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省威遠縣龍會中學 李新明
30年高考,風風雨雨,引發人們多少思考。其間褒褒貶貶、是是非非,令人莫衷一是。其實,千言萬語,歸于一紙試卷。在現今操作模式下,試卷質量顯得何等重要﹗這套試卷對了我的胃口,我便駕輕就熟,馬到功程,榜上有名;相反,則名落孫山。
素質教育如火如荼,有人說,只要有高考,素質教育便難以施展手腳。實際上,這一觀點自然不自然的把高考等同于了應試教育。這關鍵是一個理念的問題,思想支配行動,理念指揮教學。作為教學工作者,首先是理念的改變,只要心存教書育人素質教育觀念,他自然不自然的就會在高考復習課堂中滲透素質教育觀念,而他的復習備考教學就不等同于應試教育。于此,做2007年四川語文高考試卷,自然冒出了近來思考的一個問題:當智慧走進高考試卷……
高考是選拔性考試,無論什么樣的高考試題都要滿足兩個有利于: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人才,是什么?決不是讀死書、死讀書的書呆子,決不是死記硬背的高分低能兒,他應該是知識的掠奪者、能力的強者,更該是聰明的智者。為此,缺少智慧因子的試卷應該是失敗的。2007年四川高考語文試卷智慧含量相當豐富。
一、 考查名句思想內涵的理解記憶: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由《詩經》寫姑娘思念情人牽連曹操《短歌行》表達對人才渴望,雖為名句默寫但一個題考查了兩個知識點,不去思考聯想是不能做答的。誰都能背誦《師說》,但聯系孔子“擇其善者而從之”提出的擇師標準是那一句,便不一定能填好了。
智慧是什么?簡單的說是轉一下彎,也就是既知其一又知其二,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知道“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還要知道那就是擇師的標準,只要有“道”之人,即是老師。
二、 考查口語交際,把生活現場搬進高考試卷:
看漫畫寫說明文字寓意和供情境寫對話以及供語境寫反駁語,雖然有些場景是虛構的,但緊貼生活有利于引導中學語文教學全面培養學生語文能力。這種題不是預制板、預先設計能夠做好的。雖然答題沒有現場,但答案得給閱卷老師看出現場氛圍才可能的高分。沒有隨機應變的現場智慧能力是不能大好這15分的題的。
三、 強調高中生理性思考的語文學習,不留下痕跡的一吸收一釋放的學習是不能應對這種高考試卷的:
思考,有思考的面,要做好這套高考試卷,既要學生思考自己的生活圈子,還要關心自己的家庭、世界甚至人生以及社會的發展變化;思考,還有思考的方法:既要分析概括,還要發散、整和、集中等等。不是平時嚴密訓練肯定是難以完成的,這也是應試教育不可能達到的。因此,必須要求語文教學課堂有智慧訓練的理念。
命題作文《一步與一生》便埋伏了許多智慧陷阱:
“一步”:可以是生命歷程的一步一步;可以是為了走好人生歷程的進一步,或退一步;可以是走錯了一步吸取教訓重新走好前途。
人生由許多“一步”組成:正因為有許多 “步”才要走好每一步,也正是因為有許多“步”才不怕走錯“一步”“兩步”。這便是陷阱:如果只從由許多步的“許多”出發便會有“細節決定成功”的偏差的立意;如果只是看到“一步”與“人生”的構成的某一面,便沒有透過現象,揭示本質。
“一生”:可以是一人的生命歷程,可以是單位、集體、國家的前途命運;可以是一帆風順的一生,也可以是處處失意的一生;可以是自己滿意的一生,也可以是別人認為糟糕的一生。
一步構成一生,一步影響一生,一步成就一生,對一生的理解,既有面的范圍,也有質的內涵。如果思考不細,便會落入圈套。
“一步與一生”:單說“一步”不行,單說“一生”也不行,因為如果那樣,這一命題便毫無意義。十七八歲的中學生,處在正走向社會思考人生的關鍵時期,理性思考人生于己、于人、于未來都有幫助,這便是這一作文的現實意義。這一問題不能思考,怎能成為社會棟梁?
實際上能跳出陷阱的能力就是智慧,聰明的學生馬上就地取材,把“一步”聯想到高考,對高考聯系人生進行思考,認真結構,謀篇布局。考理想了,這一步走好了會怎樣;考的不理想,這一步沒有走好,又怎樣。思考細致全面,很明顯在高考備考階段是經過嚴格訓練的,也就是經過智慧培訓的。語文教學和語文課堂要有這樣的智慧培訓。
當智慧走進高考試卷,教學課堂便會有智慧培訓,學生便不會出現小學時期能算出“1+1=2”,而中學時期卻算不出來的現象。我們的課堂也不會泯滅學生的智慧火花,未來的創新人才才會多種多樣。
2007-6-19
作者郵箱: lxm083@tom.com
[當智慧走進高考試卷……(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2.晏子的處世智慧
5.懶惰的智慧教案
6.智慧名言格言大全
8.懶惰的智慧的教案
9.懶惰的智慧課件
10.走進麗江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