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視頻案例的腳本設計,必須明白視頻案例的特點,把握視頻案例結構板塊的內容及要求。
一、視頻案例的特點
視頻案例是一種新型的案例。與以往的案例相比,視頻案例是繼承與創新的結果,具有以下特點。
(一)主題性。
與微格教學的案例比較,視頻案例具有主題性的特點。因為微格教學的案例一般是根據課堂教學的環節來劃分案例片段,研究教學環節內部的完整高效及環節之間的銜接。而視頻案例則打破了教學環節的概念,以主題為線索來連接課堂教學的片段。
與課堂實錄式的案例比較,課堂實錄可以體現多個主題,專家點評也回涉及多個主題,而視頻案例基本上應該體現主題的唯一性,以解決教育教學中的類型性問題。
(二)情境性。
在文本案例中,主題的情境過程要依靠文字來描述才能得以表現,而視頻案例是用體現主題的音像片段來表現,具有生動的直觀情境,并能再現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舉動、表情甚至心態,更能夠全方位地透視主題展示的深度。
(三)探究性。
視頻案例展示的課堂教學片段或活動片段,不一定是優秀的、典范的,而是重在主題的典型、新穎;可以是有問題的錄像片段,要具有探究、研究的價值,可供教師比較借鑒,從而促進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和行為的演變。
(四)系統性。
視頻案例的結構板塊包括背景介紹、課堂實錄、課后反思、同行點評、學生反饋、專家點評、案例問題、參考資料等。而現行的實錄式案例一般只有背景介紹、課堂實錄和專家點評,頂多還有課后反思或專家引領、實踐矯正。所以,視頻案例具有對相關主題研究的系統性。
二、視頻案例的腳本
視頻案例腳本,即對視頻案例各結構板塊的內容、操作要領及要求用文字予以清晰、扼要的表述。視頻案例各部分的寫作要求如下。
(一)視頻案例標題。
視頻案例的標題是對主題或問題高度、巧妙、新穎的概括,不等于就是課堂實錄教學內容的題目或教學活動的項目名稱。
基本格式:學段+學科+案例名稱+學校名稱+老師姓名
例如:
初中語文
《“綜合實踐活動”需要怎樣的過程?》
重慶市××區××××中學 ×××
(二)主題選擇說明。
⑴根據實際情況和本視頻案例的需要,有側重地闡明課程、教材、教師、學生、該案例主題研究的現實意義或研究現狀。上述幾個方面可以有選擇性地闡述,不必求全,只需明白而有針對性。(可有畫外音;“畫”則可用教材相關內容的鏡頭或照片)
(三)視頻案例構成。
由“視頻案例”、“視頻案例制作核驗單”、“相關資料”三個文件夾構成。
1、“視頻案例”文件夾
包括以下包括8個子文件夾。
⑴背景介紹。
①根據實際情況和本視頻案例的需要,有側重地闡明課程、教材、教師、學生、該案例主題研究的現實意義或研究現狀;上述幾個方面可以有選擇性地闡述,不必求全,只需明白而有針對性。②簡要介紹課堂教學或教學活動的整體設計,著重介紹與主題相關的設計;整體上要簡明扼要。
可用畫外音,也可由執教者直接講述,或混合使用;“畫”則可用教材、教學相關內容的鏡頭或照片。
⑵課前討論。
“課前討論”是指使用本視頻案例供教師們學習時,向教師們提出的思考題:①教學內容的思考題;②教學法的問題。這是現在有的視頻案例中以幻燈片形式出現的的一種內容,但根據該內容的具體題目,它可以屬于后面所列的“案例問題”子文件佳,所以也可以挪到“案例問題”中去而不單獨存在。
⑶課堂片段。
截取編輯而成的課堂教學片段的總體要求:必須圍繞視頻案例的主題或問題來選擇。
