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教案--祖國土專題--祖國土(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16-8-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祖國土

學習目標

1.學生能通過對文本的反復研習,結合自己的體驗與認識,進一步了解祖國的文化內涵,認識祖國對個體的意義以及自身對國家所應承擔的責任,激發愛國之情。

2.學生能掌握知人論世的讀書方法,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作家的身世以及寫作的時代背景,從而準確地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生能根據本專題的特點形成課程間溝通的意識,將音樂欣賞與文學鑒賞結合起來。

4.學生能在以往學習積累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了解散文與詩歌的特點,能根據對作品的理解,設計朗誦方案,通過朗誦準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

5.學生能在對專題人文內涵理解的基礎上收集資料,寫作復雜的抒情或敘事散文。

學習方法

文本研習

學習過程設計

祖國山川頌

黃藥眠

學習目標

1.進一步了解祖國山川的美麗,體會作者在文中傾注的無限熱愛之情。

2.了解“頌”的文體特點,進一步提高散文的鑒賞能力。

學習重點:對文章思想內容與感情的把握。

學習課時:1課時。

學習方法:文本研習。以學生討論為主,并加強朗讀,通過朗讀準確地表現作品的思想感情。

學習內容與步驟

1. 知識鏈接(見學案)

2. 導入:祖國是什么?一個人為什么要熱愛自己的祖國?(討論)

3.解題:祖國山川--是文章的內容。頌--點明了文體:內容上多是贊美、歌頌;寫法上多用鋪敘。

“頌”是一種古代文體,劉勰《文心雕龍》中說:“頌者,容也,所以美盛德而述形容也。”《藝文類聚》中也提到:“頌,詩之美者也。”頌,原為歌頌神的舞歌,轉為歌功頌德的詩,后來就更為寬泛,一切以贊美、歌頌為主題的都可以稱“頌”。

4.理清思路,體會鋪敘的特點。

①.思路結構:

文章段落較多,共34段,總體上可以分為三大部分,第1、2段為第一部分,第3-3 2段為第二部分,第33-34段為第三部分。在閱讀時應從整體上把握作者的寫作風格,從大處著眼,了解作者的描寫對象和感情抒發。

第一部分(1-2)總領,點明了全文要旨--愛祖國,愛祖國的美麗的風景和山河大地。

第二部分(3-32),是愛國主題的具體化,是對風景如畫的祖國的歌頌與贊美。可以分成若干層次,它們從不同角度表現了祖國山川景物的秀美多姿。

第3-7段是第一層,作者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充滿自豪地列數祖國大地的優美景致,以動情的筆墨,盡情地傾吐贊美之情。

第8-12段可以看成是第二層,三段均以“我愛……”開頭,從“人民”、“文化”和“語言”三個濃縮了愛國情感的具體對象出發,表達了作者的滿腔摯愛。 

第12段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是對前面的總括,又很好地引領下文,由人文過渡到景色。

第13-25段是第三層,對祖國自然景色的描寫在這一層得到了重點展示。這里有對春夏秋冬四季美景的勾勒,有對晨光落日的描摹,眼中景與心中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26-32段是第四層,在這一部分作者選取了家鄉的小溪、揚子江邊、黃果樹的瀑布這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景點,以點代面,表達了對祖國山川的無限愛戀。

第三部分(第33-34段),是對主題的升華。小溪匯人大海,群山默默相送,流水化作羽云,回首嘹望故鄉,這些都帶有象征意味,是作者內心愛國情感的真切流露。

②.學生速讀課文,思考:文章寫了祖國的哪些山川美景?

明確:珠峰、高原、西雙版納、平原、黃河……

      春夏秋冬,晨光落日;

      家鄉小溪,揚子江邊,黃果樹瀑布

③.除了寫祖國的山川美景,文中還寫了什么?為什么還要寫這些內容?

明確:還寫了“人民” “文化”“語言”。

祖國是一個具體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這決定了她的自然特征、山川風物、氣候特點。長期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根據這些特征選擇、創造了適合自己生存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從而與別國區別開來。因此,對個體來講,祖國不僅是其出生的國度,而且給他提供了生存的環境與文化的背景,同時賦予他繼承、延續并創造這種文化的使命。捍衛國家尊嚴,促進國家繁榮,也因此成為每一個國民的責任。所以,愛國主義是從古到今最樸素也是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

④.鋪敘的特點: 

列數祖國大地優美的景致;

表達熱愛人民、文化語言之情;

勾畫春夏秋冬、晨光落日的美景;   

描繪幾個具體的景點。

⑤.找出抒情的語句,體會“頌”的特點。

黃藥眠這里是以祖國為歌頌對象,以祖國山河的壯麗秀美為贊美內容,采取的是全景式的描畫與鋪陳的方式,它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對心中的祖國山河美景一一加以鋪敘,既有對傳統的秉承與借鑒,又有自己獨特的創新與思考,整個文章讀來大氣磅礴,深情動人。

抒情的語句如:第1、2節,第5、8、9、10節開頭,第34節等。

討論:哪些句子的表達效果最好?為什么?

第34節,描寫了象征性的景物,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流露出了內心真切的愛國情感。

⑥.小結內容:《祖國山川頌》是現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以飽滿的感情,謳歌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傾注了作者對祖國無限熱愛之情。

6.再讀課文,體味語言與結構特點

①.語言特點

討論歸納:a詩化的語言;

b直抒胸臆;

c這篇文章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非常豐富和成功,比如第4、5、13、29段的排比手法,第13、23、24段的擬人手法,第26、31段的比喻手法等等,這些都與“頌”這種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增強了表達的效果,使描寫對象更加具體生動,富有立體感。

②.結構特點:

文章采用了片斷式的結構方式,這種結構可以不受時間、空間以及思維的限制,任思緒自由地飛翔,讓情感盡情地抒發。

7.教后感: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教案--祖國土專題--祖國土(蘇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歌頌祖國土地的詩歌

2.蘇教版《角》的初步認識教案

3.祖父的園子教案

4.國土面積教案與教學反思

5.《祖國山川頌》教案

6.初中文言特殊句式教案蘇教版

7.蘇教版船長課文原文及教案

8.蘇教版師恩難忘教案

9.蘇教版6的乘法口訣教案

10.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