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
綜合性學習:我愛古詩文
河北省高碑店市范莊子中學 龐少華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儲存豐富的語言材料,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其他各方面的素質
2.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促進智力的發展。
3.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養成借助網絡和圖書等方式查找資料的習慣。
4.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組織策劃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通過對有關古詩文的各種信息的搜集、整理、探究,學會用文字、圖表、圖畫、照片等形式展示探究成果。
2.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培養語感,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3.通過對古詩的講評,擴展學生的審美視野,讓學生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經驗,得出正確的審美標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感情,初步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傳統文化的愿望和能力
2.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啟迪學生的思想,陶冶學生的性情。
3.感受古詩文這一輝煌文化,從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活動實踐中感受中華古詩文的魅力,激發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化的感情。
教學難點: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古詩文,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品位和審美能力。
教學方法:調查實踐法、情境教學法、談話法、誦讀法、討論法等。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時間安排:課前調查一周,課堂教學一課時
活動準備:
1.開動員會,激發學生參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興趣。
2.全班分合作學習小組進行調查,每組5-7人(有發言人、記錄員等)。
活動步驟
第一階段:調查“古詩文知多少”
1. 明確調查內容及目的:了解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古詩文的認識了解情況,并分析其原因。
2. 調查對象:中學生、教師、家長等。
3. 指導學生制定調查問卷表。
4. 進行調查總結人們對古詩文了解程度,并討論、分析其原因。
第二階段:“走近古詩文”
1. 抽簽選每組搜集的古詩文類別(愛國組、思鄉組、美景組、親情友情組、戰爭組、哲理組、鴻志組、古詩文研究創作組、時尚組等)
2. 分組搜集、整理古詩文。
3. 古詩文研究創作組同學調查搜集古代名人的詩詞文創作故事,探究古詩文創作的一些規則和方法。時尚組搜集整理運用古詩文名句的精彩文段。其他小組搜集、整理古詩文,并進行理解賞析,選出其中最喜愛的最經典的古詩文名句,可制成手抄報或排練誦讀表演等,準備班上交流展示。
第三階段:探究古詩文“成果展示廳”
一、 導入
1.播放古詩詞配樂朗誦
2.導語:中華古詩文是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中華文化厚德載物的滋潤和輝光日新的照耀以及世世代代志士仁人的薪火相傳使我們的民族萬世一系、生生不息,日漸強大,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說起中華古詩文文化,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會感到無比的驕傲和自豪,然而,如今也有不少人對此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一些同學不愛學習古詩文。我們通過這次綜合性研究學習,是不是對此有了嶄新的認識?現在,我們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展示出來,一起共享吧!
二、 展示探究成果
1.“古詩文知多少”調查小組發言人主持展示調查報告,簡介調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2.“走近古詩文”探究成果
師:中華古詩文源遠流長,內容廣泛,思想深邃,語言精辟。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詩作,就像一面面鏡子,反映社會生活,映照人們的心靈,啟迪人們的心智
①各搜集古詩文學習小組發言人主持概述搜集整理過程,展示其成果(成果形式:手抄報、詩配畫、誦讀表演、詩文賞析等;每組將搜集內容制成幻燈片。)
②古詩文研究創作小組發言人主持講解古詩文創作的一些規則和方法。請小組代表講古代文人創作故事。
③時尚組展示分類搜集古詩文名句運用的精彩文段,朗誦3-4個,啟發學生深入理解,學習運用。
三、 享受誦讀
全班誦讀各小組選出的精彩古詩文,體驗祖國語言文字的美。
四、 活動總結評價反省
1. 學生總結自評反省:說自己在活動中的體驗、感受和收獲。
2. 相互評價反。
3. 教師總結評價反。嘿潛P探究學習中學生的學習亮點,鼓勵每位學生繼續努力。找出不足,提出建議。通過此次探究學習活動,我們一定感受到了中華古詩文文化的輝煌燦爛、博大精深,其中有令人陶醉的意境,有啟迪智慧的哲理,有豐富的人文文化……這么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生并只發展在我們中國,這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怎能不愛它?希望同學們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
五、 配樂朗誦中結束。
[我愛古詩文(語文版八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3.《我愛大!方贪
4.我愛古詩活動教案
7.語文版小學課件
10.我愛勞動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