“課堂片段”可以有幾種含義:①一堂課的教學片段;②一位老師幾堂課的教學片段;③幾位老師執教的課堂教學片段;④教學活動的片段,主要指實踐操作性的教學活動,又可以按照上述①②③三種情況來處理。
“課堂片段”的腳本,如有可能(利用現存課堂實錄或新攝制的課堂實錄已經完成)就寫明各課堂片段的主要教學內容;如寫腳本時課堂片段未能基本確定,則寫明對準備截取的各課堂片段的內容要求。
⑷案例問題。
“案例問題”可以包括以下幾種。①“課前作業單”:指課前出示給學生的關于教學內容的學習討論或思考題;②“課前討論”:指使用本視頻案例供教師們學習時,向教師們提出的思考題(前面已作表述);③“學科問題”:指供學生思考回答的圍繞教學內容設置的拓展、發散、創新性問題;④“學科教學法問題”:指課堂教學片段或課堂實錄中體現出的關于教學法的諸多思考題目;⑤“認知水平問題”: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體現出的認知水平、參與度、自主探究狀態、學習方法等問題;⑥“情感與態度問題”:指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關于興趣、情感、態度、教師的民主態度等問題;⑦“背景問題”:指與視頻案例主題相關的某些專家、專著的觀點或理論與課堂教學片段的關系等問題;與前面的“背景介紹”不同。
“案例問題”在腳本設計時不一定能夠全部完成,可以先設計一個雛形,在作品完成時再確定。
⑸課后反思。
是執教者對課堂教學片段體現視頻案例主題的狀況(得失)進行反思總結。表達要簡明扼要。
⑹同行交流(點評、切磋)。
邀請1-3名執教者的同行(同學科組的教師),針對視頻案例片段體現主的狀態、相關問題進行評價、切磋。
腳本中須點明不同的同行談話的主要內容角度。
⑺學生反饋。
設計與視頻案例主題關系比較密切的采訪問題,采訪參與課堂或活動學習的學生1-3名。
腳本中應設計出初步的采訪題目。
⑻專家訪談。
邀請造詣深厚、經驗豐富的知名專家,設計出與視頻案例關系密切的問題或相關問題,請專家進行評價引領。專家人數1-3人。
腳本中應設計出專家評價引領的內容角度或方向供專家參考。
視頻案例的子文件夾可以根據需要創設,無確切數量限制。例如:可設立“社會廣角”子文件夾,對凡設計社會生活的教育教學話題,請社會各界人士和家長談看法;還可設立“交流平臺”,通過網絡聊天的方式,由各地教師點擊此子文件夾,與視頻案例完成者交流該方面內容的教學經驗,甚至此子文件夾可以出現已有的交流內容。
2、“制作核驗單”文件夾
根據各學科“展評細則”中的“附表一”認真逐項填寫。
腳本應該填寫“作品核驗單”。如果有的內容確實沒能完成,則不填寫或僅寫出初步打算。
3、“相關資料”文件夾
包括以下5個子文件夾
⑴過程實錄。
指課堂教學或教學活動的全過程音像實錄。腳本中要扼要闡明教學的內容和過程,寫出教學活動的步驟與階段,說明拍攝的要求與注意事項。
⑵文獻資料。
指與視頻案例主題關系密切的論文、著作,應該表明論文、著作的出處和主要觀點。如:文獻名稱、作者、發表雜志名稱及刊期或出版社、主要觀點,可用讀書卡片的形式做成幻燈片。
腳本中可列出一部分文獻的文獻名稱、作者、發表雜志名稱及刊期或出版社,作品完成時再確定。
⑶教學設計。
主要包括教學設計方案、課件。寫作腳本時如果還沒有完成,可只寫明教學設計方案、課件的主要內容、步驟及其要求。
⑷教學素材。
與視頻案例主題相關的其他圖片、照片、錄像資料。寫作腳本時如果還沒有確定,就不寫,待作品完成時再補充進去。
