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結合注釋,疏通文意,理清“陳涉大澤鄉起義” 的原因、經過。
2.反復誦讀,揣摩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個性化的特點以及作者對待陳勝這一歷史人物的態度。
3.熟讀成頌,積累文言語匯,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揣摩語言、動作描寫,體會人物個性化的特點。
2.熟讀成頌,積累文言語匯,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難點
熟讀成頌,積累文言語匯,培養文言語感。
教學方法
誦讀、討論
教學手段
投影儀
教學設計
2課時
教學板書
陳涉世家
少有大志、洞察力深刻、足智多謀、有膽有識、敢于反抗強權的起義領導者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結合有關資料(課文182-187頁),了解一些歷史名詞的含義。
官名:閭左 閭右 屯長 將尉 都尉 長吏 守丞
地名:大澤鄉 蘄 銍 酂 苦 柘 譙
俗語:社稷 三老 豪杰 笞刑
2.查閱有關歷史資料,介紹一下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的經過。
3.假如現在讓你給歷史上的一位名人寫歷史傳記,你會寫些什么,不寫什么?為什么?
二.導入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秦的統一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紀元。秦的統一為以后中國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礎;它初定的政治、經濟制度也為后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奠定了基礎。它存在的時間雖短,但對后世影響深遠,在其統治期間開創了諸多個“第一”。如:第一個推行標準化的帝國,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車同軌;第一個修筑高速公路(馳道寬50丈)的帝國;第一個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帝國,如“靈渠”“都江堰”;第一個以法治國的國家等 ;但同時在其統治期間,也爆發了封建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對封建社會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你了解多少呢?請給我們介紹一下。(生暢所欲言,參考資料見附錄)
結合同學所說以及手邊的史實資料(《史記》),老師將起義首領陳勝“揭竿”的經歷歸納如下,這或許會增進我們對這場起義發生的社會背景以及過程的了解。
(投影)
陳勝的經歷
出生貧寒,少有大志。
謫戍漁陽,會天大雨,謀而舉計。行卜問神,裝神弄鬼。魚腹藏書,篝火狐鳴。
巧施苦肉,殺尉起義。自立將軍,攻下大澤。令人徇蘄,攻克諸郡。(銍、酂、苦、柘、譙)
至陳一役,苦戰守丞。號令三老,計事豪杰。眾人推舉,自立為王,國號張楚。諸縣百姓,紛紛響應。
老師的總結,源自司馬遷的史書《史記陳涉世家》,下面就讓我們在學習《史記陳涉世家》的過程中加深對這段歷史的認識。
三.結合工具,明確字音
1.生結合注釋、字典,掃清生字障礙。
2.師出示投影,明確重點字音。
(投影)
鴻鵠 閭左 扶蘇數諫敵 陳勝王 罾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
忿恚尉 笞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度已失期 車六七百乘 騎千余
通假字:
發閭左適(謫)戍漁陽 為天下唱(倡) 將軍身被(披)堅執銳
故以(已)怪之矣
3.齊讀課文,讀準字音。
4.師糾正誤音。
四.結合注釋,疏通文意
1.逐層推進,師生討論解決疑難字詞。
2.逐層推進,掃清疑難語句,把握文意。
(投影)
(第一節)幼時陳勝表現如何?
嘗與人傭耕 輟耕之壟上 無相忘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第二節)因何揭桿?做了哪些準備?
“二世元年七月”至“皆指目陳勝”
陳勝、吳廣皆次當行 會天大雨 度已失期 今亡亦死 等死
天下苦秦久矣 今或聞無罪 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 乃丹書帛曰“陳勝王”
置人所罾魚腹中 故以(已)怪之矣 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
旦日,卒中往往語
(第三節)怎樣揭竿而起?“吳廣素愛人”至“攻銍、酂、苦、柘、譙皆下之!
吳廣素愛人 士卒多為用者 忿恚尉 以激怒其眾 戍死者固十六七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祭以尉首
(第三節)如何稱王?“行收兵”至“殺之以應陳涉”
比至陳 將軍身被()堅執?
