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為學生點亮一盞燈――淺談作文教學中的選材問題(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6-11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北師大燕化附中 馬熙玲

作文教學是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學生語文學習得怎樣,作文可以作為衡量的重要尺度,應當十分重視。”(1)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的確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據筆者調查,大部分中學生,尤其是高中生,最頭疼的是上作文課。學生面對文題無語可說這無話可說,并不是說學生沒有自己的觀點,而是觀點但苦于沒有材料,不知如何選材論述。面對選材,有些學生可謂是黑茫茫一片,不知如何下手。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點亮一盞燈,在黑暗中給他們指明道路,給他們點亮“希望”。那么,如何指導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要求學生選取生活中真實的材料

葉圣陶先生說:“在作文教學中,首先要求學生說老實話,絕不容許口是心非,弄虛作假。譬如學生作文說他自己學雷鋒,曾經攙扶一位老太太過馬路,就首先要問有沒有這回事其次再看寫得好不好。”(2)這就要求學生從生活中擷取的是鮮活的,富有生命力的真實的材料。唯有真實,才能感人。而我們的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幾乎是一個面孔,材料也是驚人的相似(如一寫助人為樂,就差不好都寫上小學時,幫助老大爺推煤,幫助老大媽掃雪)。筆者翻閱了近年來一些高考作文,每個檔案袋30多份卷子,學生所寫材料的失真:人,是虛的;事,是假的;觀點,是強加的;感情是浮泛的。作文失去了生活的真實,便沒有了生命的氣息,縱然有華麗的外表,也令人感到枯燥無味。

鎮對上述狀況,我要求學生寫真實的事,選取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哪怕選取的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棵小草,也有其價值。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分析生活、體味生活、積累生活的同時,還應要求學生從家庭、學校、社會、自然中提取真實的有價值的材料。從看似平談中體現生活的情趣。例如,我讓學生自擬小作文題目,只要是生活中真實的事什么題目都可以。有位學生是這樣寫的:

《我的八小時之外》

             ――郝迅濤

許多人說自己的八小時外沒意思,只沉浸在書山學海中。而我覺得自己的八小時外沒意之外卻很有趣,很充實。

早晨是緊張的。有人說,上學是與時間賽跑。不錯,但當我跨出家門的第一步樂趣就隨之產生。路上我有許多的“游戲”:猜猜水泥磚的單雙,然后邁開大步一步一塊過去,看看是否猜對,估計一下追上前面人用多少步,然后追上他證實一下。

中午,時間短促,不過更是妙趣橫生。吃午飯時有“午間半小時”作伴,“井水不犯河水”,嘴吃著不耽誤耳朵聽嘛。飯后,每日一睡時間,這叫“覺不在多,有睡則香”,睡醒就可一邊做作業,一邊聽單田芳的《百年風云》,這叫與歷史教材接軌,不過對作業質量毫無益處。

晚上放學則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幾個“路伴”湊在一起就像開會,把一天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講出來,頓時路上的氣氛便活躍起來。路上還可以看看小攤上的水果、蔬菜,粵菜館里的活魚海鮮。這些也是一種樂趣,不僅可以豐富視聽,還可以從不現的角度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世界。

回到家中可以看看電視,電視中幽默的動畫片常常能使我忘記許多事情包括作業,連續劇也看,不過總是看一點,然后去想象剩下的部分,這不也是一種樂趣?

最后,是占一天三分之一時間的睡眠,我會希望自己做一個夢,不讓這段時間匆匆流去。

從這篇小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小作者把緊張、單調的生活寫得富有生活的情趣。讀者也能品味作者詼諧、幽默的語言。從而和他一起分享生活的快樂。由于是出自同學之手,學生感到真實、親切、可行。此時,學生才能悟出一點真實才感人的道理。

