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磊
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新教材的推廣使用,為傳統語文教學注入了鮮活生命力,使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不斷走向深入。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為學生創造良好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尊重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成為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內容。這適應了時代的發展,體現了對教育規律的尊重,更是我們對傳統語文教學做了痛苦反思后的必然選擇。
一、營造一種平等交流的對話氛圍,樹立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習熱情。
良好的學習氛圍在于平時的努力營造,在這種氛圍中必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對文章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教師學生互為對象,平等主動,對于文學作品,不同的接受者極易產生見仁見智的分歧,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故應激勵學生放膽而言,不苛求成熟與完善,使其平等參與到教學中來,在觀點的碰撞中閃耀智慧的光芒,讓班上的每個成員都切實感到“展覽”思想的樂趣和榮耀,尤其倡導對老師觀點的合理反叛,引發師生之間的爭鳴,使學生意識到:生未必不如師,師未必不可超越。從而消除對教師的盲目崇拜感,激發學生自尊、自信、自強,建立平等參與教學的新型師生關系。筆者在一次作文課上,先讓學生欣賞了經典名曲《梁祝》小提琴曲,然后布置了《假如梁祝結婚》的作文題,同學們一下炸開了鍋,有人認為,兩人結婚后舉案齊眉,白頭偕老。有人說,梁山泊婚后考上狀元,當了駙馬,拋棄了祝英臺,祝英臺郁悶而終,還有人說,梁祝婚后,生活困頓,每天為柴米油鹽而發愁,為雞毛蒜皮小事而吵架,結果梁山泊離家出走,祝英臺懸梁自盡。思想和智慧的火花在這里迸發,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教師此時首先肯定了同學們敢于突破既定之見敢于思辯的膽識,然后以誠摯的態度疏導辨析,令其心悅誠服,保持繼續主動參與教學進程的信心和熱情--這正是實行教學民主,營造良好氛圍的關鍵點,在具體方法上,注意1、對學生發言的評論切忌空泛,力求針對性和順應性,即點出其發言的與眾不同處,并予以鼓勵2、對不同層次的發言,用相應處理法:完善者許其一花獨放,有缺陷者嘉其優,補其缺,失敗者,褒其努力,析其悖謬,使之求知欲長存。
二、營造一種“文氣”濃一點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語文教師要將學生從數理化的題海中拉到語文的殿堂,就必須引導學生對語文從整體感知、領悟去感受課文蘊含的美,去領略動人的情,要在課堂內外營造語文教學的“文氣”氛圍,教師的授課語言非常重要,試想學生對語文本來就不太感興趣,覺得沒什么可學的,上課內容又枯燥。如果教師授課語言粗陋膚淺、塞滯晦澀,學生在課堂上更是呵欠連天了;反之,教師滿腹經綸,才氣橫溢,授課時,宏論滔滔,妙語連珠,讓學生如飲甘醇,定會極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筆者經常聽到說某某學生因為喜歡某位老師的聲音,欽佩某老師的才情,嘆服于某老師的口才,而刻苦學習這門功課。具體而言,教師的授課語言要有繪聲繪色的形象性,達意及情的準確性,辭約意豐的簡明性,和諧悅耳的音樂性,嚴密準確的邏輯性,教師用這種語言描景狀物,述說人事,說明特征,品味詩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筆者曾聽過一位女教師講授《明月幾時有》,整堂課,她的話語不多,但是她那圓潤的嗓音,抑揚頓挫的聲調,卻牽動著在場所有師生的心,所有的人都被她帶入了蘇東坡筆下那個空靈的世界,隨著詩人的情緒時悲時喜。
三、營造一種協作學習的氛圍,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主體,必須愿學、樂學、而且能學會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效率。而語文學科的特殊性,語文知識的復雜性、多樣性,使得教師一時的失誤,都可能導致學生厭學語文,這種厭學情緒一旦蔓延到語文教學過程中,會導致語文學習效率的下降。而同學間的協作學習,盡管比起教師的教法指導不是權威性和系統性,但同伴間交往的平等性、互補性對于學生特別有吸引力,他們可以自發的互相模仿交流。因此適當的采用協作學習的方法,來提升學生的成就感,獲取自尊心,可以讓學生在平和的心境下,自主地盡最大努力學好語文。協作學習可采用多種方式:1、同桌式學習。兩人一組是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如果是背誦或默寫之類的語文練習,這種分組最合適了,它可以互相合作、幫助,特別是可以延長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效注意力集中時間,提高學習效率。2、三人小組式:在協作學習的過程中 ,三人必須相互檢查,在每一語文練習形式上必須有另外兩人的簽名,以證明經過了檢查,另外相互督促也是 一種附帶的好處。關于向教師請教問題,有一條原則必須遵守,除非三人有同樣回答不出的問題,否則不可以問老師。3、小組間競爭:個人競爭可能會產生敵意,而在小組間競爭則會更好激發團隊精神,培養良好學習風氣,更強合作意識。如果再加以適當激勵機制,則效果會更好,如比一比哪組作業完成得既快又好,哪組學生朗讀課文感情最好,哪組學生作文能力最強。上述的各種協作學習方式,目的在于以良好的學習氛圍來幫助學生進行反思性學習,發展好奇心和求知欲。時間長了,他們的自尊心、自信心逐漸樹立起來了,他們最終能自覺發展自己的學習天賦,此時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就不再是空話。
四、營造一種平等的“評學”氛圍,讓學生感受到主動參與評學的自豪感。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最高裁定權,卻忽視了學生的自評與互評,實質上也是漠視了學生主體能動性的一種表現,尤其當學生的自覺意識得到高度強化,內在的進取熱情已得到激發。整個身心已沉浸在積極主動的最佳學習狀態中,教師就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審慎地把學生的自評與互評權交還給他們,激發其活躍的主體意識,感受班集體內平等與和諧的自由氛圍。筆者在平時教學過程中,經常把諸如抄寫默寫背誦等客觀型作業交給學生自檢互評,取長補短。學生在評改別人作業時,既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信任,同時也感受到當一回老師的快樂,同學在互評作業時,態度認真,仔細糾正,往往能把老師都忽略的小問題都發現,效果極佳。而且,記憶中的知識便又復習了一遍,一舉兩得。對于作文的評改,筆者也經常“放縱”,具體做法為:將本次作文評分標準板書在黑板上,然后以小組為單位,按標準互評,教師巡回指導。之后,由各組推薦出一定比例優秀作文,由作者登臺朗誦,最后師生一起復評,決定優劣,選出最佳作文。很多時候,當熱烈真誠的掌聲伴著笑聲,在教室里回蕩,所有同學都陶醉在這嚴肅又活潑,和諧與民主的氣氛中,眼神中閃爍著主動參與評改的自豪感。
作者郵箱: hl730823@yahoo.com
[營造良好氛圍,提高語文素質(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慘淡經營造句
6.淺談高中語文素質教育論文
9.文秘專業素質知識
10.素質拓展活動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