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做課改的先鋒,展個性風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理念及課堂教學(網友來稿)

發布時間:2016-7-6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河北省平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郭素青

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高興能坐在這里和大家進行一次即將走上工作崗位之前的交流。

首先,熱烈祝賀各位順利完成學業,通過各種考試,脫穎而出!

再次,熱烈歡迎各位加入我們的教師隊伍,為教育,尤其是我縣的教育戰線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勃勃的生機。

今天我與大家交流的話題是《做課改先鋒,展個性風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理念及課堂教學》

拿破侖的名言: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說:不想做先鋒成大家的教師不是好教師。

中央電視臺有一則公益廣告: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我說:雖不能至,心向望之。教書育人做先鋒成大家--這是教育路上一個瑰麗的夢。只有等到羽翼豐滿的時候,才有足夠力量逐夢。

為了我們共同的夢,在你們整裝待發的時刻,我要送給大家一個見面禮

我愿做一名語文老師

--我的就職演說

同學們!當我還是小學學生的時候,老師智慧的眼睛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當我步入初中,象你們一樣坐在課堂上聽語文老師講課的時候,我便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想象著有一天我能站在講臺上。

實習的時候,第一次走上講臺心里是那么鎮定。因為課堂下是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炯炯有神的眼睛。而今我正式走上講臺,望著教室里你們一張張天真純潔的臉,我就又想到初中時候的我。

那時侯我覺得,知識的領域象海洋,它對我發出誘惑的深藍的色彩,我奔跑在沙灘上,追逐著它那粼粼波光,揀取它留在沙灘上的小小貝殼。

我愛幻想。課上,課下,望著天,望著樹,望著雨……

我愛聯想。四季的變化使我想到人生的童年、少年、青年、老年。

我崇拜過許許多多的人,每一個老師都讓我拜倒在他們的知識面前。我幻想有一天能成為象他們一樣的人。

我愛看書。李白,蘇軾,茅盾,郭沫若,拜倫,萊蒙托夫……我幻想有一天能象他們一樣寫詩,寫小說。

但我總覺得自己還小。媽媽面前,我是一個不懂事的淘氣的孩子;弟弟妹妹面前,我是一個妄自尊大的不稱職的姐姐;老師面前,我是一個調皮愛笑又不太遵守紀律的學生。

有那么一天,我長大了--那就是我站在你們的面前。我感到了我的責任,我應該是一個大姐姐,是一個能授好課的語文老師。

我幻想有豐富的知識,有縱橫捭闔的口才,能寫遒勁有力的令人折服的書法。我不偏見,不怕苦,也不乏嚴格要求。

我自己可以不是詩人,但我希望我的學生能寫出優美的詩句;我可以不是作家,但我的學生卻能寫出一部部巨著,成為文壇巨星;我可以不是書法家,但我的學生卻能寫出工整美觀的字;我可以一輩子是默默無聞的園丁,但我的學生卻可以是祖國的棟梁,大廈的基石。

我愿做一名語文老師,把我僅有的知識一點一滴地注如入你們的血液之中,把我們民族的源遠流長的文化知識傳承下去并發揚廣大。

“花的事業是甜蜜的,果的事業是珍貴的,但讓我干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總是謙遜地垂著它的綠蔭。”

我可以一輩子是平凡的綠葉,但愿我的學生是花,是果,是棟梁。

1987年8月16 日

我是1987年8月參加工作的,8月16日是我的第一節語文課,這是我開課前寫的一篇就職演說稿,字里行間有遮不住的稚嫩,但卻浸透著真誠,它是我用一顆真摯的心寫成的。這篇演講稿,在大概是96年的時候,為我贏得了青年教師演講賽第一名。在這兒,作為禮物送給大家是想引出今天我與大家交流的話題的第一個內容

