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銅山縣職業教育中心 苗建華
作為學生,幾乎每天都要做作業。可是,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做作業,怎樣做作業。有的只是為了交差,應付老師和家長;有的做作業不動腦筋,死套公式;有的則干脆抄襲同學的現成的答案。學生如果僅僅把做作業看成是應付家長和老師的苦差事,那就很難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更談不上從做作業中得到學習的樂趣了。因此,教師在布置完作業后還要加強對學生作業的指導。
一、讓學生明確做作業的目的
做作業決不是對所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對新知識的消化、鞏固,以加深記憶。教師應讓學生明確做作業具有以下目的:
1. 可以檢查自己的學習效果。如果做作業很順利,從一定程度上說明預習、聽講、復習的效果是好的,反之則說明知識并沒有真正掌握。因此,通過做作業可以發現問題,以便及時補救。
2.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做作業時,通過自己的思考,可以把混淆的概念搞清楚;把事物之間的聯系找出來;把公式的變換記熟練。總之,做作業也有利于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
3. 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做作業的過程也是思考的過程。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思維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鍛煉。
4. 可以發展學生的自我調整能力,增強責任心。做作業的過程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獨立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自我調整能力得到了鍛煉﹑發展,同時,也使他們意識到做作業是自己的事情,必須正確對待,認真完成,從而大大增強了他們的責任心。
5.可以為復習積累資料。學生昨完作業不應一扔了事,而應該定期的進分類整理。復習是,翻閱一下這些記錄自己平時“勞動汗水”的作業,既方便省事,又印象深刻。
二、教學生“會”做作業
1.積極準備。
做作業不是一向孤立的學習活動。預習、上課、課后復習實際上就是做作業的準備工作。有的學生作業遲遲完不成,原因之一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欠了債”,沒有真正弄懂所學的內容。學習是一環套一環的,如果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偷工減料,那么在后面做作業時就會受到懲罰。
2. 認真審題。
①看得準確。審好題是完成作業的前提。這就要求學生在做作業是要耐心﹑細致,不能因為會做而粗心大意,以至出錯。
②分得清楚。學生在做題時要善于把一道題分成幾個部分,并逐一研究。只有分解開來,化繁為簡,化大為小,才能各個擊破,否則就會無從下手,而一籌莫展。
③聯得起來。在審題時,要能在分析的基礎上聯想起有關知識;能找到題目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能聯想起過去解題時使用過的方法等等。學生如果能做到這一點,那么在做題時就會左右逢源,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3.仔細做題。
做題是把解題的思路表達出來的過程。做題時要保質保量,也就是要做到一遍對和速度快。一遍對是指思維﹑表達和運算的準確性;速度快是講做題的效率問題,即在準確的前提下要有意識地訓練自己快速解題的能力
4.耐心檢查。
檢查是做作業不可忽略的一個環節。一方面可以保證做題的準確性,另一方面也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還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5.適時提高。
通過做作業,可以提高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在做作業時,不要拘泥于一種方法,應力求一題多解﹑一題多想,要善于比較﹑歸納,做到舉一反三,進一步增加自己的知識積累,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
三﹑認真批改學生的作業
要讓學生不應付作業,首先教師不能應付。在布置作業時不能應付,在批改作業時更不能應付。決不能只簡單的瀏覽一下,或者只記一下沒交作業的同學的名字。而應該仔細﹑認真的批改。批改作業的過程也是對學生指導的過程。教師要抓住這樣一個契機,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不同問題,耐心地歸納﹑總結,并及時的給與指導。對于作業完成的比較好的同學,教師應適時地加以鼓勵,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做作業的熱情。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減負”的呼聲也曾一度高漲。但筆者認為,科學的﹑合理的作業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而應是提高學生知識素質的必要途徑。要把作業看成是學生“課外學習的機遇”,加強指導,讓學生在作業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走向成功的彼岸。
作者郵箱: mjh730830@163.com
[教師要加強對學生作業的指導(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4.指導教師工作總結
6.實踐指導教師評語
7.大學生作業求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