⑸相關網站。
指能夠查閱視頻案例主題研究的相關資料或進行網上交流的相關網站名稱。如果寫作腳本時如果還沒有確定,就不寫,待作品完成時再補充進去。
4、作品完成人員。
⑴設計者:指完成視頻案例的設計者(不是課堂教學或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設計者主要應完成的是:腳本的設計、主題的選定及圍繞主題指導教學片段的剪輯。
腳本中只寫明設計者的姓名、單位、專業技術職務或榮譽稱號。
⑵指導者:指課堂教學或教學活動的指導者。腳本中要寫明指導者的姓名、單位、專業技術職務或榮譽稱號。
⑶執教者:指課堂教學或教學活動的設計者與執行者。腳本中要寫明姓名、年齡、單位、專業技術職務或榮譽稱號。
⑷攝像者:指課堂教學或教學活動的攝像人員,可寫1-3人。腳本中要寫明姓名、單位、專業技術職務。
⑸制作者:指視頻案例的音像編輯制作人員,一般為1人。腳本中要寫明姓名、單位、專業技術職務。
⑹專 家:指對視頻案例進行評價引領的同行業專家,可以有1-3人。腳本中要寫明姓名、性別、年齡、單位、專業技術職務或榮譽稱號。
總之,腳本是按照上面四個部分逐項進行的文字表述。上述各板塊及其所屬內容,如在撰寫腳本時還不明確,作品完成時要努力補充完備。
后附:《“‘誦讀欣賞’外顯與內化的啟導”腳本設計》
重慶市中小學優秀課堂教學視頻案例展評組委會
二00四年六月七日
初 中 語 文
《“誦讀欣賞”外顯與內化的啟導》
腳 本 設 計
重慶市××區××××中學 ×××
一、主題選擇說明
新課標初中語文教材出現了“誦讀欣賞”這種新的課文類型,也就意味著是一種新的課型。這種課文的選材以古詩詞為主。按照新課程教學理念,“誦讀欣賞”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積累,二是體悟。如果簡要的提煉一下,就是外顯與內化。但積累不等于簡單的背誦熟記,體悟也不等同于理解翻譯甚至背誦譯文。因此,作為“誦讀欣賞”,“積累”的內涵、形式與結果,“體悟”的范疇、過程與結果,也就是如何外顯和內化,就成為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視頻案例構成
[一] 視頻案例
★ 視頻首頁。視頻案例應該有首頁,既可用網頁的形式做,也可用其他的形式做。首頁的主要內容和呈現方式有:
方式A:
相關資料。①課堂實錄:包括兩堂課的教學過程實錄。②教學設計:包括兩堂課的教學設計方案。③教學素材:包括使用的教學課件、學生在課堂體悟中完成的繪畫作品的照片等。④文獻資料:包括探討“誦讀欣賞”的有關論文、著作、欣賞幾首古詩的文章及其出處。⑤相關網站:“蘇教版”的教學網站、其他議論古詩或“誦讀欣賞”的網站。
方式B:
關于“相關資料”,可以作為與“背景介紹”等7項并列的一項,點擊即可看到其中的5項內容(見6頁末)。
視頻案例中七個子文件夾的主要內容和設計如下。
▲ 背景介紹
新課標“蘇教版”教材的古詩文比1999年的“人教版”試用教材的古詩文少了許多,在各單元后面出現了“誦讀欣賞”且以古詩文為主。對“誦讀欣賞”的教學出現了兩種傾向:一是把“誦讀欣賞”當成純粹的“自讀課文”,基本不進行教學指導,讓學生讀讀背背了事;二是把它作為“講讀課文”來教,詳細地分析講解。如果按照新課程理念,“誦讀欣賞”的功能是積累和體悟。但教師們難免簡單地把“積累”理解為單純的背誦,把“體悟” 處理為枯燥的翻譯甚至背誦譯文。忽視了“積累”和“體悟”的豐富內涵,不注重其過程、途徑及方式,更沒有用較多的形式較好地檢測“積累”和“體悟”的結果。(可以其他或本課堂教學的視頻片段做背景,用“畫外音”介紹上述內容)