儲備自己 整裝待發

一、 心理儲備:用心構思一篇自己的就職演說

在座的諸位,很多人并非是從第一志愿選擇了教師,更多的是因為父母之言、考分限制以及想找份相對穩定的工作使然。不管什么原因,既然咱們暫且坐定了目前這把叫做“教育”的椅子,就要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這是無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行動。而當你心無旁騖地工作時,工作的樂趣也就離你不遠了,機會和賞識也離你不遠了,人生的精彩也離你不遠了,即便你還是沒有機會走向你夢想的那條道路,但你會真正明白教師確實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

在此,我認為,在走上講臺之前,要用心寫好自己的就職演說,這是在座的每一位要完成的第一份作業。在這份作業里有對自己專業的認識,教學的理想與設想,教學理念的體現,及對自己事業心的考驗。這是我們走上講臺所必須的心理儲備。

二、 知德儲備:用行動解釋一個詞語“師范”

在座的諸位,都是師范畢業,誰來解釋一下“師范”兩個字的含義--

(一)學高為師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要有廣闊的知識面,深厚的學術功底,先進的教育思念。他應該學高為正,授業解惑;他應該治學嚴謹,孜孜不倦。對待自己的專業知識兀兀窮年,瀝盡心血。他勤奮讀書,悉心鉆研,力求嚴謹。他好學、學好、好思、思淵,他在自己的專業上有著深厚的基本功、淵博的知識,讓每個學生信賴、佩服,見賢思齊。他掌握豐富的知識,研究前人或同代人的思想、學說、觀點、方法、經驗。披沙揀金,去粗取精。他專心致志,廢寢忘食,廣泛涉獵,開闊思想,博覽群書,高屋建瓴。對學生來說,他就是知識的海洋。一句話:“學高”,使你具備了“教書”的條件。

(二)德高為范

一個優秀的教師首先必須具有人格魅力、道德風范。他為人師表,身正為范。他公正無私,坦蕩磊落。他淡泊名利,樂于奉獻。他冰清玉潔,胸無塵滓。他榮辱不驚,心胸豁達。上承中華民族五千年之傳統美德,下揚當今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傾一腔熱血為中華哺育英才,盡一生精力為民族培養棟梁。殫精竭慮,教書育人,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對權貴子弟不偏愛,對貧寒子弟更關心;對優秀生不溺愛,對后進生多親近。在他的熏陶下,優等生不僅在學業上名列前茅,在道德上也出類拔萃;后進生在學業上或許難以走出低谷,但在奮發圖強、在道德情操上決不會低人一頭。他以高尚的人格來熏陶學生,以高尚的道德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靈。德高為范,他讓每一個學生慶幸做了他的弟子。因為從他那里不僅學到了淵博的學識,更獲得了受益終生的做人道理,熔鑄了道德的豐碑。一句話:“德高“,使你具備了育人的前提。

林則徐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在這里,我希望大家在工作崗位上,用自己的行動為“師范”這個詞做出最準確的詮釋,吞吐百川,不怒而威,無愧于自己教師的稱號。

三、 方法儲備:開動腦筋做好第一道選擇題

三年或四年的大學生活結束了,作為學子,你飽飲了知識的瓊漿玉液,而今你要走上講臺,你必須面對你從教的第一道選擇題。請選擇:A.你將帶著知識走向學生。B.你將帶著學生走向知識。如果選擇A,那么你今天回家后,要好好研讀新課程標準,以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如果選擇B,那么祝福你,十幾年的傳統教育,并沒有禁錮你的思想,你有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教育的真諦是培育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其自主學習,創新學習,終身學習,我們堅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帶著知識走向學生”不過是“授人以魚”;“帶著學生走向知識”才是“授人以漁”。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發展的引路人,而學生本人才是成長的主人,發展的主題。在這里,希望大家在教學中要教給學生“八環節”學習方法,即: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認真糾錯、系統小結、課外學習,這將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作為教師,我們不但要給學生一座金山,而且要勇于獻出自己點石成金的手指頭。這是我們的選擇,也是課改的選擇。要“以人為本,以發展為本

