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君山
雍 陶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題君山
方 干
曾于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
洞庭山美麗的湖光山色與動人的神話傳說,吸引歷代詩人寫就了一首首頗具審美價值的妙詩。雍陶的《題君山》與方干的《題君山》便是其中的代表作。這兩首同題詩,吟詠的對象都是洞庭湖的君山,卻描刻出不一樣的美。
詩貴在構思上要不落俗套,選擇新的表現角度。惟其如此,詩才有詩味,也才能耐人尋味。雍陶的《題君山》,描繪洞庭君山之美景,起筆便不同凡響:詩人不是先正面寫君山,而是從君山的倒影起筆。“煙波不動”寫湖面風平浪靜:“影”,是寫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寫山影的凝重。“碧色全無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視倒影,當然是只見翠山不見碧湖了。這兩句以波平如鏡的湖水,以淺碧與深翠色彩的對比,映襯出君山倒影的鮮明突出。這是一幅靜謐的湖山倒影圖。這種富有神秘色彩的寧靜,很容易引發出詩人的遐想。后兩句筆鋒一轉,由實寫湖中君山倒影,轉為虛寫神話傳說,并與湖山的描寫融合起來。“疑是水仙梳洗處”想落天外,卻情生目前。倘若無前兩句對湖光山色的實寫,這句就會顯得突兀。“一螺青黛鏡中心”,巧比妙喻:平靜的湖面是鏡子,而湖中倒影的君山則是鏡中水仙青黛色的螺髻。詩的想象新穎,完全是以實比實,而雍詩則融化古代的神話傳說,虛實相對,想象奇特空靈,意象似幻實真。
方干的《題君山》描繪、贊美君山的奇異,選擇了探究其來歷的表現角度,且通過詩人游仙境而完成,在構思上與雍詩截然不同。首句寫詩人游仙境,“曾于方外見麻姑”,就象訴說一個神話。詩人告訴我們,他曾神游八極之表,奇遇仙女麻姑。這個突兀的開頭似乎有些離題,令人不知它與君山有什么關系。其實它已包含有一種匠心。方外神仙正多,單單遇上麻姑,就有意思了。也正是這樣詩人才獲悉君山的來歷,這也是詩的后三句所表達的內容。巧妙的是,詩中將詩人請教的問題及過程省略不寫,而以“聞說”二字直接引出其答案:自古本無君山,而后來有君山,“元是”(原來是)昆侖山頂上的靈石被巨大的海風吹落至洞庭湖的。昆侖山,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是神仙遨游的多美玉之地。君山系昆侖靈玉被海風吹落至洞庭湖的,其奇美自不必說。
總而言之,雍陶的《題君山》以鏡花水月般互相映襯的筆法,構成這首小詩新巧清麗的格調,從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兩諧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而方干的《題君山》全詩運用奇特想象,從題外落筆,神化君山來歷,間接表現出君山的奇美。由此可見,盡管吟詠對象相同,但不同的詩人完全可以構思出不同的詩歌佳作。
聯系方式:265200 山東萊陽一中語文組
[不一樣的美(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2.不一樣的中秋節
3.不一樣的我教案
7.贊美教師的朗誦稿
9.贊美老教師演講稿
10.教師節贊美教師詩歌朗誦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