事嗎?
2.交流二:學本文之前,你對“愛”是如何理解的學完本文,你是否對“愛”有了新的認識?以后的日子里,你會如何去做?(課內演講或課后作文)
(選自《語文建設》2006年09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學設計(語文版八年級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語文版小學課件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