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
教學目標:
①理解行道樹的形象,揣摩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②學會抓住議論性的文眼,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③聯系自身生活實際,體會行道樹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重點:①行道樹的象征意義。
②體會行道樹的無私奉獻精神。
教學難點:《行道樹》中形象而又含蓄的語言。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今天,老師請同學們伴隨著這優美、抒情的歌聲欣賞一組圖片。(播放音樂《好大一棵樹》,展示一組行道樹圖片后,引入課題)在欣賞的時候,同學們都看到了些什么景物呢?(學生回答:一些樹。 形態各異的樹。生長在路邊的樹。……)
同學們都能細致地觀察到畫面中都有樹,而且是生長在公路邊,你們知道他們叫什么名字嗎?(行道樹。)可是,你們了解行道樹嗎?想知道他們的身世、了解他們的生活嗎?就讓我們從臺灣女作家張曉風的《行道樹》中去找尋答案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七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一篇《行道樹》。(出示 課題)
二、整體感知、整體把握
1、作者簡介(課件展示)
2、學生朗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大屏幕展示)
3、領悟文章主旨:神圣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提問:⑴、行道樹的事業為什么是神圣的?
⑵、行道樹的痛苦又表現在什么地方?文章是如何表現出來的?(請把這些句子讀出來。)
⑶、句中的“深沉”一詞如何理解?
師小結 : 行道樹的事業是神圣的,它的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是偉大的 。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也正需要許多這樣的無私奉獻者,我們是國家的棟梁,是國家的未來,當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應以國家利益為重,不計個人得失,無私奉獻,這才是神圣的崇高事業。同學們說對嗎?
三、合作、探究(學生自主討論)(課件展示)
1、文中“墮落”一詞如何理解。
2、為什么說:“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
3、文末說: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憂愁什么?快樂又是什
么?
4、學生質疑問難。(學生討論后回答)
四、拓展訓練。(課件展示)
一)、學習了本文,你一定有許多感悟,請選擇下列任一話題談談。
1、如果你是一棵行道樹,你想對人類說點什么?(用一句話概括)
2、學完本文,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用一句話概括)
3、通過本節課學習,你能否總結出一句精神格言或回想一句名人名
言。
(點名學生回答后,請把你沒說出的感悟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讀后
感,寫在周記本上。)
二)、寫一寫:
1、請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和修辭手法, 再選擇兩個作為
“生命”的喻體展開敘寫, 構成一組排比:
假如生命是一株小草, 我愿為春天 獻上一抹嫩綠。
, 。
2、讓自己的生命為別人開一朵花:一次無償的獻血是一朵花;一句關
切的問候是一朵花; ; ;
……能為別人開花的心是善良的心, 能為別人生活絢麗而付出的人是
不尋常的人。
五、 板書設計:
神圣 → 制造清新
獻出濃陰
痛苦 → 與原始森林同伴相比
與歡度夜生活的市民相比
深沉 → 為自己的奉獻而自豪和快樂 作者郵箱: xinyishen123@tom.com
[《行道樹》(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行道樹閱讀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