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伍隍中學 李明隆
關系型話題作文是近年考試的熱點。2004年全國十五套考題就有十套是考關系型話題,今后幾年可能還會考及。可有不少同學對關系型作文心存畏懼,主要原因是立意容易跑題、偏題。那么如何才能準確立意呢?我們不妨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一、 注意題引材料的傾向和提示語的暗示
題引材料往往有一定的思想傾向性,如2004年浙江考題,題引材料:“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某省公眾的人文素養總體達標比例僅為7.5% ,與該省的經濟發展頗不相稱。……因此,我們在建設物質家園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精神家園的建設。”這個材料的傾向就表明了“人文素養與發展”的立意方向:人文素養的提高必須與經濟的發展相稱;建設物質家園的同時,應高度重視精神家園的建設。又如2004年廣東考題的提示語是:“上述寓言中的人物由于語言溝通問題,彼此一再產生誤解,以致馮婦葬身火海。由此可見,語言上的溝通成功與否,有時影響巨大。”這個提示語就暗示了“語言與溝通”的立意方向:溝通離不開語言;語言是溝通的橋梁,也是溝通的障礙。
二、 注意話題兩概念間的邏輯關系
從2003年和2004年全國高考的所有關系型話題來分析,話題兩概念間的關系主要是兩種,即選擇和條件。
這里的選擇關系又往往是可相容的選擇,如山東等六省的考題“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考生就可以選擇“別盲目聽取別人意見,要相信自己”、“別盲目相信自己,應聽取別人意見”、“既要相信自己,又要善于聽取別人意見”的任意一個立意。同樣,青海等省的“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重慶的“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江蘇的“水的靈動,山的沉穩”,考生都可以在兩個概念的前面加上一定的限制語后,從三種不同的選擇去立意。
這里的條件關系應從具體話題來判斷,如四川等省的“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就是前提與方法的關系,前提確定后,方法由考生自己選擇;廣西等省的“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就是結果和必要條件的關系,要取得前面的結果,后面的因素是一個必要條件;天津的“材與非材”,就是一個隱閉條件與結果的關系,隱閉條件就是認識、角度、方法等的不同;遼寧的“平凡與自豪”,就是前提與認識的關系; 2003年的“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識”,就是前提與結果的關系。
三、 注意針對現實嚴謹立意
古人就講“文章合為時而著”,高考作文也有一個聯系現實生活和自己閱歷的要求,因此立意一定要有現實的針對性或實用性,力求情感鼓舞人,批評教育人,理智啟發人,解決一定的現實問題。還有,立意要嚴謹仔細,不留破綻,該限定的要限定死;最好能把自己的立意先寫在草稿紙上,進行思辯,反復推敲,確保無誤。
作者郵箱: minglong8866@sina.com
[關系型話題作文如何準確立意(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ABCC型成語
2.關系的同義詞
3.不等關系課件
5.
6.觀察型活動教案
7.人際關系論文
8.等量關系教學課件
9.實踐型畢業論文
10.體型穿衣的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