3. 生自結合文本,逐段翻譯。
4. 二人一組,互譯全文。
五. 通譯全文,整體把握
結合對文本內容的理解,修改老師對陳勝經歷的總結,可以增減或改動,合理即可。
(參考)
逐層的內容:
第一層,交代了陳勝少有大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不甘受人奴役,想改變 受壓迫、奴役的地位。
第二層,二世元年,發閭左適(謫)戍漁陽,適逢大雨,道路不通,延誤期限,面臨死亡。作為屯長的陳勝看出這是他實現抱負的大好時機,于是,和吳廣商量決定起義。交談中,陳勝分析了當時的秦國的社會現狀,并提出“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的建議,得到了吳廣的響應。交談中,陳勝充分展示了其洞察時局的能力。接下來,為了給起義做好輿論準備,為了鞏固陳勝在士卒心目中的地位。足智多謀的陳勝又做了魚腹藏書的小動作,并讓吳廣夜晚叢祠中篝火狐鳴,士卒驚恐,私下里對陳勝另眼相看。
第三層,吳廣利用好人緣,使苦肉計,惹惱押送的軍官,被將尉責罰,眾人被擊怒。吳廣、陳勝趁機殺了將尉。群龍無首之際,陳勝站起來,先揭秦之苛政,又談面臨的形勢,曉之以厲害,指出參加起義是士卒唯一的出路,然后又“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鼓勵眾人。眾人響應,設壇盟誓,起義開始。攻下大澤,收下蘄、銍、酂、苦、柘、譙。
第四層,攻下陳地,眾人推舉,陳勝為王,國號張楚。
六.作業
翻譯全文并完成書后“研討與練習二、三”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通過梳理《史記陳涉世家》的文意,我們對陳勝領導的“大澤鄉農民起義”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就請同學結合文本內容,給我們介紹一下這次起義的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以及經過。
(生暢所欲言)
二.質疑討論,把握形象
1. 在《史記陳涉世家》中,陳涉其人如何?
討論明確:
文中可以看出陳涉是一個從小有大志向,長大后,對社會有著深刻的洞察力、足智多謀、有膽有識的人。
2.陳涉與吳廣的合作中,可以看出陳涉擁有怎樣的能力?
討論明確:
在陳涉與吳廣準備、組織起義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陳涉具有領導者的才干。
3.在陳涉起義過程的敘述中,文中還出現了幾個小人物,如:行卜者、
獨守陳地的守成,他們在文中的作用分別是什么?
討論明確:
占卜者不能盡言陳勝、吳廣起義的休祲,而轉而讓他們卜鬼的推辭,在陳涉看來,居然成了起義輿論的準備的先兆,足見此人的足智多謀。
攻打陳地時,陳地的守、令皆不在,只有守丞與陳勝吳廣大軍作戰,居然還不能及時攻克,足以看出陳勝的這只隊伍的實力。后守丞被人所殺,陳勝得以進城,這其實正暗示當時的社會現狀,秦暴政不得人心,更襯出陳涉在秦王朝暴政中的關鍵作用。
4.作為史官,司馬遷在寫陳涉此人傳記時,并未把愛憎直接流露在文
字間,但他對陳涉自有自己的看法。怎樣的看法,你看出來了嗎?
討論明確:
標題暗示了作者在高度評價陳涉的義舉。把一個出生卑微,后又被當權者殺戮的農民,編入了世家,足見司馬遷很肯定陳涉在強秦統治下首先發難的義舉。更看出司馬遷不以成敗論英雄的先進的歷史觀。
三.課外延伸,認清形象
課文僅僅選了《史記陳涉世家》前半部分,陳涉其人在歷史上究竟如何?請同學結合書后“研討與練習三”,全面了解陳涉。
四.作業:
結合學習的內容并查閱有關資料,談談你眼中的“陳涉其人”,寫
于作文本。
[陳涉世家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陳涉世家優秀教案
5.陳涉世家教案模板
6.陳涉世家課件
9.背影教案教學設計
10.春曉教學設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