四、 觀念儲備:做到四個轉變,四個轉位

(一)四個轉變

1、 轉變課程觀:從“文本”走向“體驗”

此次課程改革,力求將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由學科走向學生,使課程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即課程不再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不僅是課程的傳授者、接受者,而且成為了課程的主動參與者和開發者。

2、 轉變教學觀:從“傳道”、“授業”、“解惑”走向“教學相長”

課程決定教學觀,傳統的教學注重“傳道”、“授業”、“解惑”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往往整堂課以傳授知識,解決問題為中心,學生學得被動,學得無奈。而今我們追求的是“教學相長”--教學相長的過程,是師生思想、情感交融,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把教學的本質定位為交往,就是把學習的活動定位于與書本對話,與老師對話,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的過程,從而在實踐上超越了“教師中心論”,使學生學得生動,學得主動,學得活潑,而教師也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促進了自身素質的提高。

3、 轉變教師觀:從“講學”走向“導學”

長久以來,教師在教學中一直本著“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觀念,在課堂上過于繁鎖地分析,自始自終是教師唱主角,學生的學習狀態如何,較少得到關注。新的課程改革,深中肯綮地倡導改“講學”為“導學”,課堂中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究、自主學習,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組織者、引導者和交換意見者,使教師的“教”真正讓位于學生的“學”。

4、 轉變學生觀:從“被動”走向“主動”

學生是學習的直接者,過去由于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學生學得相當被動。進行課程改革以后,我們重在讓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式學習方式,增加課堂上學生參與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充分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展

(二)四個轉位

1“全方位指導”轉位“適時指導”

探究學習中學生的自主與教師的指導的關系要處理好。教師的指導要做到適時、謹慎、有效,以追求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

2、“學生傾聽教師”轉位“教師傾聽學生”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講,學生聽,使課堂死氣沉沉。新課程改革強調一種互動的師生關系,即“學生傾聽教師”轉位“教師傾聽學生”。

3、“教材研究”轉位“教材、學生雙研究”

過去的一些老師在備課時,往往只考慮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學生,在上課時,也主要是沿著自己的教學思路去“引導”學生,往往以自己的教學愿望將學生巧妙地引入自己的教學設計,因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去探究、領悟和感受的過程。

現在應該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的求知要求為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面對知識共同探討、平等對話。固教師要從“獨奏者”的角色過渡到“伴奏者”的角色,要從“教材研究”轉位“教材、學生雙研究”。

4、“面向個體”轉位“面向全體”

在教學中,我們不僅采用個體探究,更應該合作探究或大班集體探究,可利用學生集思廣益、思維互補、思路開朗、分析透徹、各抒己見的特點,使獲得的概念更清楚、結論更準確。

五、 教法儲備: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

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是教學改革,而教學的實施必須在課堂,

1、 教學模式:從“滿堂灌”式教學走向“牧羊”式教學

“牧羊式”教學模式與“灌輸式”、“填鴨式”教學的不同之處是,不是告訴學生“這種草好吃,應該這樣吃,必須吃”,而是在指明所要達到的目標的基礎上,把“羊兒”帶到廣袤的草地上,根據目標“吃什么草,怎樣吃”是羊兒的事,教師只是一個“牧羊人”,只需小心地看護、組織和引導那些“羊兒”吃飽吃好,這種教學模式使課堂真正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展學生個性。

2、 學習方式:從“接受式”學習走向“探究式”學習

以往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單調的、被動的學習方式,不利于活躍思維、發展能力。因而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強調探究學習。強調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提問時間、討論交流時間和讀書時間。使學生具有了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學得主動,學得投入。

3、 教學方法:從“繁鎖分析”走向“導學、導悟”

在較長一段時間里,教學的一個重要失誤就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厭其煩地分析講解,不顧學生的感受,忽視學生的主動學習、親身實踐。從新課程標準中,我們領悟到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 、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而教師們從過去不停地講解逐步走向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問題,組織學生合作解決問題。

