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排列句序題
江蘇省東臺市四灶鎮中學 史亞軍
在中考試題中經常出現排列句序的題目。例如2005年北京市語文中考試題(5)
依次填入橫線的語句順序恰當的是( )
兩進院落以上的四合院,多分為外宅和內宅兩部分。
① 外宅為賓客居住,內宅為主人居住。
② 垂花門為四合院的二進門,俗稱“二門”。
③ 內外宅之間用一堵墻隔開,這堵墻上的門通常用垂花門。
④ 所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二門”,指的就是垂花門。
A ③①④② B ①②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常見的考查方式是多種排列的選擇題、一道橫線的排序題等。如上一道題就是典型的多種排列的選擇題。因為它能通過語段結構關系的客觀規定性來考查考生的語言理解能力、語言組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考查了考生思維判斷能力。而有部分考生常常容易失分,因此有必要來簡單地談談如何解答排列句序題。
句序就是眾多句子的排列次序,這種次序必須符合內容表達的需要;排列句序指的是將次序混亂的句子重新調整,使之排列有序,語意貫通。語段內部句子的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據語段意義需要進行的正確組合,這種組合具有不可隨意更改的邏輯性。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準做對這類題目呢?
結合平時研究分析,解題要領可概括為九個字:抓標志,理規律,探邏輯。
抓標志:主要是指抓語言上的標志。有時間轉換標志,如“以前”、“現在”、“將來”等;有空間轉換標志,如“上”、“下”、“左”、“右”、“東”、“南”、“西”、“北”等;有邏輯轉換標志,如“首先”、“其次”、“最后”等。語言標志可謂多種多樣,不可羅列盡舉,這就需要在平時閱讀中多加留心和積累。
理規律:就是要使語序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如要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就可以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主到次,由現象到本質,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物質到意識再由意識到物質等為序進行排列。規律是隱含在文字表述中的,因此只有認真仔細地讀懂語段所表達的意思,才能理出其內在的規律,才能排出正確的句序。
探邏輯:就是探明語序內在的邏輯性。邏輯就是指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思維的規律性。如揭示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往往表現在其萌發、產生、發展、興盛、衰微、消亡的過程;如揭示思維的規律性,往往表現在混沌、啟蒙、發展、鼎盛、終極的過程。邏輯往往不象規律那樣易清理,它需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感悟出其內在的邏輯規律,從而排出合理的句序。
如2005年泰州市語文中考試題(6)
將①--④句填在橫線上,順序最恰當的一項是( )
最動人的是秋林映著落日。 ,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結。
① 讓你想流幾行感懷身世之淚
② 卻又被那逐漸淡去的酡紅所懾住
③ 晚風帶著清澈的涼意,隨著暮色浸染,那是一種十分艷麗的凄楚之美
④ 那酡紅如醉,襯托著天邊加深的暮色
A ③④①② B 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仔細揣摩這道題,選段是一幅日落秋景圖,不難發現其中隱藏的規律和邏輯:秋林映落日,作者抒情懷。夕陽如血,
酡紅如醉;情因景生,薄暮生凄楚,傷感淚滿懷;人醉動人景,情愿把情凝。依照這樣規律,借助內在的邏輯關系即情感變化的過程,不難推出準確答案:B ④③①② 。另外關聯詞“卻”、“而”、連詞“又”和指示代詞“那”同時有助于前后推敲,上下聯系。
如2005年鹽城市語文中考試題(5)
山是靜的,海是動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潑的。 從天邊微波瘋潮地直卷到岸邊,觸著崖石,更欣然地濺躍了起來,開了燦然萬朵的銀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②而海呢,你看它沒有一刻靜止!
③晝長人靜的時候,天氣又熱,
④凝望著青山,一片黑郁郁的連綿不動,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②③④
仔細揣摩這道題,選段是一幅海山遠觀圖。閱讀提供的四個句子,不難發現其中隱藏的規律和邏輯:作者落墨在海,卻以山來襯托海。山海相映,動靜互襯。從橫線后緊接的句子來看,描述主體是波濤洶涌的大海,故②句應在橫線的最后,這樣語意才緊密相連。再看另外三句,后寫大海,前必寫山,這樣才能前后照應,一一對應。①句中喻體病牛,本體只能是青山,而不可能是大海,因而④必定在①前。同時也體現了由遠山到近海的規律。因此,答案不難推出:C ③④①②
再看2005年北京市語文中考試題(5),按照這九個字來解答,就比較好做了,略加推敲,答案就出來了:D ①③②④。
當然,題型多變,方法不拘,大致可以按照這樣的思路來進行解答:首先找出首尾句,其次根據語言外部信息,諸如上下句首尾銜接語、指示代詞、關聯詞語、邏輯聯系等進行分群歸類,最后綜合審視,確定排列順序。
地 址 : 江蘇省東臺市四灶鎮中學 史亞軍
郵 編: 224248
電 話: 0515-5461269 13770261490
郵 箱: syjdt@sina.com
[如何解答排列句序題(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木蘭詩的中心句
4.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5.演講稿的修改順序
10.初中心理健康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