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鎮江中學 陳乃香
[說明:本系列共24講(“之一”到“之二十四”)]
【能力解說】
材料豐富,是指內容豐富,是在基礎等級“內容充實”基礎上的更高一層的評價標準。高考作文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內容單薄,內容單薄的主要原因是平時缺少甚至沒有積累。這個積累應當包括閱讀積累、生活積累、審美積累等多個方面。平時積累多,考場上自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高考作文內容往往會呈現一種“豐富”的狀態。
【策略解讀】
1.要確立正確的寫作觀。中學階段的寫作往往是被動的過程,同學們必須按照一定的指令,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思考問題、感受生活,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同學們思想感情的自由發揮。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高考題不可能等你來了真情實感才給你出,并且出的題目正好符合你此時此地的真情實感。所以,同學們應該學會在特定的情境下,調動自己的思想與感情。我們寫文章時也可以這樣:我們平時忙于學習,很少有時間思考人生,思考社會,回憶親情,感受友誼,借作文之機,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認真地想一想那些讓我們感動、讓我們覺醒的生活片斷,這本身就是提高我們生命質量的一個過程,我們要珍惜這一次一次的寫作機會。
2.要重視平時的積累。高考作文盡管范圍很廣,但從大處來說,無非是自己、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自己與自然等幾方面話題,如果在乎時閱讀時就這些方面多思考,積累一些有用的材料,考場上就不愁沒有東西寫了。平時可以分門別類地收集、整理、歸納知識材料,構筑自己的知識倉庫。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加以積累,即“我與自我”、“我與他人”、“我與教育”、“我與哲學”、“我與歷史”、“我與自然”、“我與社會”、“我與宇宙”等。
3.要學會多角度的思考問題。最簡單的,可以先從正面,再從反面;或先說必要性,再說可行性,最后說效果;還可以從結構、功能、過程的角度分層思考;還可以從個人、集體、社會這樣的分層角度思考。平時要練習自己多進行相似聯想、相關聯想、對比聯想的練習,擴展自己的思考問題的角度。比如關于“快樂”的話題,如果從多個角度思考,“快樂”的原因是很多的。戰勝自己是不是快樂?擁有平靜安寧的心境是不是快樂?坦然地面對苦難是不是快樂?坦然地面對榮譽是不是快樂?……如果能多想幾個角度,再從這些思考中總結出一些共性的東西,這個文章的內容就非常豐富。
4.要學會恰當的使用材料。①采用不同分類標準選擇論據。通常說的論據有兩類,一是事實,一是道理。如果為了達到豐富就堆砌材料,會導致行文拖沓,臃腫不堪。要避免這個毛病,要注意分類標準。時間上從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從中到外,或從外到中;偉人如何說,科學家如何論,平凡人怎么看;正面論據有哪些,反面論據是什么。這樣一排列,行文有序,論據分別從不同角度證明論點,材料不是非常豐富嗎?②采用點面組合方式交代材料。論據材料要豐富,涵蓋面要寬,又不能羅列怎么辦?點面組合方式是通常采用的最佳方案。點上詳細交代主要材料,面上概述次要材料,一般來說是由“點”到“面”。作“點”的論據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擴充了論據的容量,濃縮了文章的篇幅。如果將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一個排比句表達,那效果會更好。③采用假設方法補充所需材料。有時會碰上這種情況,在闡述事理過程中一時難以找到恰當的論據,這時借助假設方式可以信手拈來。有了正面事例,借助假設可以找到反面事實;只有現在的事例,借助假設方式可以推知未來可能產生的事實。假設的空間不受任何限制,這樣補充所需的材料,不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嗎?④盡量選擇一些新鮮、生動的論據,這些新鮮的論據也不一定非得從電視新聞里找,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只要沒有被別人大量地重復過,給人的感覺都是新鮮的。
【例文解析】
話題:答案是豐富多彩的(2000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滄桑看云
看云,就是解讀生活。看那流云飄忽不定,蒼穹底下立著小小的人影,每個人都在看云,每個人都在經歷看得見摸不著的生活。
不同的人,看云看出不同的形狀色彩;不同的人,對生活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答案。答案千姿百態,人對生活的追求不一,于是生活便因為答案的豐富而多姿多彩了!