(置身于某一背景的執教老師介紹)因此,我試圖用七年級下期的學生學習八年級下期二單元和五單元后面“誦讀欣賞”的四首古詩詞,來體現“積累”和“體悟”的豐富內涵,體現“積累”和“體悟”的過程、形式與方法,實現學習過程及結果的外顯與內化。(可再對教學設計的主旨做如下簡要介紹)
[教學主旨設計說明:這四首古詩詞從不同的角度蘊涵著深廣的社會、人生體驗,內心情感非常豐富、復雜,既有在坎坷中的百結愁腸,又有在坎坷中的執著無悔。“積累” 不僅僅是把字句背誦下來,關鍵是要以“體驗”為先。而“體驗”,不一定指設身處地體驗詩人的情懷,而是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去感受,受到百折不撓、無怨無悔的感染。教學實施時可以打亂順序,將李白和劉禹錫的作品放在一堂課中,因為他們的直接相似點都是關于朋友的。這種主旨設計僅為雛形。]
▲ 課堂片段
片段一:如何把學生引入到結合自己的生活去體驗。
片段二:如何讓學生從不同角度、發散性地去體驗詩詞引發的情思。
片段三:學生如何把自己的體驗用圖畫或音樂體現出來。
片段四:學生如何把自己的體悟用語言表達出來:書面或口頭的。
片段五:學生自由的、單純的背誦詩詞。
片段六:學生活學活用地積累詩詞或其中的句子:書面檢測或口頭運用。
可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及案例主題需求改變片段的數量、內容或角度的選擇。各片段平均每段2-4分鐘。
▲ 學生反饋
反饋一:老師的某一引導或啟發,引發自己對自身生活的感覺與體驗。
反饋二:自己的某種感覺與思考如何產生為圖畫或相關的音樂感受。
反饋三:老師的這種教學方法,對自己學習古詩詞產生了興趣影響。
反饋的內容、角度不限于上述三個。可多采訪幾個學生,選取與案例主題相關的學生談話剪輯摘取。視頻畫面可以是一個學生單獨談話,也可以是幾個學生坐在一起,一般應有背景。
▲ 同行切磋
切磋一:對執教老師的主旨設計是否贊同?
切磋二:對執教老師的引導啟發是否恰當的看法。
切磋三:學生表達感受的圖畫或音樂是否恰當?
切磋的內容、角度不限于上述三個。可多采訪幾位同行,選取與案例主題相關的同行談話剪輯摘取。視頻畫面可以是一個同行單獨談話,也可以是幾個同行坐在一起,一般應有背景。
▲ 課后反思
反思的內容角度:教學主旨與學生年齡、心理的吻合程度;教學意圖是否達成;問題引導與啟發有無失誤,是否壓制或束縛了學生的情感與思維;今后改進的思考;等等。
▲ 專家點評
中學生學習古詩詞的主要著眼點;“誦讀欣賞”的處理方式;本課堂教學在主旨達成上的主要得失;本案例主題選擇的價值高低;等等。
與本案例主題關系不大的專家談話內容應刪除。
▲ 案例問題
問題一:古詩詞中的“積累”應包括哪些內容?
問題二:這四首古詩詞中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問題三:這幾首古詩詞的人生經驗、詩人情懷是以消極為主嗎?
問題四:對學生把古詩詞的意境用圖畫或音樂來表現,這種做法恰當嗎?
問題五:學生究竟有無必要多學古詩文?
問題六:學習古詩詞是以體驗作者的情懷為主,還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體驗為主?
問題七:你知道解決學生學習古詩文的興趣的辦法有哪些?
問題八:學生應該從這四首古詩詞中吸納哪些文化精神?
