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八年級(下)《云南的歌會》教學設計
龍江鎮中心學校 曾毅
教材分析:
《云南的歌會》是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課。本文出自現代作家沈從文之手,在“歌會”的大標題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筆描繪了三種不同場面的民歌演唱,對每一個場面的描寫都各有特寫,三個場合在內容上各有側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間洋溢著對自然、對人、對藝術的品味與贊賞。學習這篇文章,不僅能了解趣味盎然,生動豐富的民風民俗,從中得到美的享受,還能學習敘事性文章的寫法。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了解云南歌會的三種形式和特點。
2、朗讀、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3、領略云南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感受作家筆下美好的生活,培養熱愛民族文化的情感。
4、通過網絡查尋有關資料,擴大知識面,體現遠程教育模式三的教學特色。
教學重難點:
揣摩、品味文章的語言,學習作者有所側重的描寫方法。
教學工具:
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環境:
學生微機室
教學設想:
按照“整體感悟--研讀探究--拓展延伸”三步教學,注重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教師引導為輔。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情趣,活躍課堂氛圍,整個課堂充滿歌聲。
教學流程:
一、對歌欣賞,激趣引入。播放《蝴蝶泉邊》對歌片段。
二、通過網頁來了解一下云南的民歌。
三、點擊網頁上的沈從文簡介,在網上了解作家沈從文。
四、學習課文。
(一)整體感知。請同學們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同時注意思考:課文描繪了哪三種形式的歌會?
(二)課文賞析。
同學們以跳讀的形式瀏覽課文,然后就近的幾個同學為一小組,以小組為單位自由交流:假如你作為一名游客來到了云南,根據課文的介紹,你最想參加哪一種形式的歌會?理由是什么?
(1)山野對歌:
①談喜歡的理由。
②人物片段賞析。
③欣賞一段云南精彩的民歌對唱。
④學生對歌比賽。
(2)山路漫歌:
①談喜歡的理由。(結合學生的回答,可以由學生即興唱歌)
②欣賞云南民歌《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在歌聲中進一步領略云南迷人的風光。
③語言賞析。學生勾畫,自由賞析。學生齊讀以下兩個句子,體會文章的語言妙用,注意加橫線的詞有什么特點“土坎邊的粉藍色報春花,在輕和微風里不住點頭,總令人疑心那個藍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時常從面前不遠草叢中起飛,一面扶搖盤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藍天空中鉆去,仿佛要一直鉆透藍空。”
(3)村寨傳歌:
①談喜歡的理由。
②欣賞村寨傳歌的畫面,視聽結合感受場面的宏偉。
③以就近四人為一小組,每組選定一首熟悉的歌,全班一起唱,感受村寨傳歌的氣勢壯觀。
總結:1、學生談學了本文的感受。
2、賞讀完《云南的歌會》這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我們似乎與作者一起進行了一次云南之旅。在作者引領下,我們對自然、對人、對藝術進行了一番品味,我們領略到了我國民歌文化的豐富多彩和濃郁的民族風情,這無不激起了我們熱愛民俗文化的情感,同時在作者的筆下,我們讀出了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同學們,生活就像歌聲一樣美好,讓我們更加熱愛生活,也熱愛那美麗濃郁的民俗文化吧!
四、拓展延伸。
1、網絡了解與歌唱有關的我國的文化習俗,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側重的了解,并適當地讓學生表演。
2、唱響云南民歌,在歌聲中體會生活的美好。
板書設計:
山野對歌 主要寫人 愛生活
云南的歌會 山路漫歌 力畫環境
村寨傳歌 重寫盛況 愛民俗
[云南的歌會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 云南的歌會教案設計
2.云南的歌會課件
5.《云南的歌會》讀后感
10.日月水火教案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