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詩歌比較鑒賞教案(蘇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7-12-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蘆葦

教學目的:

了解高考詩歌比較鑒賞題的設題角度。

學習答題思路,掌握詩歌意象、表現手法、思想感情比較鑒賞的方法。

學會規范答題與自我評價。

重點難點:

準確理解,找準比較點,規范表達。

一、導入

詩歌比較鑒賞是近幾年高考詩歌鑒賞考查的熱點,從2003年的全國春季高考北京卷、上海卷,到2005年的北京卷、福建卷、湖南卷、天津卷、浙江卷、上海卷、遼寧卷,再到2006年重慶卷、湖北卷等,都考詩歌比較鑒賞題型。因此,詩歌比較鑒賞應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二、了解詩歌比較鑒賞題的設題角度

提問:詩歌比較鑒賞可以從哪些方面設置比較點,或者說,詩歌比較鑒賞題有哪些設題角度?

答:從大方面看,比較閱讀題一般從“求同”、“求異”兩個方面來設計問題,從大方面看,可以從詩歌的體裁、題材、形象、語言、感情、思想內容、表現技巧等方面設題,具體可以從以下幾角度設置題目。

1、不同詩歌體裁比較(2003年全國春季試卷)

2、不同詩歌選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較(2006年湖北卷)

3、不同詩歌相同用詞的比較鑒賞(2005湖南卷 )

4、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比較(2005北京卷)

5、不同詩人描寫同一情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比較(?2005天津卷)

6、不同詩歌描寫同一對象的表現手法比較(?2005浙江卷 )

7、同一詩歌不同版本用語的比較(2005福建卷 )

8、不同詩歌同一描寫對象優劣比較(2005上海卷 )

9、詩與畫的意境比較?(2005年廣東卷)

10、不同詩人對同一歷史事件的觀點比較

11、不同詩歌選材立意比較

三、比較鑒賞示例(意象、表現手法、思想情感比較)

(一)不同詩歌體裁及意象比較

1、2003年春季試卷

聞   雁

韋應物

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齋聞雁來。

寒   塘

趙  嘏

曉發梳臨水,寒塘坐見秋。鄉心正無限,一雁過南樓。

(1)填空:這兩首詩從體裁上看都屬于_____。這兩首都是抒發____。

答參考答案:(1)五言絕句 思鄉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 

(2)簡答:這兩首詩為什么都寫到雁? 

答參考答案:雁是候鳥,春秋遷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奮力飛回故巢。這種景象每每牽動游子的思鄉之情。因此詩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濃濃的鄉愁。

2、2006年湖北卷

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    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1) 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請作簡要說明。(4分)

參考答案:

(二)同一詩人抒寫相似內容所表達思想感情的比較

2005年北京卷:

夜游宮記夢寄師伯渾①

陸    游

雪曉清笳亂起,夢游處、不知何地。鐵騎無聲望似水。想關河:雁門西,青海際。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 

注釋:①師伯渾,陸游的友人

對比問題:詞中“自許封侯在萬里,有誰知?鬢雖殘,心未死”與陸游《書憤》中“塞上長城空白許,鏡中衰鬢已先斑”相比較,兩處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參考答案:

相同點:詞句和詩句都表現了詩人抗金報國、建功立業的愛國之志和壯志未酬、理想落空的傷感之情。 

不同點:a、詞句抒發了對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嘆,突出了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b、詩句著重表達了詩人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鬢衰的悲憤情懷。

解題要領:

1、要熟悉課本詩句,并能準確鑒賞。

2、了解作者生平,熟悉作者思想,結合全詩的感情基調。

3、思想感情用語的使用要準確恰當,不能胡亂套用。

4、分層或分句分析,先找同再找異,先整體再局部。 

(三)不同詩歌描寫相同對象的表現手法和思想感情的比較 

浙江卷:

齊安郡中偶題

杜   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游荷池上

楊萬里

細蘋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對比問題:

1、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

2、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并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 “恨”而“背西風”,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于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 

解題要領:

