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硯山縣一中 田錦寧
既然選擇了從教的行業,就會滿懷教好書,育好人的雄心壯志,都想讓自己在學校里所學到的豐富的理論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發揚光大。可是,當真正走入工作崗位,踏上講臺時,就會慢慢發現,擺在面前的好多事情都不如原先想象的那么美好,那么浪漫,甚至一開始就會碰到諸多不如意的事,讓你覺得有如一盆盆冰水從頭淋到腳。這或許是剛從學校出來的年青教師的共同感受。
一所學校,特別貧困地區的學校,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軟件設施,都有可能與想象形成強烈的反差。如果說,硬件設施的優劣還不足以使你產生不良心態的話,那么,有些軟件的東西就有可能讓你感到悲觀,甚至失望。諸如學校的規章制度、領導的指導思想和管理理念,以及工作氛圍的單調沉悶等等。然而,所有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不可能以你的意志為轉移。因此,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及時調整心態,直面眼前的一切,只有立足現狀,方能展望未來。俗話說得好,“到哪山砍哪柴”“入鄉隨俗”。
在學校里所學到的一套套理論知道,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未必能派上用場,有好些知識,包括人際方面的,教學方面的,都得從頭開始,這就意味著將有大量的事情等著你去做,同時,還將有大量棘首的問題等著你去思考 。常規上的備 課、寫教案、聽課、寫聽課筆記、批改作業,還有各種各樣的會議,各種各樣的活動,一樣都不能少。應付各種檢查時,有些事情明知沒用,也得樣樣過關,如果一次過不了檢查關,很多的麻煩將有可能接踵而來。如果是班主任,每天面對著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經歷過不同的成長經歷,方方面面參差不齊的一個群體,各種意料之外的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你得處處留心,時時在意,還要有出力不討好的思想準備。繁雜的班務將把你弄得身心憔悴,苦不堪言,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久而久之,你的激情將不復存在,接下來就是觀念陳腐,知識老化。那時代的弄潮兒,過了三五年后,將有可能由因循守舊,墨守成規取而代之。
為什么有的人教書多年,除了從先人那里學到一套套傳統的東西之外,就是一事無成。原因恐怕就在這里。為了避免落到如此悲哀的下場,無論怎么忙,怎么枯燥,怎么單調乏味,也無論怎么得心應手,怎么愜意舒心,都應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別忘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給自己充電,及時補充能量。說實在的,在學校里學到的那些東西,不過是為將來學到更多的東西,得到更大的發展奠定基礎而已。如果很容易就滿足于現狀,沾沾自喜于已經適應了的所謂常規教學,并沉溺其中,對常規之外那些日新月異的東西熟視無睹,那后果將不堪設想。
教學上的流派多多,方法多多,但不會有哪一種流派,也不會有一種方法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今天很有創意的流派,很有創新的方法,明天就有可能不再適用,在此地很管用,在彼地可能會派不上用場,張三先生認為可取,李四小姐用之卻效果欠佳等等不一而足。要問道理何在,原因很簡單,那就是流派也好,方法也罷,全是死的東西,而教學是活的,因為教與學都是以人為中心,人是活的。什么流派最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具有新思想,新觀念,與時俱進的流派。什么方法最好?具有扎實教學基本功的方法最好。新思想,新觀念,與時俱進與扎實的教學基本功,堪稱語文教學之法寶,無論何時、何地,無論何人都管用。當然,最基本的,還是具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新思想,新觀念,與時俱進,都應建立在扎實的教學基本功的基礎上,沒有扎實的教學基本功作堅實的基礎,什么新思想,新觀念,與時俱進都是空的。
教學基本功由哪些因素組成呢?還是不外乎讀、寫、說三方面。
就讀而言,除了暗地里狠讀古今中外的名著以及常涉足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之外,教學中要求學生背的古詩文都能背得滾瓜爛熟。應該說,能夠熟背大量的古詩文是一個語文教師扎實教學基本功的一種最直接的體現。詩詞方面,短的如《詩經秦風無衣》,漢魏晉詩中曹操的《短歌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還有唐詩中王維的《山居秋瞑》、杜甫的《登高》以及宋詞中柳永的《雨霖鈴》、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等;長的如樂府講詩《孔雀東南飛》,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白居易的《琵琶行》等等。散方面,如莊子的《逍遙游》,《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荀子的《勸學》,賈誼的《過秦論》,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韓愈的《師說》,杜牧的《阿房宮賦》,蘇洵的《六國論》,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李密的《陳情表》,王勃的《滕王閣序》等等。作為一名新教師,憑著讀書時所打下的基礎,再加上尚未衰退的記憶 力,所有要求背的古詩文,在上課之前就做到熟背,應該說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即便是有一定的困難,也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加以克服。對于這些古詩文,我們完全有理由說,一時熟背,終身受用。試想,在要求學生背之前,自己先在講臺上面對學生抑揚頓挫,很有感情地瑯瑯上口,那將是個什么樣的情形?那必將會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也將比以任何方式苦口婆心地分析、講解都要強。
再就是寫的示范作用。所有的語文老師都知道,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僅靠一個學期有限的幾次作文,是不可能做得到的,于是,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讓學生在隨筆,在日記方面多作些文章。多寫筆下生花,任何時候對任何人都千真萬確。可是,這在方面,我們往往是強調的多,真正落實的少,我們說了多少好處,講了多少大道理,始終很難引起更多學生更多的興趣。寫隨筆,寫日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如果我們的老師能起到示范的作用,給學生作個榜樣,那么,效果可能就會好一些。
現在已經是信息時代,如果能在網上辦個網頁或者設有個人專集什么的,直接把自己寫的東西發在上面,那就會更有說服力。這不僅能讓學生感到某某老師是好樣的,而且無形中也會讓更多的學生明白,原來,上網還有比玩游戲、聊天、交友更有趣的事情可做。經常寫寫,無論是以哪一種形式,一方面對自己的提高大有幫助,另一方面也在學生中作了很好的表率,何樂而不為呢?再說,一個語文老師,教幾年十幾年幾十年的書,沒公開發表過一篇象樣的文章,也未免顯得太悲哀。
最后是說的方面。語文老師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憑三寸不爛之舌吃飯,至于什么樣的場合,以什么樣的語言形式(包括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去吸引學生,感化學生,各人有各人的風格,各人有各人的招數,這里不再班門弄斧。
總而言之,一個語文教師的威信、魅力、修養、吸引力如何,不是靠講,不是靠說教,不是靠吹牛,更不是靠別人的同情與施舍,而在靠本身真正的實力。
[年青的語文老師,你準備好了嗎]相關文章:
6.語文老師教學隨筆
7.小學語文老師論文
9.語文老師工作總結
10.語文老師個人師德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