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紙首頁
授課時間 第 周 年 月 日 第1課時
課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能簡單介紹魯迅;能對重點字詞做到會讀、會寫、會解釋。2、能力目標: 能說出本文是按照時間順序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內容的;能找出本文的過渡段,理解其作用,并能根據過渡段劃分文章的結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字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2、研讀百草園部分。
教學難點 1、文章結構的劃分。
課型 閱讀課 主要教法 誦讀法、研討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板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 百草園多姿多彩、熱鬧、有趣。 百草園 可以聽神話故事,并得到啟發。 樂園 可以拍雪人、塑雪羅漢、捕鳥。
課后小結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一、導入新課:二、整體感知: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回憶童年趣事,是溫馨而甜蜜的。中年時的魯迅為了追尋這種甜蜜,特意寫了一組回憶性散文,結集為《朝花夕拾》。這組散文是在魯迅生活中輾轉流徙,心情最苦悶的時候,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借舊時的美好事物,來排遣目前的苦悶。尋一點“閑靜”,寄一些安慰而寫的,可以說《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時代的一曲戀歌。單看書名,就洋溢著濃濃的詩意和情趣,今天我們學習其中較有代表性的一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板書課題)。 請同學介紹魯迅,教師補充。1、 請同學聽課文朗誦錄音。2、 學習字詞,掃清文字障礙。(用屏幕投影)(1) 給加點字注音。(2) 按拼音填空。(3) 結合語境解釋詞語。3、本文題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從這個題目得到了哪些信息?明確:“從……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間的變換為順序來記敘的,包括兩部分,同 聽教師陳述聽錄音學習字詞分析標題的作用 激發閱讀興趣熟悉課文內容積累詞匯領會標題對于理解文章的作用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整體感知:三、研讀賞析:四、研讀過渡段: 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后兩部分的內容。 4、快速閱讀課文,分別找出寫白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的起止語句以及中間的過渡段,兩部分應如何劃分。5、請同學給第一部分加一個小標題?(教師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答案不求一致。)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學習研讀“百草園”部分。1、 請同學找出百草園部分的中心句。明確:那時卻是我的樂園。2、 為什么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到底有什么樂趣?教師明確:(1)美麗的景致可以欣賞、美味的食物可以品嘗、有趣的動物可以玩耍。(2)神秘有趣的故事可以聽。(3)有趣的捕鳥活動可以做。閱讀分析課文過渡段:1、 學生齊讀過渡段。2、“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 速讀課文,劃分結構,找過渡段。①《我的樂園--百草園》;②《童年的樂園》;③《童年趣事》;④《綠色童年》;速讀課文,找中心句。概括百草園是我的樂園的要點齊讀過渡段思考、回答問題 把握文章結構,理解過渡段的作用。培養概括能力培養歸納、概括能力培養概括能力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四、課堂小結: 塾去的原因呢?你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 討論并歸納:不知道,從“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都無從知道”可以看出,三個“也許是”表示盡管猜測的原因很多,但一個也無法肯定。 3、“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這句話運用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作者什么心理? 教師明確:運用擬人修辭方法,表達了“我”對百草園的依戀。 4、本段對于全文來說有什么作用?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是快樂的、有趣的、自由自在的,與百草園相比,三味書屋又是怎樣的一番情景呢?下節課我們繼續研讀。 思考討論聽教師陳述 理解詞語的作用提高感悟能力了解過渡段的作用激發下節課的學習欲望
教案紙首頁
授課時間 第 周 年 月 日 第2課時
課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肖像分析老先生這個人物形象。2、能力目標:能結合文章說出自己對文章主題的理解,說出兩部分之間的關系。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探求、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點 1、 研讀三味書屋部分的內容。2、 探究散文的主題。
教學難點 1、對文章主題的把握。2、對第二部分個別詞語的理解。
課型 閱讀課 主要教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板書設計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魯迅兩部分之間的關系 主題對比? 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襯托? 表現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統一? 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優質、歡樂的心理?
