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泗陽中學 楊晉闖
中考在即,如何搞好復習?該是各位老師共同思索的問題,而文言文較其它文章,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生疏的。顯然,文言文的復習教學也將是復習課教學中的難點。根據以往的經驗,我改逐課過關為“專項與綜合相結合”的復習法,收效很好,這里把它介紹給大家,但愿能有所幫助。
一、設計預習《學案》(亦如“教案”,供學生使用),明確復習目標、重點、難點。
由于《學案》的設計,使學生在自學時有了方向,而且,每課時都把目標及重點又進一步分解,這樣降低了難度,便于學生理清復習思路,提高復習效率。
在《學案》上,對重點舉例進行了解析,如關于“詞的古今義”復習,古今變化情況,一般有三種,即一是古今詞義相同,如:人、水;二是古今詞義不同,如:犧牲;三是古今詞義相近,如痛恨、感激……。復習的重點是“不同和相近”兩種情形,這在預習《學案》中對學生給予明確指出。
在《學案》上,對復習難點的預習作出了指導。如:詞的古今義的復習,其難點是“如何較準確地判斷詞的古今義有變化,并作出正確的解釋”。對此,我在《學案》中明確了方法:讀悟、回憶、判斷。讀悟即認真讀、多讀細讀原文,在讀中悟其語境意義,切忌不讀而憑想當然;回憶,即結合已學過的課文,回憶其用法,注意古今的結合,在不能準確把握判斷時,可運用于現代文中進行理解,再結合文言文上下文分析把握。這樣經過讀悟、回憶,一般都能作出較準確的判斷。
二、預習和講練結合,以預習為主,講練為輔。
復習課教學同樣要有預習,文言文也是如此。共28篇詩詞曲,17篇
古文,各教時如果沒有明確的預習范圍、重點,學生要么是如切肉片樣
一塊一塊地切開來,要么就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從而直接影響復習效果。
1、精心設計預習自學訓練題。
每教時復習前,我都為學生精心設計了預習自學《學案》,明確了復習的范圍,而且圍繞各教時復習重點設計了這樣幾類題型。
(1)強化識記題,主要是古詩文中名篇名句的背誦,這類題目多以填空的形式出現;另外,各教時涉及的作家作品以及與此有關的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我在課前查找資料進行整理,以“簡介”的形式要求學生識記。這樣,令學生在識記過程中得以熏陶,真正保證并實現了古文教學的初衷和大綱要求,同時也提高了古文教學的實際質量。為了保證預習到位,每節課前我都將這類題目作為重點進行檢查,并進行評比,對不合要求的,限定時間完成,并跟蹤督查,直至達到要求為止。
(2)歸納疏理題,要求根據各教時復習的目標重點,把初中階段所學
的文言文進行歸類整理。如關于“古今詞義變化”的專項復習,對詞義古今有變化的30多個詞,在《學案》中已為學生疏理出例句,讓學生判斷出有變化的詞并解釋;又如文言文中四種特殊句式的復習(判斷、省略、倒裝、被動),《學案》已有例析,并對初中階段所學的古文進行了歸納,要求學生對歸納出的句式進行判斷,這樣既節省了時間,降低了難度,又提高了效率、質量。
(3)感悟理解題,根據復習的目標重點,結合具體的篇目,要求學生寫寫思想感悟。如結合實際談談學習《馬說》,在今天它有何社會意義;用一段形象的語言描繪“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夜靜之景;例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境界和感受等。這樣既提高了學生閱讀水平,又鍛煉了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可謂一箭雙雕。
(4)能力考察題,根據目標重點要求學生從指定的篇目中完成一些題
目(當然,這些篇目是能體現這一重點的)。如從《桃花源記》中找出古
今詞義有變化的詞并分析,找出省略句并補充完整。這也作為檢查自學重點之一,在課堂上我將根據檢查情況,設計練習進行補救。
(5)深化訓練題,此類是以課外一些短小古文設計成的訓練題,旨在對目標重點的復習把握,作些相繼的補充。如在復習《捕蛇者說》一文時,關于孔子的“苛政猛于虎”之說,我將那篇短文打印在《學案》上,圍繞目標設計了些訓練題,讓學生去完成,不過這類題目不多。
2、講練力求做到精、簡、明。
(1)有的放矢,會的不講。每節課開始時檢查《學案》情況,學生整體把握較好則不講,個別把握不好個別輔導。講的內容,練的內容,不超出目標,不偏離重點,簡潔明白。
(2)講練結合,以練為主,講析復習重點、難點,總是與練結合起來,上面談到的“課內訓練”“深化訓練”也都是這里的練,它圍繞目標中的難點而設計,有的通過檢查自學發現已不再是難點的題目,便在練中一帶而過,有時,根據情況,還會補充些“加深題”?傊,不管是講的,還是練的,始終圍繞“精、簡、明”展開。
三、專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結合,以專項為主,綜合為輔。
1、分塊處理,針對文言文的特點,我把它們分為八塊,分別是:1.詩詞曲;2.詞類活用;3.詞的古今義;4.一詞多義(實詞);5.一詞多義(虛詞);6. 通假字;7.文言句式;8.文言文體裁。
(1)重點集中,圍而殲之。明確了八塊的教學重點,帶領學生為重點而重點,把初中所學的文言篇目,對能體現各塊重點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盡可能地不讓一個漏網,帶領學生集中消滅之。
(2)部分知識點分解到各個專項訓練中去,如實詞的理解,課文的背
誦。明確指出各個專項訓練的重點篇目中的實詞,要正確理解把握,篇目
中需要識記的內容亦明確要求掌握。把大量的實詞和需要記憶的內容分解
到八個專項中去,這樣把集中與分散訓練相結合,保證了訓練的容量與質量,節省了時間,保證了學生吃飽吃好。
(3)明確篇目,確立范文,各個專項根據文言文對該專項的體現情況進行分解,如《桃花源記》中的古今義變化的詞較多,則把它列入“詞的古今義”專項;有關“銘、記、說”等的文章納入“文言體裁”專項中,這樣明確了范文,突出了重點。28篇詩詞曲,17篇文言文依據其示范性,進行有效地分解,達到了分而殲之,便于學生輕松掌握。
2、綜合訓練,把句法、詞法、體裁等相近的項目進行合并訓練。
(1)針對性綜合。本著查漏補缺的原則,擴大訓練面積,增加訓練的重點項目。當然,這增加的訓練的項目權重比例視“專項訓練”存在的問題大小而定。如“一詞多義”專項中的“虛詞”復習,復習時是較難的古文知識,那么在綜合訓練中再加以強化,保證學生經過補救后完全地理解把握。這段的訓練仍以課內語段為主,以本為本。
(2)系統性大綜合訓練。循重點而行,增加訓練難度,重在訓練學生對文言文的欣賞感悟能力,提高其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補充些課本以外優美文章進行訓練,把各專項的重點有機地分解到具體的美文欣賞中去。
四、加強文言文課堂結構的改革,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
1、時間分配上,以學生為主!秾W案》檢查占有15分鐘左右,“課內訓練”“深化訓練”占有25分鐘左右,而教師的重難點的點拔僅用10分鐘左右,這樣充分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
2、動手動口上,以學生為主。課堂的復習始終突出文言文教學的特點,多讀多說多講。而且背誦欣賞,討論分析,板演訓練,始終以學生為主。教師重在拋磚引玉,重在點拔,使學生在讀、講、練中對知識得以鞏固、提高、升華。
附教案一篇敬請斧正
通 假 字
江蘇省泗陽中學 楊晉闖
教學目標
1.能識別常見的通假字.
2.能寫出通假字所替代的字.
3.能較好地解釋通假字的含義.
4.掌握部分實詞的含義.
教學難點
*能正確識別并理解其意義.
教輔手段
*《學案》
自學訓練《學案》
一、自學《扁鵲見蔡桓公》《孟子》二章《論語》六則
1.能熟練地背誦。
2.能找出其中的通假字并解釋其意義。