4、 課堂評價:從“甑別式”走向“鼓勵式和多元化”

課堂教學中教師不經意的一句帶評價色彩的話語,都很有可能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度、情感和行動。因而課堂中的評價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過去的課堂評價,往往是“對”或“錯”的甑別,是缺乏感情色彩的,有的甚至是冷冰冰的責備,因而喪失了評價的發展性功能。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我們力求在課堂上讓每一個學生張揚個性,生動、活潑、全面發展,因而只有善意的、恰到好處的鼓勵、激發,才能不斷地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火焰,使學生在成功的快樂中不斷前進,不斷求索。” 課堂評價的主體還要從單一走向多元,除了教師評價外,還組織學生評價、小組評價和自我評價,并且破除答案的唯一性,珍視學生個人感受、獨特見解,通過多樣化的評價尺度,使學生樂在學中,以適合自己的方式不斷求知。

六、 好課標準的儲備:“新”“趣”“活”“實”“美”的特點。

1.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2. 趣:上課伊始,導之以興;講課之中,興趣正濃;一課結束,興趣猶存。

3. 活:教學方法活--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把教材用活;把學生教活。

4. 實:教學內容充實;課堂訓練扎實;教學目標落實。

5. 美:風格美(形成的過程:模仿教學--獨立教學--創造性教學--有風格教學)感受美(學生的感受)。

有了以上的儲備我們就可以出發了,走上三尺講臺,講臺即舞臺,在這里,我們要

展示個性,盡情揮灑

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每個學生一生的命運!美國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話:“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是啊,學生的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學校中度過的!學生在課堂上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課堂決定,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給學生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在座各位正年輕,年輕人的情感容易波動。我希望無論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與挫折,都要調整好自己的心緒,深挖教材、教學環節、教學過程當中的每一個情感因素,把自己對于課文內容、對于生活、對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種情感,傳遞給學生,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學生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給學生一個“情感的導入”

語文開場,如果用富有情感的語言撥動學生的心弦,可起到潛伏的作用 。

先看一段:《我與地壇 》導語:

“青年是一首詩,這是因為處在這個年齡段的生命總有著絢麗多姿的夢想和火一樣燃燒的激情。而有這樣一位青年卻在“21歲最狂妄的年齡殘廢了雙腿”。詩化的歲月瞬間凝固成冰冷的現實,他一度徘徊在生與死的邊緣。終于有一天,他把輪椅搖進了地壇,在這古老而又充滿無限生機的古園里,他找到了自己精神安棲的家園,聆聽心靈的聲音,感悟生命的真諦,完成了生命中最為壯麗的一次突圍,而這次突圍的過程,竟長達十五年。1989年5月,《我與地壇》誕生了,字里行間噴灑的全是作者15年來積聚在心中的幽思,這位作家就是現任北京作家協會的副主席史鐵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我與地壇》,走進史鐵生,用心靈去丈量他從痛苦中掙扎而出的腳步。”

這樣既導入了課文,又做了情感的渲染,既介紹了作者,又了解了背景,可謂“一箭四雕”。

  3、給學生“情感的點悟”

語文老師要有深厚的專業底蘊,要有詩化的動人語言,動情的語言闡釋對學生的思維欣賞,情感熏陶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沒有情的感悟,語文就失去了它人文的色彩。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庭中有枇杷樹,吾妻死年所植,今已亭亭如蓋矣。"文章到此結束,回味無窮。老師除了讓學生體會,還可以用語言啟發學生思維:"此段看似寫樹,不言之情盡在其中。是樹在人亡的傷心?是物是人非的感嘆?是世事變幻,人生無常的思慮?是仕途波折,家庭寥落的無奈?……".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啊。"老師的啟發,老師的點撥對學生的思維有主導作用,老師對課文的欣賞,對課文的喜愛對學生的心靈形成一種特殊的沖擊力,會把學生置于情感的旋渦,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教師要變“獨奏者”為“伴奏者”)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請大家聽一段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上《流淚的滕王閣》一課劉建松老師與學生的對話:

生(1):滕王閣又不是人,怎么會流淚呢?