課后小結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一、復習導入:二、研讀賞析: 上節課我們分析了百草園部分,我們了解到作者在百草園的生活是快樂的、有趣的、自由自在的,因此,作者把百草園稱之為兒時的樂園,那么作者在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是否也像百草園那樣有情趣呢?1、請同學快速閱讀課文的三味書屋部分,思考對三味書屋的生活選取了幾個片斷,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明確:(1)我詢問“怪哉”這蟲是怎么一回事。(2)學生有機會跑出去玩。(3)師生共同讀書。(4)趁先生讀書入神時我們“在指甲上做戲”“畫畫”。2、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先生?明確:先生是一個方正、質樸、博學、較和藹的老先生。3、在三味書屋的我與在百草園中的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確:對生活的熱愛,大自然的熱愛,對于知識的追求,富有好奇心,天真幼稚,歡樂,細致的觀察生活。 一邊聽教師陳述,一邊回憶上節課所講內容速讀課文思考討論思考討論 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語言概括能力培養鑒賞人物的能力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研讀賞析: 4、本文寫作者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這兩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 對于這個問題,有三種不同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對比關系,用百草園自由快樂的生活同三味書屋枯燥陳腐的生活相對比,一個是多么適合兒童心理,表現了兒童的廣泛的生活樂趣,一個是多么妨礙兒童身心的發展,表現了兒童對它的厭惡。另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襯托關系,用自由歡樂的百草園生活來襯托枯燥無味的三味書屋生活,以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對兒童的束縛和損害。還有一種看法認為,兩部分是和諧統一的關系,貫穿全文的,是甜美的歡樂的回憶,是對自然的愛和對知識的追求,是一顆天真調皮的童心,這是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韻味美之所在。(對本文結構的不同理解,實際上表現了對文章主題思想的不同理解。對文章的主題思想,可以允許有不同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就行。)5、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說法可供參考。 思考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 引導學生談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研讀賞析: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脫離兒童實際的私塾教育。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這三種說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說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 閱讀思考討論 引導學生談出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感悟能力,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案紙首頁
授課時間 第 周 年 月 日 第3課時
課題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結合文章的第二段說出此段的寫作順序、以及所使用的修辭方法;2、能力目標: 對教師提出的一些疑難問題能結合文章談出自己的獨特理解;能仿照例句造句。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同學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探求、對自由、快樂生活的向往。
教學重點 1、 對本文疑難問題的探究。2、 鑒賞品味文章精彩的語言。
教學難點 1、對本文疑難問題的探究。
課型 閱讀課 主要教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
板書設計
課后小結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一、問題探究: 1、文章開頭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兩句話有沒有矛盾呢? 討論并歸納:第一段是總說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說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沒有矛盾。前一句話是用大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么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說。后一句是從小孩子的眼光來看的,作者回憶童年在百草園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確是兒童的樂園。所以不矛盾。2、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系,但作者卻由此生發聯想。對于為什么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說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說是寄托善良制服邪惡的愿望,有的說表現百草園里存在著惡毒的事物。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 思考揣摩語句探究文章寫美女蛇故事的原因 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同學選材的能力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二、鑒賞語言: 有幫助?最后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1、第二段的寫景,非常精彩,請問同學精彩在什么地方?(1)既抓住事物的特點,又符合兒童的心理。石井欄之所以“光滑”,是因為井經過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為童年的魯迅多次好奇地摸過它。說黃蜂“肥胖”,不僅是它的體態較別的昆蟲肥大,而且體現了兒童特別的感覺。叫天子忽然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單寫出這種鳥兒的機靈輕捷,還表現出兒童的羨意。至于寫油蛉“低唱”、蟋蟀“彈琴”,更是兒童特有的感受。(2)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備。菜畦的“碧綠”,桑葚的“紫紅”、菜花和蜂的“黃”是寫顏色,“肥胖”“高大”“臃腫”“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 體味語言 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鑒賞語言: 是寫形狀,這兩者都從視覺上寫; 鳴蟬的“長吟”,蟋蟀的“彈琴”,是從聽覺上寫;覆盆子“又酸又甜”寫的是味覺:這真叫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這里實際上包括了春、夏、秋三個季節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這與下文寫到的冬天的百草園合起來成為完整的四季圖,可見作者構思的精巧。(3)層次井然,條理分明。先用兩句“不必說……”寫百草園整體,再寫局部的“泥墻根一帶”,這是一種順序。第一個“不必說”由低到高寫靜物,第二個“不必說”由高到低寫動物,這又是一種順序。整體是從植物寫到動物,局部是從動物寫到植物,這又是一種順序。這幾種順序配合起來,使寫景不僅有序,而且活潑多姿。2、品味描寫捕鳥的一段文字,作者在描寫冬天的百草園的樂趣時,有一段描寫捕鳥過程的文字。這段文字的最大特點就是用詞準確精練,形象生動地描繪了雪地捕鳥的整個過程,讀來讓人如臨 體味語言 提高語言鑒賞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 學 過 程 設 計
教學環節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活動意圖
三、拓展練習:四、布置作業: 其境。其中一連串的動詞用得非常準確,請同學找出這一系列的動詞:明確: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九個動詞用得十分準確。請同學完成課后練習題中的二、三題,在完成成后用實物投影展示,比一比誰寫得好。閱讀自讀課本1頁到14頁冰心的《我的童年》及三毛的《膽小鬼》。 做仿例造句練習 提高語言運用能力擴大閱讀面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