生活,一個多大的概念?縱穿古今,橫越中外。總之,它無處不在無所不包。
花木蘭的人生字典有孝勇二字,這便是她對生活的答案,于是身披戰袍的她終于演繹了一首感古動今的千古絕唱!
古今中外,那難以計數永臥沙場的將士,與敵人殊死搏斗不言退縮,因為他們對生活的答案就是:是軍人,就要金戈鐵馬去,馬革裹尸還!生活便因此抹上了濃重的豪情壯志。
四百年前羅馬鮮花廣場上被熊熊烈火燒死的那個不屈的靈魂,畢生信守的人生答案便是堅持真理,幾百年后的世人在仰望真理的同時,生活里又有了關于真理的動人色彩。
不甘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李白,在仕途不如人意的迷惘中,從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中得出了新的答案,于是在廣闊山水中揮灑不羈情懷,揮毫成就一篇篇傳世文章。
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的一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閃光歷程,這也是他對生活惟一的答案,所以當他的骨灰撒向滾滾浪濤時,億萬人民痛哭失聲,永遠銘記這一偉大靈魂。
唐太宗的目光深遠地看到了回紇的牙帳、吐蕃的城堡,他明白,統治的穩定首先要有民族的和睦:他的答案不同于成吉思汗的繼任者們。于是,皇城的大門打開了,迎來了高原的氣息、蒼山的風、洱海的浪、東北的大風雪。于是,這個封建君主的人生便以獨特的姿態立于歷史祠堂中。
不同的歷史人物作出了不同的人生答案,演繹出的是一部豐富的歷史。而生活的豐富與美好,還在于有差別的創造,當然,它也源于對事物不同的答案。一畝快要豐收的麥子,農人看到的是飽滿的麥粒,凡高看到的是生命的激情,詩人看到的是色彩與海浪的組合……于是社會的物質大廈與精神大廈便拔地而起,生活便豐富堅實。
朋友,走過歷史的煙云,你對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將如何面對現實?你將以什么姿態去面對未來生活的挑戰?別忘了,我們正年輕,“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尋找一個理性的答案,讓我們追,讓我們飛。生活要我們去創造,美好的未來是我們自己的!
解析:這是一篇才情橫溢的散文。考生縱穿歷史,說解古今。通過自己獨到、理性的目光,對不同歷史人物的人生選擇進行分析,從而傳達出對主題的理解。文章中選用的材料相當豐富,看得出考生平時就是-個有心人,非常善于將課本中學到的知識巧妙地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從而賦予了文章一種厚重的歷史感。文章的語言相當流暢,而且其中不乏一些富于深意的句子。
【請你試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波蘭女孩多明尼卡芭蘭,一名哈佛大學的學生,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況下,獨自由伊斯坦布爾經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向東,穿越天山、黃土高原和沙漠來到北京,再經深圳、香港轉往臺灣。
她能在夜幕中一個人騎車進入沙漠,到達陽關;她能挨著饑渴爬上司馬臺長城的最高點;她能忍著病痛玩遍紫禁城;她甚至能尋找到天山盡頭的小教堂去住宿……
你是怎樣認識多明尼卡芭蘭這一舉動的?它引發你聯想到些什么?請就此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②立意自定。③文體自選。④題目自擬。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襲。
提示:在完全不懂中文的情況下,獨自一人走過中國,試想,我們的學生敢做類似的事嗎?本題相對適宜于寫成議論文,作文時可由贊嘆多明尼卡不同凡響的探索精神起筆,進而聯系個人行為背后的鼓勵探索、創新的教育思想,展開有力的對比論證,剖析中國當前教育中存在的某些弊端。
作者郵箱: 13952865227@vip.163.com
[(之十三)話題作文能力分步提高材料豐富(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7.豐富校園文化標語
8.豐富的反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