二、鼓勵學生選取課文中的優秀材料

我們的作文教學應從重視課本教學抓起,因為重視課本教學就可以打破學生無話可說的僵局。入選的高中課文,無論是立意、選材還是布局謀篇都是學生學習的典范。這里有我們取之不盡的優秀語言材料。如果學生能從中背誦好的語句、好的段落,經常積累,那么他們的心靈和頭腦就會日漸充實。寫起作文來也才會感到得心應手。例如,我出一個題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學生能聯系課文,運用《伶官傳序》中的材料(從唐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歷史教訓,說明國家盛衰在于人事,推出“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來論述這個觀點。在論述《天才出于勤奮》時學生能從《勸學》和《送東陽馬生序》等文章中找出精彩的語句和例子來論述。在論述《虛心使人進步》這個題目時,學生能用《師說》中的語句來論述。其中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盡管他有三千弟子,但他還是虛心地向郯子、老聃等請教學問。難道我們比圣子還‘圣明’嗎?圣人尚且如此,我們更應放下‘包袱’,虛心地向別人學習。”該生還舉了反面例子進行論述:“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甚至慘敗。楚霸王由于驕傲而垓下慘敗”,這也是從教師講《鴻門宴》中得來的。

經過這樣不斷地反復訓練,學生提筆就有話可說了,而且能把課文中的精彩語句和例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進行論述。學生在選材上大有長進,學生的作文水平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事實證明,這確實是作文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提倡學生剪貼、采釀、積累好的素材

作文教學僅僅重視課本教學還是不夠的。還應豐富學生的生活,擴大學生的視野,這樣剪貼、采釀就變成了一種比較好的方法。

據筆者調者,高中生普遍感到生活緊張、單調、乏味。一方面,學生課外書讀得很少,覺得沒有材料可積累;另一方面,學生又處在十六歲的花季,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幻想,又有好多話要說。這可謂是一對矛盾。做為教師應抓住他們這一時期的特點,及時解決這一矛盾讓二者協調起來。呂叔湘說過:“要寫自己所看見的,寫自己知道的,寫自己的思想和感受。”(3)剪貼、采釀也是如此。我要求生要人必備二本:剪貼本、采釀本、采釀本。每星期剪貼兩篇文章,所選取的應是“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文章。彩釀本,顧名思義是要采,還要釀。“采”就是摘抄。可以摘抄精彩語句,好的段落,好的文章。由于學生采的是自己有心靈的感應的文章。由于學生采的是和自己有心靈感應文章,那么,學生自然是有話要說。所以“采”了之后還要“酬”就是讓學生寫點評、心得。學生在寫心得之前,先讓他們體會:自己有話要說但寫不出來,或寫不好的,摘抄的文章是怎樣說的,好在哪里,作者是如何運用材料表達自己的觀點的。然后再仔細品味摘抄的文章,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開始,學生寫心得也只有話要說,不一定能說好。可是,經過一年半戴的訓練,學生堅持下來了,語言表達能力自然就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經教師指點,有不少學生還能寫出精彩的富有哲理性的語句,連學生自己都感到驚訝。現列舉一例我班學生的釀的文章

[采]        《壞牌不一定輸》

阿億博士

摘自《讀者》

遠大理想將在絕大多數人的生活中成為少年時代的夢。這是因為眾出生時并沒有站在同一條起路線上,很少有人天生得到副好牌:不同一般的家庭背景,超常的智力,充沛的精神以及命運的幸運。多數人并不是這樣。當我們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容貌平平,記憶欠佳,缺乏眼界和財力,甚至可能更糟,比如我們的父母離婚了,還有童年的陰郁,傷殘的器官,……面對這一切,我們無法不去懷疑成功的可能性。

但是記住:(1)如果手里拿到一副不算太差的牌,我們一定要爭取去贏。(2)如果攤上一副不能再糟的牌,我們也要盡可能找出一兩張還算不賴的牌,用它作為強項,使結局變得相對好些。牌桌上水止我們一個人,它是一種機制如果能利用上下家的環境機運,把一張沒用的牌巧妙地打出去,或許最終我們還是能贏。壞牌不一定非輸不可。(3)詩人荷馬、海倫凱勒聾、啞、瞎三位一體,比誰的牌都糟,但他們沒輸。

