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課標下農村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反思
浠水縣洗馬中學 黃水林
關鍵詞:農村綜合性學習 評價機制 范例疑惑
新課程標準已經實施了三年,我校關于新課標的研究性教學已經開展了三年,在這三年里,我們師生共同接受了新課標的熏陶。作為受新課標直接影響的一線教師,我一方面深感新課標給我們教師帶來的巨大沖擊,另一方面也深感農村初中實施新課標的不易,特別是語文新課標中規定的綜合性學習,我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農村特殊的教育教學環境和條件,致使教學過程中遇到很多的困惑,現將這些記錄下來,與諸位探討。
一、農村初中綜合性學習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無目標、無計劃。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精心組織綜合性學習活動,沒有精心準備綜合性學習內容,甚至僅僅只是依托教材有限的資源來簡單地展開綜合性學習課程,以致于一堂綜合性學習課到底要實現怎樣的目標都不知道,如何讓學生在綜合性學習中獲得各種能力的培養也很模糊。個別教師還對綜合性學習持有偏見,認為綜合性學習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什么幫助,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就把它當作添頭,敷衍了事,沒有拿出專門的課時來進行教學,僅處于傳統的講講語文知識階段而已。
(二)、綜合性學習成為了考試的犧牲品。農村中學由于過于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和學校的升學率,學校內部也總是按照學生的考試成績給教師的教學成績排名,所以很多教師根本就沒有時間來好好研究一堂綜合性學習課該如何上,有的教師即使想上,但看到別的教師都不上,自己上反而在浪費時間,所以干脆就不上,即使上了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為了應付考試,一般教師就采取讓學生識記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的相關知識,然后結合考試題型進行講解,這樣,綜合性學習中原本蘊含的教學目標也就付諸東流了。
(三)、學生參與意識差,教學互動性差。當前還有一部分教師很有改革意識,很有熱情參與課程改革,對綜合性學習也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由于農村的教學資源缺乏,學生學習條件差,再加上農村學生性格的保守性封閉性較強,在綜合性學習的課堂上很多學生沒有參與意識,甚至有的學生對綜合性學習持懷疑反感態度,認為弄一些與考試無關的學習是在浪費自己的學習時間,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比較好而又性格比較封閉的學生更是如此。
(四)綜合性學習內容泛語文化。新課標中規定: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某些教師在開展綜合性學習實踐時沒有遵循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統一這一語文教育的基本特點,將綜合性學習課上成科學課、藝術課等,沒有以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出發點,沒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主要目的。綜合性學習課上成這樣,無疑是脫離了語文學科的基本性質。
二、農村初中實施綜合性學習的幾點看法。
(一)、教師要加大整合和開發課程資源的力度。“語文課程應當根植于現實”,“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農村中學的教學資源十分缺乏,學校的公共教學資源有的甚至是處于零儲存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不花些時間來搜集整理相關的教學資源,我想很難上好一堂綜合性學習課。與此同時,我們教師應當結合本土文化開發本土課程資源,不要唯教材是從。尤其是教材中的那些與本土文化相脫離的綜合性學習,我們更應發動學生選擇本土文化中的類似主題,讓學生進行適當的探究,這樣可以使綜合性學習更具有親和力。例如,在開展《關注我們的社區》這一綜合性學習的時候,由于我們農村沒有人群集中社區,我們可以引領學生去探究我們家鄉的發展變化和引起這種變化的原因、探究家鄉變化中的人們思想道德和觀念的變化、對家鄉的建設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等,這樣,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領域里展開適當的綜合性學習并且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集體參與意識,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語文素養。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在語文學習的任何課堂里,我們都應當牢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理念,對于綜合性學習而言更是如此,我們教師應當讓學生明白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采取適當的鼓勵和懲罰措施來發動每一位學生參與到每一次的綜合性學習中來,讓他們真正動腦動手動腳,扎扎實實的鍛煉自己的語文能力和培養自己的自主創新精神,讓學生在參與中嘗到探索的艱辛與成功的喜悅,切實讓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在綜合性學習中得到落實。
