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組織實施模式的探索

發布時間:2016-9-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研究性學習課程是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深切體會到這是一門不同于以往學科課程的全新課程,它給了學生自主、創新、實踐、發展的廣闊空間,其本質特征是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學生對課程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空前高漲,尤其在選題、開題和實施階段。因此,我們在這門課程的管理、組織和實施中,必須從課改科研的高度,堅持開拓、創新、實踐、發展的理念,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創設優化的學習環境。

一、確定研究性學習的課程目標

由于研究性學習課程是以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習為基礎,采用類似科學(或項目)研究的方法,促進學生主動積極發展的一種新型必修課,所以,我們確立了由“學生學習目標”“教師培訓目標”“學校管理目標”構成的三位一體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目標,具體內容分述如下。

(一)學生學習目標

1.豐富學習方式,在積極自主的學習環境中,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培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在教師指導下,理解并運用已學知識,嘗試將其與自我獲取的相關知識進行綜合,了解并體驗科學研究(項目研究)的一般過程、方法、艱辛和快樂。

3.培養自主精神和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加強社會責任感。

(二)教師培訓目標

1.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積極參與,自覺成為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2.努力拓展學科知識,加強教師間的合作,學科間的交叉、滲透與融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

3.加強民主意識,在參與、指導學生克服困難、共同研究中,建立新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學校管理目標

1.建立全新的課程理念,提升學校的辦學思想、人才培養目標和辦學特色。

2.在研究性學習的管理、組織、實施中探索、重新整合并完善示范高中的課程體系。

3.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為切入點,開展課程改革和教學科研。

綜上所述,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總目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以學生發展為本,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2.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通過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促進教師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的改變。

3.堅持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以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實施為切入點,深入開展課改和教育、教學科研。

為了更切實有效地實現該課程目標,我們組建了研究性學習課題組,依據教育部文件《普通高中“研究性學習”實施指南(試行)》,結合我校學生狀況,開發、自編了內容包括走進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一般程序、研究性學習的案例(本校學生研究個案5例)、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四個主要方面,形式新穎、圖文并茂、印刷精美的校本教材(試用本),2002年9月開始試用后,深得廣大師生的喜愛。

二、建立研究性學習課程實施的管理、指導和協調系統

研究性學習是由學校自主開發的新課程,在管理、組織與實施中有許多新特點、新問題,為了更切實有效地開設這門新課程,我校成立了由1名專職教師、2名兼職教師和高一年級57位任課教師參與的研究性學習教研室,同時還組建了由校長、教務主任、學生處主任、總務主任、教科室主任和研究性學習教研室主任組成的研究性學習課程發展委員會,它和主管校長共同領導、負責課程的管理、組織和實施。

1.建立學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管理、指導系統(見圖1)。

2.建立教研室與學生之間的管理協調系統(見圖2)。

我們在各班設置了研究性學習課代表,他們和班主任、指導教師一起負責研究性學習的管理、協調工作,他們由研究性學習教研室和學生處直接領導,堅持每周一次的工作及交流、協調會議。各班課代表在組織本班課題初報、正式申報和開題評審等以班為單位的集體活動中擔任主持人,這既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又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現在,他們已成為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積極、熱心組織者和教師的得力助手。

三、構建“師生共同協調啟動”的實施模式

在研究性學習中,課題(或項目)的確定過程至關重要,它的科學性、可行性和社會意義直接決定了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發展方向和成敗,也影響學生諸多能力,尤其是觀察、創新能力的培養訓練效果。因此我們構建了“師生共同協調啟動”的實施模式。具體包括培訓--初報--宣講--申報--指導--開題評審六個步驟。

1.培訓。開學后,由年級組和研究性學習教研室共同組織學生,結合校本教材,通過五次專題講座和系列科技報告,進行互動式培訓。

2.初報。由課代表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方向初報,學生自愿結組并確定擬聘請的指導教師。經匯總分類后及時反饋給各任課教師。

3.宣講。教師集中進行宣講,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用各種形式介紹自己所能指導的課題研究方向及其目的意義、主要內容與分支,然后匯總。將其分類后按人文、政治、經濟、軍事、環境、科技、信息技術、藝術、體育等專欄在教室走廊展示教師的課題意向表,供學生選擇時參考。

4.申報。學生根據自己發現和感興趣的問題,參考教師提供的研究方向,按活動計劃自愿結組,選舉課題(項目)組長,自己正式聘請指導教師,雙方磨合并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研究性學習課題申報表,以班級為單位進行交流評議,然后收集匯總(如下表)。

學生申報課題匯總(總計147項)

序號 研究課題(項目) 課題組長 人數 指導教師

1 二附中新教學樓甲醛含量的測定 ××× 5 ×××

2 公益廣告社會效應的研究 ××× 7 ×××

3 北京流行漢語的研究 ××× 5 ×××

4 節水裝置的設計 ××× 4 ×××

5 關于老北京門墩兒的研究 ××× 4 ×××

6 22路公交車擁擠問題的研究 ××× 6 ×××

… …… …… … ……

5.指導。各課題組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資料查詢、搜集等前期準備,然后從研究背景(問題的提出)、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研究內容與分支、任務分工、活動計劃、研究方法、所需支持、預期成果等八個方面完成本課題開題報告。

6.開題評審。分批分類、分班通過多種形式的開題評審會進行正式立項。由課題組成員制作圖文并茂的演示文本,課題組長主持宣講并演示開題報告。

四、建立自主、開放、多向、過程化的評價體系--過程檔案評價

從課題的選題申報開始,我們就為各課題小組和各班建立評價檔案和相應的管理平臺。從學生選題申報、開題評審、階段小結匯報到結題成果展示全過程,每個階段都有評審,評審組由各課題組組長(或成員)、相關指導教師、外請專家組成。這樣,既有學生的自評、互評,也有他評。我們還組織課題組成員對指導教師進行評議。這種自主、開放、多向的等級過程檔案評價,突破了原有學科課程評價的單一性和片面性,將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

當前,我們正隨著研究性學習的實施,研究制定有關研究性學習的管理章程,將進一步明確學校領導、各職能部門、指導教師、課題組長及學生的職責與要求,使之更有可行性、實效性和規范性。總之,在研究性學習這門新課程的管理、組織、實施中,我們需要從課改科研的高度,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堅持開拓、創新、實踐、發展

[對研究性學習課程管理組織實施模式的探索]相關文章:

1.管理概論課程論文

2.高校管理模式論文

3.機械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論文

4.電力工程管理模式論文

5.生產運作管理課程論文

6.科研項目管理課程論文

7.生產運營管理模式論文

8.創業管理課程課件

9.研究性學習教學計劃

10.管理學課程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