[釀]     《心得》

――蔣琳嘉

壞牌不一定輸,是的,生活的確如此,超越生命的障礙就能打出一副精彩的牌。讓我舉一個例子:有個人在一次很慘的機車意外事故中被燒得不成人形。十四年后又在一次墜機事故中腰下部位全部癱瘓,你能想像他會變成百萬富翁,受人愛戴的公共演說家,洋洋得意的新郎倌及成功的企業家嗎?你能想象他去泛舟去跳傘,在政壇角逐一席之地嗎?然而米契爾全做到了,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常人也許難以相信,但正是由于米契爾的不屈不撓,日夜努力使自己能達到最高限度的獨立,才有了驚人的成就。“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然而要想打好壞牌不僅要有超人的毅力,還要看你如何面對生活。米契爾說:“我癱瘓之前可以做一萬種事,現在我只能做九千種,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我無法再做一千種事人,或是把目光放到我還能再做的九千種事上,但如果我能選擇不把挫折拿來當成放棄努力的借口,那么,或許你們可以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待一些曾經一直讓你們裹足不前的經歷”。壞牌不一定輸,因為人定勝天。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發生在你身上的事而不是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唯有這樣,你才能很快擺脫掉噩夢的陰影,重整旗鼓,專心致志地去生活,唯有這樣你才能在不斷的挫折面前變得堅強起來,才能扼住命運的咽侯成為生活的強者,困難面前倒不下的巨人。

“假如生活期騙了你,不要悲傷,也不要憤慨”,只要你有足夠的信心和毅力不斷地超越生活的障礙,勇敢地正視現實,你就是生活的最強者,你就將打生命中最輝煌的牌!

這樣訓練一段時間以后,學生就養成了良好的“采釀”習慣。我每月利用一節輔導課讓學生互看剪本、采釀本。把別人的剪貼、摘抄、心得前后對比起來看。學生們欣喜地看到了各自的進步,有一種收獲感。我又從學生的心得和作文上摘抄出精彩的富有哲理性的語句語段或全篇,下面寫上作者的名字,每月整理出三四篇,復印出來貼在小黑板上(叫佳作園地)。這樣,一年堅持下來,差不多每位同學都精彩的語句入選,因而學生也就有了收獲感,對作文也就充滿了信心與期待。

事實證明,剪貼、采釀不失為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種好方法。這種方法能讓學生積累不少好的素材,它就像一盞燈,引導學生走出黑暗,引導學生從“自由王國”進入“必然王國”。

以上,是我這些年在寫作教學中摸索出的一些方法(當然還有其它方法,文本不一一列舉),還望和老師們探討、商榷。希望所有的老師都能為學生點亮一盞燈,照亮學生的寫作區域,引導學生來到一片光明的境地。

我想,如果我們上作文課能讓學生變“怕作文”而為“盼作文”,變“要我寫”為“我要寫”,那么,我們的作文指導,就上了一個新臺階。如果通過老師的指導,學生能燃起寫作的熱情,能養成寫日記一吐為快的習慣,學生有隨時積累的伸手可及的寫作材料,有范文上切實可學的寫作方法,有經過自己深思熟慮的觀點,那么就會“水到渠成東流去,千帆竟發向大海”,“學生的寫作狀況,肯定能出現一個令人振奮的嶄新的局面”。(4)

參考文獻

(1)全日制中學《語文教學大綱》

(2)葉圣陶《大力研究語文教學,盡快改進語文教學》

(3)呂涉湘《初中學生作文評改》序

(4)《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二期

《走出誤區,正確指導學生寫作》

王有器  

作者郵箱: maxiling64@163.com

[為學生點亮一盞燈――淺談作文教學中的選材問題(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點亮另一盞燈

2.為學閱讀問題設計

3.淺談教學中的課件

4.為學優秀課件

5.白居易詩歌的選材

6.組織行為學課件

7.為學文言文及翻譯

8.為學文言文翻譯

9.《為學》教學設計教案

10.散文精選:何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