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中文(1) 62號 王藝
學習目標:
1、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加深對詩歌的感悟和理解。
2、用不同話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3、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詩意。
4、學習詩中形象的比喻
5、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理想而不懈地奮斗
重點:
1、用不同話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詩意。
難點:
1、用不同話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詩意。
3、學習詩中形象的比喻
4、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理想而不懈地奮斗
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詩意。
2、學習詩中形象的比喻
3、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理想而不懈地奮斗
重點:
1、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詩意。
難點:
1、用不同話有感情地朗讀全詩,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感情。
2、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詩意。
3、學習詩中形象的比喻
一、 導入
前面我們學過《在山的那邊》在文中作者提到“在山的那邊,是海”“是一個全新的世界。”這個“海”和“全新的世界”是指什么呢?
(明確:是指作者所追求的理想)。
師:那么,同學們有沒有理想呢?
學1:有。
師:那我們現在請同學起來說一說你們的理想是什么?
學2:我的理想是當一個醫生,可以救很多的人。
師:為人民服務,很好~!還有沒有?
學3:我的理想是長大了可以當一個老師~~!
師:為祖國培育更多的花朵,很好!還有沒有?
學4:我的理想是長大了當一名建筑師,蓋很多的高樓!
師:建設我們祖國的未來!很好!
師:在日本鬼子占領我國里頭的時候,中國人民的理想是什么?
學:是實現祖國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徹底結束民族屈辱的歷史。
師:這個理想我們已經實現了,中國人民又站起來了那這時我們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學:實現中國的富強。
師:這個理想我們已經奮斗了50年了,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在多50年的奮斗,我們的理想必定回實現的。
由此看來,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國家,在不同的時代都有不同的理想。一本詞典上說:“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想象或希望;一本詞典上又說:理想是對美好未來的設想。那么詩人流沙河又是如何詮釋理想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流沙河的〈〈理想〉〉這首詩。請翻到地七課。
二、進入新課:
師:請同學們看一下課文可以分為幾部份?
學:五部分:第一節為第一部分;第二、三為第二部分;第四、五、六、七為第三部分;第八、九、十、十一為第四部分;第十二小節為最后一個部分。
師:很好,現在我們來看第一部分。第一節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學1:用了比喻。
師:對,用了比喻。他把理想比作什么?
學2:石、火、燈、路。
師:是的,作者用了這四個比喻,這四個比喻是連環使用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后兩個比喻上。“黎明”指什么?有沒有同學知道呀?
學3:指理想的境界。
師:對,因為社會是不斷發展的,理想也要逐步提高。一種目標實現了,一種需求滿足了,還會有新的目標,新的要求,也句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師:第一部分講了理想的意義。
1、那現在同學們讀一下第二部分。
學4:(朗讀 )
①第二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理想是發展變化的,不同時代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理想。
②既然理想是有時代性的,為什么 又說它是“歷史的脊梁骨”呢?
明確:“古照今,今照來,先輩照子孫”,這個“照”字,既承接“熒熒光”,又照應第一節詩里“照亮”的“照”,先輩照亮子孫前進的道路。因為正是一代一代的理想,使人類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理想是人類不斷奮斗的精神動力,所以說他是“歷史的脊梁骨”。
③這一部分慨括來是什么?
明確:歷史的角度來談歷史的意義。
2 、第三部分
學2:(朗讀)
① 第一節說“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必然回來臨,理想也一定回實現;第四節又說理想有時“是海天相吻的弧縣,可望不可既”,這兩節內容是否相矛盾?
明確:不矛盾,恰恰相反,這正說明了理想實現的客觀情況:有時候經過奮斗,理想很順利的實現了;而更多的時候,理想的實現往往要經過多次的失敗和挫折,或者不像預期的那樣切近,起初多長期性估計不足,越到后來越是認識其艱巨性、長期性。
② 根據你的體驗,說一說為什么理想的實現常常會遇到挫折和失敗?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作答,也可以聯系課文后面的內容從不同側面回答)
明確:結合第五節可答:要想實現理想,人須樂觀、充滿活力和斗志。結合第六節可答: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得不顧個人私利,這樣,他所獲得的才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犧牲的當然指個人的利益等等。
③ 第五節的含義?
明確:理想能使人樂觀、堅強、活力,主要是指理想的精神力量。例如,面對不幸,面對厄運,有了理想,相信厄運是可以戰勝的,前途是光明的,就會不屈不撓地奮斗。“理想使你忘記鬢發早白;/理想使你頭白仍然天真”,就是說,理想使老年人的心理年齡非常年輕,他壯心不已,奮斗不息,是理想使他充滿活力。
一是樂觀,二是斗志,三是活力,概括起來,是力量,包括精神力量在內。這節詩的大意,可以概括為,理想給人力量。
三、小結:
本節課主要通過朗讀,對詩的思想內容有了全面的了解,知道理想對于一個人、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性,理想是推動整個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為了實現理想,我們應該堅持不懈地奮斗。
四、作業:
第二部分主要講的是什么?
板書設計:
是石、火、燈、路(重要性)
理
是溫飽、文明、安定、繁榮(時代性)
是羅盤、船舶、海灘相溫的弧線(艱巨性)
想
是鬧鐘、肥皂、獲得、犧牲(無私性)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 詩句的含義。
2、學習詩中形象的比喻
3、樹立遠大的理想,并為理想而不懈地奮斗
重點: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詩意。
難點: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詩意。
2、學習詩中形象的比喻
一、進入新課:
師:昨天我叫大家回去思考第三部分要怎樣來慨括?有沒有天下回答一下
學:講的是理想的人格意義。
師:完全正確,那現在請天下門打開地七課,我請同學來讀一下第三部分。
學:(朗讀)
1、第6節怎樣理解?這里所說的“犧牲”是不是指黃金夢被敲碎,自私心被洗濯?