1、抓關鍵詞語,分析作者的喜怒哀樂等感情。

2、由果尋因,準確理解詩句表達的不同含義。

3、熟悉常用感情基調用語,結合全詩,把握兩詩不同的感情基調。 

小結:對比閱讀與單篇詩歌的閱讀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只有兩點外在的、形式上的區別: 一是閱讀的對象在數量上的區別; 二是對比閱讀多了一道“作比  較”這一程度。因此,工夫都要下在讀懂詩歌上,下在對詩歌的理解、分析、鑒賞上。

四、習題

提高對比賞析型 

示例: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題目。 

題烏江亭 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烏江亭 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戰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兩首詩都是針對同一歷史事件所寫的詠史之作,其議論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認為哪一首更好,為什么? 

解析:這是一類很常見的題型,本題主要考查作者的觀點態度和思想感情。多角度思維,必能得出多樣性結論。解答時,要從不同的語氣中揣摩不同的觀點態度。 

參考答案①杜詩好。杜詩指出勝敗乃兵家常事,好男兒應包羞忍辱,永不言敗。憑著胸懷壯志的江東子弟,是完全可以東山再起的。全詩格調昂揚樂觀,積極向上。 

參考答案②王詩好。王詩冷靜客觀理智的思考了當時的形勢,指出項羽的失敗已無法挽回,是歷史的必然,指出江東子弟是不會跟隨他卷土重來的。 

參考答案③第一首好。作者 批評項羽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惋惜他的英雄事業歸于覆滅,同時暗寓諷刺之意,在批評、惋惜、諷刺之余又表明“敗不餒”的道理,頗有積極意義。 

參考答案④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寫了項羽應包羞忍辱卷土重來,只寫項羽個人的悲劇。而第二首則寫出了連年戰亂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

課內外聯系型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夜 箏 白居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清人劉熙載說:“絕句取徑深曲”,“須如睹影知竿乃妙”。文學佳品具有獨特的藝術彈性和張力,能給讀者留下豐富而廣闊的探究空間。白居易的《夜箏》便是這樣的范例。有人評價它是《琵琶行》的縮本,其間對音樂的側面描寫具有豐富的暗示性,使人能“從一斑而窺全豹”,對此,你有同感嗎? 

請結合詩作展開聯想,作簡要賞析。 

解析:其實這種類型也是比較性評價賞析,只不過是將課內與課外知識聯系起來。這里要求我們對一些名篇名句熟讀成誦,要在比較中喚起記憶,展開聯想,相關術語也要爛熟于胸。此題關鍵要明白“紫袖”、“紅弦”、“弦凝”、“指咽”諸詞的含義,并聯想到《琵琶行》相關詩句,然后抓住寫作技巧中側面描寫和藝術空白的特點,理解“睹影知竿”的藝術效果。 

評分要點提示:“紫袖”“紅弦”分別代指彈者與箏,“明月”點“夜”,可聯想到潯陽江頭之明月夜。“自彈”與“低眉信手續續彈”,“暗低容”與琵琶女“斂容”自陳相對應。第三句是關鍵句,貌似無聲的休止符,其實攸關聲情,頗有深意。它既是藝人如泣如訴情緒頂點的突變,又是巧妙別致的暗示,使人于無聲頃刻中領悟和想像箏樂美妙的同時,又引發對“自彈自感”內容的豐富聯想,自然鋪墊出“別有深情一萬重”的結句。這與《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從側面落筆烘托主體的手法,確實收到了“睹影知竿”的功效,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此題為開放題,允許學生個性化、拓展性理解,但須緊扣側面描寫和藝術空白,結合詩作展開自然而合理的聯系和聯想。) 

   

[詩歌比較鑒賞教案(蘇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詩歌鑒賞形象的教案

2.高考古代詩歌鑒賞教案

3.影視鑒賞教案

4.《鑒賞家》的教案

5.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6.《心聲》 教案教學設計

7.詩歌活動教案

8.詩歌比較鑒賞答題技巧

9.關于景物形象的詩歌鑒賞教學教案

10.比較長短中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