案例問題將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狀況設計。
視頻案例的子文件夾可以根據需要創設,無確切數量限制。
[二] 制作核驗單
(見下頁)
課堂教學視頻案例制作核驗單
項目 案例名稱 “誦讀欣賞”外顯與內化的啟導 案例類別 片斷 √ 教材來源(版本、冊) 新課標“蘇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材 備注
標準課時
系列活動
項目承擔者 姓名 性別 年齡 學歷
任職學校 所屬省、市、縣 教齡
職稱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電話
項目設計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電話
項目指導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電話
項目點評者 姓名 單位 職稱
通訊地址 郵政編碼 電話
項目推薦者 省(市)教研室(繼續教育中心) 負責人簽字 年 月 日 蓋章
項目內容提要 選題意圖 新課標初中語文教材出現了“誦讀欣賞”這種新的課文類型,也就意味著是一種新的課型。這種課文的選材以古詩詞為主。按照新課程教學理念,“誦讀欣賞”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積累,二是體悟。如果簡要的提煉一下,就是外顯與內化。但積累不等于簡單的背誦熟記,體悟也不等同于理解翻譯甚至背誦譯文。因此,作為“誦讀欣賞”,“積累”的內涵、形式與結果,“體悟”的范疇、過程與結果,也就是如何外顯和內化,就成為教學過程中應該關注的重要問題。
教學設計的創新處與突破點 為體現古詩教學“積累”和“體悟”的豐富內涵,該設計用七年級下期的學生學習八年級下期二單元和五單元后面“誦讀欣賞”的四首古詩詞,著眼于體現“積累”和“體悟”的過程、形式與方法,實現學習過程及結果的外顯與內化,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創新精神。同時,該教學設計抓住了這四首古詩詞蘊涵的深廣社會、人生體驗,把握住詩中的百結愁腸與執著無悔。不側重于設身處地體驗詩人的情懷,而是結合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去感受,受到百折不撓、無怨無悔的感染,在教學內容的自主體驗、過程方法的設計及情感態度的熏陶等教學設計上都有所突破。
案例的焦點問題 該案例針對“誦讀欣賞”教學的不良傾向,探討古詩詞“體悟”與“積累”的豐富內涵,著眼于“體悟”與“積累”的外顯和內化行為,研究如何外顯和內化的方法,重視“體悟”與“積累”、外顯和內化的過程啟導及檢測,以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努力實現學生對優秀文化精神的領悟與傳承,引發廣大教師對古詩詞教學的探索和研究。
案例基本情況 基本內容 形 式 長度(分鐘) 備注(在適合的欄目內打勾)
視頻 文本
設計闡述 √
課堂教學 √
自我反思 √
同等評價 √
學生反饋 √
專家視角 √
制作情況 聲音 清晰 畫面 清晰恰當 字幕 清晰恰當美觀
其它內容 教案 √
課件 √
*相關資源 項目 課件 論文 理論 網站
數量 2 4 2 3
制作人員 攝像 單位
視頻 單位
字幕 單位
其他說明
說明:①在上面的表格中打“*”的為選擇項。②“項目推薦者”一欄不由案例制作者填寫。③如腳本設計時上表的有些欄目未能填寫,視頻案例作品完成上報時必須如實全部填寫。④“相關資源”中幾個項目指下頁“相關資料”中的內容,現為虛擬。⑤“項目承擔者”和“項目指導者”指課堂教學或教學活動的執行者與指導者。⑥增加的“項目設計者”指視頻案例的總體設計者;增加的“項目點評者”指專家。
該表的項目、順序已根據實際情況作了修改。需請示“全國中小學優秀課堂教學視頻案例展評組委會”同意后方可正式使用。請經常關注我市有關網站上的信息。
[三] 相關資料
▲ 課堂實錄:包括四首古詩詞、兩堂課的教學過程實錄。
▲ 教學設計:包括兩堂課(四首古詩詞)的教學設計方案。
▲ 教學素材:包括關于四首古詩詞的教學課件、學生在課堂體悟中完成的繪畫作品的照片等。
▲ 文獻資料:包括探討“誦讀欣賞”的有關論文、著作、幾首古詩的欣賞文章及其出處。
▲ 相關網站:“蘇教版”的教學網站,其他討論古詩或“誦讀欣賞”教學的網站。
三、作品完成人員
見前面《視頻案例腳本設計寫作概要》第5頁。要逐個寫明:姓名,工作單位,學歷,職稱,通訊地址,郵政編碼,聯系電話等個人資料。
上述腳本僅為雛形,在視頻案例作品完成的過程中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
重慶市中小學優秀課堂教學視頻案例展評組委會
二00四年六月十三日
注意事項:
1、咨詢網站: www.cqfls.cn www.cq2e.com www.cqxsfx.com
2、咨詢郵箱: cqjjzhx@126.com
3、請經常關注上述網站發布的相關信息。歡迎通過郵箱相互切磋。
[視頻案例腳本設計與寫作概要(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寫作教案設計
4.翠鳥說課稿案例
5.餐飲管理論文概要
6.演講稿的寫作指導
10.假如我是教師_隨筆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