不錯。顯然,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決不是什么黃金夢。一個人想發財,想有幾萬、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的資產,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即使通過正當手段發財致富也不是詩人所說的理想,更不必說,用非法手段去攫取錢財了。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斗,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后的喜悅,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2、為什么說“理想如果給你帶來榮譽,/那只不過是它的副產品”?為什么“更多的是帶來被誤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歡笑?歡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種物品時附帶產生的物品叫做副產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溫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而不是個人榮譽。理想實現了,社會給你榮譽,這種榮譽只不過是理想的副產品。
寂寥,就是寂靜、空曠。懷有崇高理想的人卻被誤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歷史上往往有這種情況。理想,就是要改變現狀。而尚未覺悟的人,總認為現狀是天經地義的,要改變現狀,在他們看來就是大逆不道,是瘋子,是狂人,躲避他,反對他,奮斗者的處境就陷于寂寥。
胸懷理想、為理想而奮斗的志士,處境盡管寂寥,但是他享受著斗爭的歡樂,所以有“寂寥里的歡笑”。但是,他畢竟遭人誤解,被當成異類,所以歡笑里又有酸辛。
3、第8節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第8節分兩個大句,每個大句上下兩個小句之間都用分號。第一大句的第一小句是承接上一節說的,“不幸”就是指“被誤解的寂寥”和“酸辛”。上下兩句意思是轉折的,寫成散文,就是“理想固然使忠厚者常遭不幸,但是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可見意思側重在后一句。這一節說的是理想對人生的意義,理想使不幸者絕處逢生,使平凡的人變得偉大。所謂“大寫的人”,就是真正的人,崇高的人,偉大的人。
4、第9節是什么意思?跟上一節有什么關系?
第9節是說,任何人都可以樹立理想,即使是罪人,一旦樹立了理想,他也可以獲得新生;即使是浪子,一旦樹立了理想,“浪子回頭金不換”。“理想是還魂的仙草”,是說,罪人之所以為罪人,是因為喪失了靈魂,為邪惡的念頭所驅使,為非作歹。樹立了理想,就恢復了良知,恢復了正常人的靈魂,就能重新做人。“理想是慈愛的母親”,是說,理想能引導著浪子走上正軌。
5、第10節所說的“理想被玷污”“理想被扒竊”究竟是指什么?
聯系歷史背景就不難理解了。浩劫中,一些人歪曲馬克思列寧主義,推行他們那套假馬克思列寧主義,共產主義理想被他們糟蹋了,玷污了。因為他們的糟蹋、玷污,有些人的信念動搖了,也就是理想被扒竊了。妖魔玷污了理想,你能不能識別真假,對真正的理想堅信不移,這是一種考驗,也可以說是“妖魔在考驗你的堅貞”。理想之所以會被扒竊,在自己一面,也因為不夠執著,所以說一要找回來,二要提起警戒,“以后要當心”,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6、第11節與上面有什么聯系?“夸耀著當年的功勛”,為什么說“可厭”?“詛咒著眼前的環境”,為什么說“可笑”?
上一節說“被扒竊”,這一節說“失去”,前者是被動的,后者則是主觀拋棄的,有層進關系。與第8節又構成正反對照,“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偉大”,而“英雄失去理想,蛻作庸人”,二者是逆向的,對比非常鮮明。正反對比,更突出理想對于人生的重要。
夸耀自己當年的功勛,不再立新功,是吃老本,躺在功勞簿上爭名奪利,當然可厭。“詛咒著眼前的環境”,卻不愿為改變眼前的環境而奮斗,當然可笑。
7、第12節“理想開花”兩句比喻什么?結尾為什么不照應“照亮夜行的路”,而說“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明確:“理想開花”兩句是說,今天的理想之花,就是明天的甜果,今天的理想之芽,就是明天的濃陰,樹立了理想,不懈地奮斗,就會取得豐碩的收獲。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象征大好形勢。新的歷史時期,麗日當空,春色一片,是中國人民實現自己美好理想的最好的年代。
8、探究此詩脈絡:探究脈絡,先要明白各節大意,然后把相近的歸并在一起,才容易探明白。
明確:2、3兩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歷史意義”來概括;4、5、6、7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格意義”來概括;8、9、10、11節相近,可以用“理想的人生意義”來概括。可見,全詩主要贊揚理想的意義,從歷史意義,到人格意義和人生意義。開頭一節總說理想的意義,最后一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斗。這樣合并概括,全詩的脈絡就清楚了。
二、 小結
.詩人所說的“理想”,是崇高的社會理想,是為社會進步、為多數人謀利益的理想。樹立理想,擁有信念,擁有為理想而奮斗的幸福感,是獲得,而這一切又是以犧牲個人利益為前提的,他要犧牲個人利益,他要拋棄黃金夢,所以又是一種犧牲。.兩首詩的內在聯系是主題相同,都抒寫了理想的意義:《在山的那邊》:“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理想》:“但理想有時候又是海天相吻的弧線,/可望不可即,折磨著你那進取的心。”“理想使你倔強地反抗著命運。”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活。
三、 作業:
仿照《理想》中的語句來寫句,最少要6句。
板書設計:
理想的意義(1)
理
理想的歷史意義(2--3)
理想的人格意義(4--7)
理想的人生意義(8--11)
想
鼓勵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奮斗(12)
__________(簽字、蓋章)
[理想教案設計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蟬的教案設計
2.閣夜教案設計
3.《草》教案設計
4.寫作教案設計
7.師說的教案設計
8.《稱象》教案設計
10.日月水火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