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至
教學目標:
學會抓住關鍵詞進行比較閱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杜甫《客至》。讀詩要從“頭”開始,說明詩的題目對理解詩歌很重要。今天,我們試著通過題目來鑒賞一首詩。
二.文本研讀
自學《客至》,結合詩歌的背景、自注、注釋,思考下面問題:
⑴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如何?
⑵結合詩句說說這種感情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⑶閱讀《客至》、《賓至》,說說詩人為什么分別用“客”、“賓”為標題(提示:比較這兩首詩在情感和用語上的差異。)
明確:⑴喜。
⑵首聯先從戶外的景色著筆,點明客人來訪的時間、地點和來訪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綠水繚繞、春意蕩漾的環境表現得十分秀麗可愛。這就是臨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勢漲溢的情景,給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鷗,在古人筆下常常作水邊隱士的伴侶,它們“日日”到來,點出環境清幽僻靜,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隱逸的色彩。“但見”,含弦外之音:群鷗固然可愛,而不見其他的來訪者,不是也過于單調么!作者就這樣寓情于景,表現了他在閑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這就為貫串全詩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鋪墊。
頷聯把筆觸轉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與客談話的口吻,增強了賓主接談的生活實感。上句說,長滿花草的庭院小路,還沒有因為迎客打掃過。下句說,一向緊閉的家門,今天才第一次為你崔明府打開。寂寞之中,佳客臨門,一向閑適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這兩句,前后映襯,情韻深厚。前句不僅說客不常來,還有主人不輕易延客意,今日“君”來,益見兩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暢歡快有了著落。后句的“今始為”又使前句之意顯得更為超脫,補足了首聯兩句。
以上虛寫客至,下面轉入實寫待客。作者舍棄了其他情節,專拈出最能顯示賓主情份的生活場景,重筆濃墨,著意描畫。“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使我們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頻頻勸飲的情景,聽到作者抱歉酒菜欠豐盛的話語:遠離街市買東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簡單,買不起高貴的酒,只好用家釀的陳酒,請隨便進用吧!家常話語聽來十分親切,我們很容易從中感受到主人竭誠盡意的盛情和力不從心的歉仄,也可以體會到主客之間真誠相待的深厚情誼。字里行間充滿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氣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寫足,如果再從正面描寫歡悅的場面,顯然露而無味,然而詩人卻巧妙地以“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馀杯”作結,把席間的氣氛推向更熱烈的高潮。詩人高聲呼喊著,請鄰翁共飲作陪。這一細節描寫,細膩逼真。可以想見,兩位摯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濃,越喝興致越高,興奮、歡快,氣氛相當熱烈。就寫法而言,結尾兩句真可謂峰回路轉,別開境界。
⑶這兩首詩都是寫迎接和招待客人的,但由于對象與詩人的情感關系的不同,“賓是貴介之賓,客是相知之客”,這樣就造成了詩人表達的情感和用語上的差別。《客至》一詩中的情感顯得真誠深厚、親切融洽、富有生活氣息;《賓至》中所表達的雖然也是詩人的真實情感,但由于對方是“貴介之賓”,所以也就顯得客套和拘謹,有應酬和敬而遠之的成分。在用語上,前者通俗明白,如話家常;后者莊重嚴肅中帶有調侃。正因為有以上的區別,所以用“客”“賓”分別為題。
三.課時小結
金圣嘆在西廂記的批語中,曾寫下他覺得最快樂的時刻(不亦快哉三十三則),這是他和他的朋友在十日的陰雨連綿中,住在一所廟宇中計算出來的:
其一:十年別友,抵暮忽至。開門一揖畢,不及問其船來路來,并不及命其坐床坐塌,便向疾趨入內,單辭扣內子:“君豈有斗酒如東坡婦乎?”內子欣然拔金簪相付。計可作三日供也,不亦快哉!
四.拓展
小寒食舟中作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注:這首詩寫在詩人去世前半年多,即大歷五年(770)春淹留潭州的時候,表現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今欲東入海,即將西去秦。尚憐終南山,回首清渭濱。
常擬報一飯,況懷辭大臣。白鷗沒浩蕩,萬里誰能馴?
注:此詩作于天寶七載(748),時杜甫37歲。韋左丞指韋濟,時任尚書省左丞。他很賞識杜甫的詩,并曾表示過關懷。杜甫這時應試落第,困守長安,心情落寞,想離京出游,于是就寫了這首詩向韋濟告別。詩中陳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負,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況,于現實之黑暗亦有所抨擊。
東入海:指避世隱居。去秦:離開長安。報一飯:報答一飯之恩。辭大臣:指辭別韋濟。這兩句說明贈詩之故。沒浩蕩:投身于浩蕩的煙波之間。誰能馴:誰還能拘束我呢?
結合注釋、背景說說這四首詩歌中的鷗的形象的區別,以及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客至(蘇教版高二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0.動物過冬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