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仕貞
繼承去年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的思路,今年《必須跨過這道坎》仍舊具有“親民”與“開放”兩個特點。
當然也有限制性,限制性首先在于“坎”,“坎”是什么,“坎”的意義何在?必須交代清楚;無論“坎”是什么,至少人人都有話寫,所以說“親民”。限制性還表現在“必須”一詞上,也就是說這篇文章你想寫得思想不健康不振奮都不大可能, (也很大限度的杜絕了“偏題”的危險)這就體現了高考作文一個明確的強有力的導向作用。“開放”表現在主語的缺位,給考生提供了較廣闊的寫作空間。至少有以下幾種常見思路:
記敘類:
一、記述自己的成長歷程中遇到的某一次難關,抒寫心靈成長成熟的感悟。比如求學過程中的失利,離別至親的悲傷孤獨,與病魔作斗爭的艱難等等。這種構思難度系數較低,樸實真摯,但也難于出彩。
二、調用閱讀過的熟知的名人素材,可以采用第三人稱,當然也可以采用第一人稱,甚至第二人稱,比如寫“扼住命運喉嚨的”的貝多芬,寫屢遭貶謫的古代文人如蘇軾等。這種構思有一定難度系數,但平時若有較深厚的積淀,顯然可以憑借題材和厚重的文化力量取勝。當然也可以在諸如“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選取一位,寫他向命運挑戰的經歷。題材的新穎與否,統帥題材的立意的高低,極大程度地決定了這種寫法的高下。
三、可以以同學、師長、網友的身份口吻寫一封信,信中表達一種開導之意、勉勵之情。值得注意的事,傳統意義上的書信已經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所以一旦寫出一封情真意厚的書信,估計就有更多的打動閱卷者的機會。
議論類:
寫成四平八穩的議論文,顯然也是一種選擇,平時大家練得最多的也是這種文體。但因為題目上有“這道”一詞,所以寫作時需要考慮如何在一篇談社會人生普遍規律的議論文中,將題目上這個特殊的“這道”恰當的消化掉,如果做不好這一點,這篇議論文就會陷入不倫不類的窘境。從這個意義上講,恐怕這也正是出題者有意避開程式化作文的一個用心。在文中,一般需要談清楚以下幾個問題:“坎”是人生中的必然,人生中有哪些“坎”?跨過“坎”的意義是什么?“坎”折射出人生中怎樣的普遍問題?怎樣才能跨過“坎”?
既然易寫,往往就難出精品,這也正是命題的永遠的兩難。讓我們期待一些談出真性情,談出人生智慧的佳作吧。
[例1] 必須跨過這道坎 明媚的憂傷
成長,伴隨著太多的痛苦,我們想要的,不想要的,都無從選擇。是必須,是一定,跨過高三,跨過這道坎。
也許我的文字特別的普通,也許我的想法沒辦法成為A卷,甚至B卷也不能算。但是,此時此刻,我能想到的只是這些,即將來臨的高三,不可預知的未來。那最后的三分線,沒有退路的起跳點。
我們的生活發生了很多事情,短暫的高二,一瞬間,似乎就到了尾端。考試考試,考到明年的這個時候。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記得去年這個時候,全國的各大電視臺都在做轉播,也有直播。看得我眼淚鼻涕一大把,不知道為什么,就是會辛酸,就是會有哭的沖動。看著一個個強顏歡笑的家長,看著一個個面色凝重的學子,只是一場考試,只是一張考卷,就足以改變一個人,乃至一個家庭的命運。考前看到一本雜志上的一張照片,一下子淚如雨下。是一位母親,站在學校門口,竟然咬著一本書,有要哭的樣子。估計是剛送完自己的孩子進考場,終于不用再偽裝,可以盡情的害怕,盡情的擔憂了。而那本書上,赫然寫著“成功”兩個字。
明年這個時候,我們就成為了主角。不會再到處搜集高考咨詢,不會在家里看著別人的喜怒哀樂。因為,那個時候,我們會獨自走進考場,獨自面對,獨自跨過這道坎。
高中的煩憂,紛紛擾擾,在這一刻,似乎都只能付諸一笑了吧。那些曾經說過要天荒地老的友情,那些曾經說過矢志不渝的愛情,那些為愛而留下的眼淚,那些為他而寫下的文字,都只能,埋在心底,埋在最深的地方。
我問bear,等到很久以后,等到我們都彼此有了自己的生活,在談論起現在的這些癡,這些傻,會不會覺得可笑呢?但是即便這樣,現在仍然還是會執迷不悟,仍然還是會堅持到底。
成長就是這樣,殘酷,時間也就是這樣,公平。
跨過成長的坎,或許是一輩子的事情。
[例文2] 必須跨過這道坎
刻骨銘心的打擊,發生在1991年。由于寫作過度,左眼突發視網膜剝落。醫生要我立即住院。非常遺憾的是,雖說大夫盡了力,可是手術不成功,我的左眼幾乎完全喪失視力。
醫生對我發出警告:放棄寫作,改做別的用眼不多的工作。要不,另一只眼睛也保不住!