師:我想你說出了同學們心中的共同的疑惑。說一說,一般你在流淚的后面加那些詞?

生(1):父親母親。

師:父母親在哪種情況下流淚?

生(1):……我退步了,或者犯錯誤了,讓他們傷心。

師:我們讓自己的存在成為別人的幸福,有一天,你實現了你的理想,成功了,父母親也會流下幸福高興的眼淚。

生(2):有生命的東西都會流淚。

師:女作家三毛有篇小說叫〈〈哭泣的駱駝〉〉(生笑)那到底是誰在流淚?

生(部分答):王勃。

生(部分答):潘碧秀在流淚。

生(部分答):當然還有為文章感動的讀者在流淚。

師:如果把標題改做流淚的王勃可以嗎?

生(3):不可以,流淚的滕王閣更富有詩意。

師:詩意,難道滕王閣就專屬于王勃一人嗎?俺們沒份(生笑)

生(3):滕王閣是王勃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是滕王閣成全了王勃,王勃成就了滕王閣,兩者是親密接觸。相互依存(生笑)

師:就好比亂石穿空的赤壁屬于羽扇綸巾的周郎,茫茫陽關道屬于西出陽關無古人的(生接口“王維”)神奇的西湖屬于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蘇軾。一旦文人和景物通過文化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那就成為了底蘊,一種經典,一種仰望。假如有朝一日。你登上盼望已久的滕王閣,憑欄遠眺,感觸萬千,你心中會涌現哪些感觸,或者你會用怎樣的感情去遙祭逝去的天才?

這就是對話教學。其中有“文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

優秀的教師能真正做到將課堂讓位于學生,啟迪學生的心智,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使學生智慧的潛能被開發,幽閉的心智被開啟,創造的天性被喚醒------真正的語文課必會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效統一,這樣的語文課堂才能煥發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閃耀出動人的魅力------。通過師生對話,這節課“情感與理智齊飛,詩意共警世一體”。

三、 給學生一個“思考探究的課堂”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課堂上,千萬別讓你的“告訴”扼殺了屬于學生的一切!要讓學生去體驗,去探索,去感悟……給學生一個思考的課堂

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鐘,這個老師一篇課文要講三課時,而那個老師只一個課時就夠了,其關鍵在于有效問題的設計,問題設計不一樣,效果大不一樣

試比較以下幾個問題:

(1) 為什么說街亭失守是馬謖的過錯?

(2) 街亭失守是誰的過錯?

問題(1)過簡,機械刻板,僵化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在學習中會漫不經心,不僅無益于擊活思維,解決教學問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反而會使課堂結構松散。

問題(2)可能點燃學生靈感的火花,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得出豐富多彩的答案,便于培養學生辨證客觀思考問題的良好思維品質,達到發散思維的目的,養成研讀文本的習慣,形成分析歸納提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聽第二組問題:

(1) 祥林嫂是如何死去的?

(2) 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

(3) 是誰害死了祥林嫂?

問題(1)著眼于祥林嫂死的方式:餓死、凍死、凍餓死、自殺…..從課文看很難找到令人信服的答案,即使就此展開議論,不過是將注意力分散到無意義的事情上罷了。

問題(2)著眼于祥林嫂的死因,而魯迅先生的《祝福》要揭示的并非祥林嫂死的方式而是他的死因,祥林嫂是封建主義余孽的受害者,不管怎樣死,并不改變這一性質,如果離開這一點去談她的死,難免與教學目的脫節,這樣的提問對學習無益。但這個問題在課堂上提出,容易“冷堂”,提問內容抽象,學生不易作答。

