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開灤第二中學 063100)
成語“曾經滄海”,《現漢》對它的解釋是:“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那么,這個解釋是否準確呢?讓我們從這個成語的來源說起。
唐代詩人元稹的《離思》詩中有“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兩句,“曾經滄海”即由“曾經滄海難為水”脫胎而來,因此,二者的意義有密切的關聯。《離思》一詩表達了詩人對妻子韋叢的思念之情。《孟子盡心上》:“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太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曾經滄海難為水”一句即化用其意。滄海水,天下水之大也;巫山云,天下云之美也。經歷過滄海水、看過巫山云的人不再以其他地方的水云為美,隱喻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后來人們常用“曾經滄海難為水”比喻曾經擁有過真摯的愛情,很難再找到自己的意中人。“滄海”既可以比喻真摯的愛情,也可以比喻很大的場面,于是人們也用它比喻閱歷豐富,眼界開闊,對比較平常的事不放在眼里。在使用中,“曾經滄海難為水”又被人們壓縮成“曾經滄海”,但“滄海”的比喻意義未變,既比喻真摯的愛情,也比喻較大的場面,因而,“曾經滄海”和“曾經滄海難為水”在意義上是一致的,既可以“比喻曾經擁有過真摯的愛情”,也可以“比喻閱歷豐富,眼界開闊,對比較平常的事不放在眼里”。
但在具體的應用中,“曾經滄海”的兩個意義出現的頻率與“曾經滄海難為水”有所不同,后者較多被用作“比喻曾經擁有過真摯的愛情”,而前者更多是被用作“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在1995年1月1日至2005年1月1日的人民日報社所屬的報紙 中,共找到46個“曾經滄海”的用例,其中29個意義是“比喻曾經經歷過很大的場面,眼界開闊,對比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其他17個都用作“比喻曾經擁有過真摯的愛情”,如:
一直以為,現代人的愛情如同哪吒的蓮花,或是一場小感冒,敗了再開,去去就來。曾經滄海,歷盡千帆之后,方喃喃自語:“我已經不會再愛了。”( 辛心《愛情是只什么鳥》,《江南時報》2003年8月5日)
人都相信自己的惟一性,相信不管他曾經滄海過多少次,你與他的戀愛,才是他生命中第一次真正的戀愛。(《看不慣和看不起》,《京華時報》2003年1月15日第A21版)
曾經滄海的女主角因為害怕心再受傷,毅然選擇分手,她寧肯讓一段夢幻情事永埋心底或是隨風而逝,也不愿面對可能發生的愛情之死。(顧小白《永恒凄美的悵惘》,《京華時報》2002年3月9日第22版)
雖然“曾經滄海”被用于愛情的情況相對較少,但以上用例也足以說明這種用法依然旺盛地存在于現代漢語中,而《現漢》卻無視這一語言事實,在釋義中沒有交代這一用法。因此說,《現漢》有必要對這一成語的釋義進行修訂,使之真正做到準確。
2007-3-29
[關于成語曾經滄海的釋義(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關于教師演講稿
5.關于情義的成語
6.關于讀書的好成語
8.關于秋天成語
10.關于福的春節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