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里畈初中盛燕芹
設計依據:語文課應該加強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通過一些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聽、說、讀、寫的能力。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安排了此次語文綜合性學習復習課。本次課是將七至九年級整套新教材中設置的36個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整合,歸納出人與自然這一專題而設計的復習課。
教材分析:本次課是復習初中語文教材中有關自然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即七年級上冊的《感受自然》、七年級下冊的《黃河,母親河》、八年級上冊的《蓮文化的魅力》、八年級下冊的《尋覓春天的足跡》、九年級上冊的《雨的訴說》。這些綜合性學習活動都與自然緊密聯系,學生在搜集材料中涉獵了大自然的許多方面,與大自然進行了溝通對話。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可以陶冶情操,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學情分析:綜合性學習是語文學習中的一種新生事物。本次課是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復習課,這類試題的特點在于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在占有給定資料的前提下,進行探究發現,最終形成自己的體驗。這也體現了《課程標準》中對研究性學習的解釋: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或其它成人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因此,對這項內容的復習首先要學生認識這類問題的特點,把握解決這類問題的規律,最后結合各種類型的練習題進行鞏固訓練。
教學目標:通過本次復習課的組織、實施,引導學生走進自然,了解自然,體驗自然;幫助學生認識到自然與我們的生活之間的聯系,體悟自然的生命和靈性,欣賞自然中的詩情畫意,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生活情趣,借此將關愛自然、與自然友好相處的情感潛移默化地浸潤在心靈深處;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教會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綜合運用語文知識,使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整體發展。通過對本塊知識的集中復習,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在給定的材料中發現問題,探索問題,最終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
教學方法: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通過典型示例、練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學會應考。設計流程分為三步:技法指導--實例演練--練習鞏固。
教學過程:
一、技法指導:
1、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師引入綜合性學習復習專題:人與自然。
2、從以下角度引導學生談談從《感受自然》、《黃河,母親河》、《蓮文化的魅力》、《尋覓春天的足跡》、《雨的訴說》這些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你獲得的對自然的感悟和體驗。
①你積累的跟大自然有關的詩詞、成語、格言、精美語句。
②你為家鄉風景名勝所寫的宣傳語或解說詞。
③你從大自然中獲得的啟示、思考等。
3、師向學生解說綜合性學習活動考查的方向及解答方法。
⑴積累篇:這一類習題旨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要求學生去積累相關素材,形成一定的文化積淀,搜集積累的內容主要包括與活動相關的作品、人物、作家、名句、成語、格言、故事等。
⑵研究篇:這一類習題旨在考查學生研究問題的方法、步驟以及制訂方案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在解答這類題型時要明確計劃、方案、報告這些應用文體的寫作格式,并能根據題目要求確定內容、名稱和主題。
⑶篩選篇:這一類習題旨在鍛煉學生從材料中篩選信息的能力,一般會設置圖片或詩文信息,要求學生給圖配文或給文配圖。解答時要注意把握意境,篩選出最恰切的內容來搭配。
⑷綜合篇:這類習題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的能力,學生能根據已經掌握的資料或示例進行綜合探究,形成自己的體驗和感悟。解答時既要對資料或示例進行綜合,還得盡力展示自己的語言功底。
⑸發現篇:這類習題旨在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學會發現、學會關注。解答時要注重體現個性,體現創新,表述要條理清楚,語言通順,言之有理。
二、實例演練:
老師通過典型例題對學生的解答思路作引導,提高學生解答此類問題的能力。
例題1:寒來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這樣演繹著春夏秋冬的變化,周而復始。不經意間,我們發現,我們與自然界是那么貼近,我們的生活因四季的變更而顯得異常美麗。來吧,同學們,讓我們邁著輕松的腳步走進自然,走過四季,讓我們看風景去!