(三)、改革綜合性學習的評價體制,讓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走出惡性循環的誤區。新課標中指出:綜合性學習的評價應著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評價的著眼點主要在: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能否在活動中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能否積極地為解決問題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資料;能否根據占有的資料形成自己的假設或觀點;語文知識和能力綜合運用的表現。從這些評價的著眼點可以看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效果不像其它語文課程那樣具有非常容易檢測的特點,它考查的是學生的態度、精神和探究方法層面的東西,這些層面的考查一方面很難檢測,另一方面這些層面的東西在短時間內很難培養出來。而我們農村學校為了追求學生成績的快速提高,往往會拋棄這些在他們看來是浪費時間的學習,進而選擇那些急功近利的措施來鋌而走險。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首先教師應當摒棄急功近利的思想,著眼于學生語文素質的長遠發展,切切實實地把每一次綜合性學習落到實處,其次學校應當在每學期的課程中統一安排綜合性學習的課時,要定期從學生的學習體驗中檢查綜合性學習的開展情況,在學校組織的考試中要改革試題的內容和樣式,在綜合性學習的考題中要想辦法考查學生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再次,學校還可以組織全校性的綜合性學習比賽,統一選題,限定時間,讓學生寫出自己的探究成果,讓那些富有探究精神和自主創新精神的學生脫穎而出,并給與適當的鼓勵?偠灾瑹o論是班級還是學校,都應當營造出綜合性學習的濃厚氛圍,只有這樣,才能填補當今農村中學綜合性學習的空白。
三、關于新教材中綜合性學習課程范例編排的幾點疑惑。
(一)、某些綜合性學習選題比較隨意,缺乏統一的編排思想。綜合性學習課程開設的理念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和鍛煉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在36次的綜合性學習范例中有的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的培養,有的則只突出了寫作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如《微笑著面對生活》、《走上辯論臺》,這些綜合性學習以演講辯論為主,主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卻沒有任何探究層面的目標;又如《探索月球奧秘》、《追尋人類起源》、《走進小說天地》、《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這些綜合性學習主要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為主,聽說能力層面的目標就不太明顯了。希望教材中的范例在這方面有所改進。
(二)、新教材中將綜合性學習與寫作、口語交際的教學糅合在一起,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在每次的綜合性學習中,教學參考書有時指出了明確的寫作目標,有時卻對寫作目標只字不提。教材中部分綜合性學習根本就不包含一定的寫作目標,教師也無從設計出合情合理的寫作目標。例如八年級上冊的《怎樣搜集資料》這一綜合性學習中難以設計出合適的寫作目標,又如《戲曲大舞臺》、《科海泛舟》也難以為學生確立一個恰當的寫作目標。類似的范例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枚舉。當然,有的教師認為每次綜合性學習后都要求學生將自己的體驗寫出來,這不就是寫作訓練嗎?但我認為,這樣的寫作訓練能實現新課標中規定的寫作目標嗎?其實新課標中對于寫作目標的規定是十分明確的,那就是“……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根據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要想實現這些目標,僅僅依靠綜合性學習的體驗感悟式的匯報是絕對不行的。此外,依靠綜合性學習來訓練學生的口語,這樣的訓練是否也顯得有些蒼白無力呢?綜合性學習中的討論交流能夠切實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嗎?我看未必。真正的口語交際能力決不是靠討論交流來培養的,而應靠模擬真實的生活情景來實踐口語交際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因此,新教材中如果能拿出一定空間來編排系統的口語交際教學范例也許更切實有效。
綜上所述,綜合性學習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課程,而是一個需要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學校、老師、學生、社會多方參與的一門課程。綜合性學習的課堂,應該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課堂,是一個與傳統課程完全不一樣的課堂,它需要教師花上更多的時間來準備,需要學生全員參與,需要學校深入改革教學評價體制,只有這樣才能讓綜合性學習這門新課程大放異彩。
2006-8-28
參考資料:
《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稿)(人教版)
[關于新課標下農村中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反思(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對教案的教后反思
2.成語教學的反思
6.中學語文教師隨筆
7.開學的反思周記
10.中心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