問題(3)可操作性強,容易激活課堂,學生會得出豐富多彩的答案。誰?我?魯四老爺?四嬸?大伯?婆婆?柳媽?水到渠成,老師最后歸納出是政權、族權、夫權、神權四條繩索把祥林嫂給活活勒死了,深奧的主題一下就揭示出來了。

適度的富于技巧的提問,是發展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作為語文教師更應注意有效問題的設計,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課堂提問,形成自己的教學個性。

四、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課堂”

   課堂處處是機會,教學的每一個環節我們都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舉河北省評優課中的兩個例子:

如導語,傳統都是老師導入。有位老師講《故都的秋》,一上課卻讓學生設計導語。她說,2005年有一道高考題,讓學生給自己喜歡的課文設計導語,今天請同學們動筆,為我今天講的《故都的秋》設計一段導語。既導入了課文,又給了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

還有一位老師講《石鐘山記》,讓學生幸運闖三關,把作家、作品、講本課的目的,一下解決了:

第一關:他是一個品位很高的烹飪大師,他是一個美食家,他是一個書法家,他是一個仕途坎坷的失敗的政治家,他文與歐陽修齊名,詩與辛棄疾并提,他是--

第二關:蘇軾為什么字子瞻?

第三關:蘇軾為什么名軾?

創過三關的禮物是:無疑處生疑,大家之大在。

  

五、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曾說過:學生的感悟能力就如同杠桿上的支點,對人的發展來說,學生的感悟能力的高低正決定今后能否撬起這個“地球”。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感情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比如《船長我的船長》《最后一次講演》《致橡樹》《就是那只蟋蟀》的朗讀。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比如把《長亭送別》中你認為最美的唱詞改寫成現代愛情詩歌,把古典詩詞改寫象《濤聲依舊》一樣的歌詞。

  3、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注解,把自己的人生當正文”

六、 給學生一個“藝術的課堂”

1、板書設計: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這種"濃縮",往往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重點句式和點睛之筆,把最重要的語言信息傳輸給學生。好的板書圖示設計,可以對講課的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

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有審美價值,能寓教于樂,寓智于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要 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如《游褒禪山記》的板書(志、物、力構成一個三角形),《師恩難忘》(十年樹木十載風十載雨十萬棟梁;三尺講臺三寸舌三寸筆三千桃李。橫批;師恩難忘)。

2、 多媒體的使用:耳目一新,身臨其境--如(《奇特的激光》《胡同文化》《紫藤蘿瀑布》《我有一個夢想》,通過課件給學生做形象的展現,讓學生知道本課寫了什么。

七、 給學生一個“語文的課堂”

讓學生在我們語文的課堂上學會語文: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書。注意語文的工具性,不要追本逐末。不要以為一提雙基就不是新課程。既要工具性又要人文性。不僅讓學生知道寫什么,語文的另兩個任務是,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寫,寫得怎樣。不要語文不象語文課,不要讓世人指著我們說《誤盡蒼生是語文》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其實,面對新課程標準的課堂教學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課,當你課后反思的時候,總會覺得有一些不足和遺憾。而你的教學藝術水平正是在不斷解決不足和遺憾的過程中得到了提升。希望同學們能在以后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提高。 我真誠地希望: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最后我希望大家:

做課改先鋒,展個性風采

不做教書匠,要做教育家

最后謝謝大家!

河北省平山縣教育局教研室 郭素青 郵箱:guosuqing2876@sina.com

郵編:050400 http://blog.sina.com.cn/u/1252855005

作者郵箱: guosuqing2876@sina.com

[做課改的先鋒,展個性風采--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理念及課堂教學(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關于禮儀展的風采教案

2.禮儀展風采教學計劃

3.社團風采展策劃書

4.巾幗展風采演講稿

5.音樂教育論文: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音樂教學創新

6.教研論文:論新課改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活動

7.具有哲理的個性簽名

8.哲理的個性簽名女孩

9.哲理的個性說說簽名

10.具有哲理的生活個性說說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