1、學校團支部組織“走進大自然”活動,請你設計這次活動的主要過程。
2、在這次活動中,同學們欣賞了美景,紛紛用歷代文人墨客的詩詞名篇來抒發內心的感慨,那么你也會不甘人后吧?請你打開你的知識庫,分別從四季的角度挑幾句與大家分享,并選取你最喜愛的一句加以品析。
春: (作者: )
夏: (作者: )
秋: (作者: )
冬: (作者: )
品析:
3、在這次活動中,還開展了“誰不說咱家鄉美”的比賽。黃岡多美景,如東坡赤壁、羅田天堂寨、麻城龜山等。請以你最喜歡的家鄉風景為對象,選擇一個季節去盡情的描繪,寫出你的感覺,并讓它成為你的家鄉對外宣傳的明信片,讓它走出家鄉,名揚天下。要求60字左右。
例題2:
很多城市都有著自己的都市精靈,而昆明的小天使,就是每個冬季都如期而至的紅嘴鷗。在泛藍天幕上飛翔的潔白海鷗,就是這個溫暖春城的美麗徽章。
請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下列綜合性學習任務。
材料1 紅嘴鷗(俗稱海鷗)主要在歐洲和亞洲北部繁殖,在亞洲中南部直到印度、菲律賓越冬。昆明正好位于紅嘴鷗的遷徙路線上。自1 985年成群海鷗入昆以來,每年飛到昆明的海鷗,數量從最初的不足1萬只,增加到2萬至2萬5千只左右,最多的2001年達到3萬3千只。根據昆明鳥類協會進行的鳥類環志調查表明,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海鷗是兩次以上返回昆明越冬。
材料2 1985年12月12日,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護海鷗的通告。
2005年10月27日,在紀念海鷗入城20周年的系列活動中,《都市時報》發出為“海鷗老人,,塑像的倡議,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背景鏈接:海鷗老人--一位普通的老人。他把自己晚年的感情生活全部獻給了海鷗。每天一大早,他就要步行十幾公里去翠湖等待海鷗,用自己微薄的退休工資購買飼料喂海鷗。天天堅持,月月如此。直到海鷗飛離。后來,他去世了。人們把他的遺像放在湖邊,紀念他。海鷗圍繞他的遺像飛舞,久久不愿離去。)
2005年11月,經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批準,昆明被命名為“巾國紅嘴鷴之鄉”。
材料3 1985年12月12日,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護海鷗的通告。
2005年11月,經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批準,昆明被命名為“中國紅嘴鷗之鄉”。
1、人類社會文化生活與鳥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許多成語里都含有“鳥”字。請你寫出兩個來。
例:鳥盡弓藏 ① ②
2、請分析以上材料,說說昆明市獲得“中國紅嘴鷗之鄉”稱呼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說出兩點。
3、假如你此刻正面對著“海鷗老人”,你會對他說點什么呢?
4、請你為紀念海鷗入城21周年策劃一項慶祝活動,并說明此活動的設計意圖。
活動名稱: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從這兩道典型例題中尋找答題規律,這樣學生才有清晰的思路答題。
三、練習鞏固:
1、積累篇習題:
⑴大自然的美景往往會觸動人們的種種情思,他們或憂或喜,或頓悟或思索,你積累的描寫大自然的詩句中有這樣的情感嗎?請你任意寫出其中三種來。
書寫熱愛之情:
書寫鄉愁之思:
書寫哲理意蘊:
書寫志趣節操:
⑵大自然的事物會給人許多生活的感悟和啟示,人們因此創造了與之相關的俗語、成語、格言等,請你寫出與下列事物有關的俗語、成語或格言。
黃河:
蓮:
雨:
2、研究篇習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無不向我們展示生命的偉大,結合你對大自然的理解,選取你最熟悉的事物,以“大自然生命的偉大”為題寫一份簡單的研究報告。
3、篩選篇習題:出示幾幅自然風光的圖片和一些語句,分別將圖片和語句配合恰切。
4、綜合篇習題:
⑴通過開展《雨的訴說》語文綜合活動,你對“雨”一定有較全面的認識,請你仿照劃線的句子,從“雨”的角度來向人類訴說你的心聲。
“人類朋友,請你聽聽我的訴說,我可以是一場及時雨、一場酸雨、一場暴雨,給人類帶來福祉或災難,請你聽聽我的是非功過:‘我是一場及時雨,用我甘甜的乳汁哺育久旱干燥的大地; ; 。’”
⑵總有一些景物,讓我們流連忘返。看那“長河落日”、“小橋流水”、“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青山換綠”、“柳樹萌芽”,你有什么感受?任選其中一處景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示例:我看青山換綠,感受到生機勃發的力量。
我看 ,感受到 。
5、發現篇習題:“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陶淵明的閑適,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默契,然而我們卻經常聽到這樣的詞語:沙塵暴、酸雨、荒漠化……由此你產生了什么樣的想法,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來書寫一下你的發現吧!
[綜合性學習復習專題:《人與自然》說課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2.師說課件教案
5.故都的秋教案詳案
8.環保教育專題活動教案
10.七顆鉆石教案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