對于我來說,放棄寫作是不可能的。已經從事創作這么多年的我,創作是我的生命。我無法放棄寫作。我意識到,我遭遇了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坎,必須跨過去!
我決定放棄沿用了多年的寫作方法--筆耕,改用電腦寫作。在電腦屏幕上,字可以放大,而且把屏幕調節為深底白字,可以節省視力。我想借助于電腦,跨過這道坎。
我花了三千多元從電腦商店里買了一臺286電腦,十四英寸的黑白屏幕,大餅一般的五寸軟盤。再花了一千多元,配上一臺吱吱作響的24針打印機。這些設備在今天看來早已老掉牙,在當時卻算是很先進的了。
一個從未摸過電腦的人,一下子要改用電腦寫作,邁過這道坎談何容易?!何況,在當時的中國,用電腦寫作的作家如同鳳毛麟角,寥若晨星。我一度打退堂鼓。電腦買來之后,試用了幾天,就撂在一邊,閑置了兩個來月,差一點折價退還給電腦商店。然而,用筆寫作,強烈的燈光反射在方格稿紙上,使我眼花繚亂,左眼不住流淚,我又不得不啟動電腦,終于克服一道道難關。
第一道難關是輸入關。我是南方人,普通話不標準,用漢語拼音輸入不行。用五筆碼吧,一大堆口訣,令我望而生畏。最后選定了表形碼,拿著說明書,一邊“研究”一邊輸入,總算“自學成才”。
第二道難關是操作關。當時用的是“WPS”系統。我像一下子騎在一匹烈馬身上,難于駕馭。不是這里出錯,就是那里不行。我買了厚厚的“WPS”操作指南,依然“自學成才”,硬是制服了這匹烈馬。
第三道關是思維關。習慣于用筆寫作,一下子過渡到用鍵盤寫作,一開始怎么也不適應,仿佛思路被鍵盤“切”斷了,不像用筆寫作時那樣一瀉千里。慢慢的,慢慢的,我才學會用鍵盤“敲”出我的作品。
記得,我用電腦寫出第一篇千把字的文章,興奮得手舞足蹈。當時,這是一篇急稿,我剛剛用打字機吱吱地打完,報紙編輯已經騎著摩托車來到我家。他見到我用電腦寫出的文章,驚訝地瞪大了眼睛,因為這是他收到的第一篇用電腦寫出來的稿子。第二天,我的文章就見報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一直用電腦寫作。電腦減輕了我的視力負擔。十六年來,我用電腦寫出了一千多萬字的新作。我終于闖過了這道坎。
其實,人生的道路從來不平坦,誰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坎。要像劉翔那樣勇往直前,你就能飛越一道又一道坎,你的人生就充滿燦爛和喜悅。
[2007年上海高考作文必須跨過這道坎點評]相關文章:
2.散文作文點評
5.美文摘抄加點評
6.單位年終總結點評
10.木蘭詩修辭手法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