二、辨別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系向牛頭充炭直_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風吹草地見牛羊_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3.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_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4.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_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5.滿坐寂然,無敢嘩者_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6.詘右臂支船_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7.右手倚一衡木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8.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9.已后典籍皆為板本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0.若止印二三本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2.食之不能盡其材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3.才美不外現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4.路轉溪頭忽現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5.政通人和,百廢具興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6.屬予作文以記之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7.寒暑易節,始一反焉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8.汝之不惠. 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19.河曲智叟亡以應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0.一厝朔東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1.為天下唱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2.固以怪之矣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3.非死則徙爾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4.小惠未徧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5.便要還家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6.為字共三十有四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7.君子于役,曷至哉? 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28.擔中肉盡,止有剩骨_____通_____讀音_____意義_________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并明確目標 :同學們,漢字在古文的實際運用中,常拘于漢字的詞匯量有限,而令使用者陷入尷尬的境地.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使用者便借用其它的音近字或形近字代替應急之用,后人便稱之為“通假字”.今天我們就來把初中階段接觸過的通假字來進行一番整理.
一.自學疏導整理.
*重點檢查《學案》第二題,教師巡視于學生間做好初查,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整體較好的則略作小結:個別問題個別糾正,集體問題集體糾正之。
二.重點討論
1.通假字的讀音有幾種情況?
(1).通假字和本字讀音不同; (2).通假字和本字讀音相同.
2.通假字的意義一般如何理解?
*要按本字的意義來理解.
三.難點剖析
*如何正確辨別通假字?
1.結合詞語所在的語句的語言環境.
2.結合文章的意旨,理解體會.
四.課內訓練
(一)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本游迦眨负铙w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负钏焖馈
1.選段中有三個通假字,找出來并完成下列題目。
(1)_____通______讀音_______意義_____________
(2) _____通______讀音_______意義_____________
(3) _____通______讀音_______意義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臣是以無請也. 請____________ (2)桓侯故使人問之.故_______________
(3)使人索扁鵲. 索________________
3.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上段文字節選自課文《__________》,這篇課文說明了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
五.總結訓練成果并指出不足
六.深化訓練
(一)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______通_____讀音______意義_________________
2.在橫線上填寫原文中的句子.
3.填空:
*《孟子》一書是記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書.
4.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慍_________________
3.學而不思則罔__________________4.思而不學則殆_________________
5學而不厭______________________6誨人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1.選文中有三個通假字,找出來完成下面的題目.
(1)______通________讀音________意義____________
(2) ______通________讀音________意義____________
(3) ______通________讀音________意義____________
2.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釋下列加點字詞.
(1)人恒過,然后能改.____________(2)國恒亡___________
(3)苦其心志.______________(4) 行拂亂其所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揭示的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郵箱: syzxyjc@126.com
[淺談初中文言文的復習課教學*并附教案一篇(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初中文言文教案模板
2.初中文言文語文教案
4.體育課教學教案
6.文言文翻譯教案
10.開學第一課教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