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文章】
青島三十三中 崔顯升
說起寫“我”,有些人認為好寫,理由是對自己熟悉,可寫的事情很多,也能準確把握住自己的個性;也有些人認為并不好寫,原因是由于對自己太熟悉了,以致于理不出頭緒,不知從何寫起,甚至不能突出自己的個性。“我”這類作文究竟怎樣寫才好呢?
要寫好“我”.這篇文章,關鍵之一就是要寫出自己的獨特個性。每個人都有一顆富有感情的心靈,也總喜歡把自己的驚奇、愛心和聯想想象投射到進入自己心靈視野的世界上的每一個事物上去。自然界和社會界的變化,在人們的心靈世界中彈奏出難以估計的心靈之曲、生命之曲。每個人都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其個性決定了他看世界的方式,決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的豐富與復雜,決定了他對這個世界的感受必然與眾不同,也決定了他以怎樣的語言文字來表述自己表述這個世界以及自己與這個世界的聯系。當人們用自己的心靈去閱讀外界世界的時候,外界世界才真正成為自己心靈中所特有的世界。
因此,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我”,都是獨特的“這一個”。因為每個人的個性愛好、情感體驗以及人生感悟等各不如同,甚至截然相反。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只要認真審視自己,你一定能寫出一個有真情實感又與眾不同不同的“我”。
要寫好“我”這篇文章,關鍵之二就是寫真實,抒真情。因為真實是文章的生命,真情是文章的靈魂。寫文章時,作者應注意寫出事件的真實性,讓人感到它符合生活常理,同時也應注意將自己的真情自然流露于對事件的敘述之中,寫出事件發展過程中對自己的心靈觸動、刺激最強烈烈的一瞬間。比如有一名學生以《做我自己》為題寫了一篇文章,以“我能行”“我真棒”“我努力”“我還差點”串聯文章,告訴人們:做我自己,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美德,它讓你明白,自己很平凡,也很優秀。
要寫好“我”這篇文章,關鍵之三還在于善于打破常規思維,以奇制勝。寫文章時,我們應該充分調動我們求異思維,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從而發他人所未發,寫他人所未寫,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我”的有些特點,在別人身上也有,不寫;“我”做的某些事說的某些話,別人也做過說過,不寫。要寫就寫別人沒有寫過或很少寫的內容。只要平時注意觀察反思,做生活有有心人,這一點并不難做到。比如有一篇作文《我的傳統情結》,開頭由中西式婚禮寫起,接著就寫到冰紅茶、冰綠茶,然后又寫到了語文課上學的《蘇州園林》,進而想到中西園林建筑的不同,然后卻又突然轉到了對女性的審美上,寫到中西繪畫中西詩詞,寫到職業的選擇……但無論寫什么,作者都沒有忘記“我的傳統情結”這個主題。文章結尾更以“那簡直就是一個夢”一句顯示出了作者非凡的構思。這樣的文章,沒有相當寬的知識面,和超凡的構思,恐怕是難以寫好的。
文章的寫作角度要求新穎。一般人寫的是現在的我,真實的我,而寫未來的我、虛幻的我就比較新穎。你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個馳騁疆場的戰士或將軍,也可以是一個默默耕耘的人民教師或園丁,你也可以是一個埋頭苦干的工人或農民,也可以是一個白發蒼蒼正在伏案研究的科學家……但想象應當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點出發,未來的我應當是現在的我的自然延伸。
一般人選擇自己的一個或幾個特點來寫,或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而你如果借助于夢境、幻覺等形式寫真我與假我或真我與假我的交流,寫新我與舊我或新我與舊我的沖突……就比較新穎。比如有一篇學生作文《我擁有了財富 但我缺乏快樂》,題目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文章前半部寫“我”如何如何擁有了財富,后半部寫“我”如何如何缺乏快樂。文章是從“我”的視角以“我”的口吻來敘述議論的:瘋狂掠奪地球自然資源終于成了地球的主宰,導致人類面臨著滅頂之災的是“我”;而企圖拯救被貪欲推向深淵的人類家園的也是“我”。文章開頭說“公元3002年”,表明這是一篇想象作文。它的可貴之處,就在于它寫出“我”靈魂深處的矛盾,暗示著當今世界人類思想與行為的深刻矛盾。
一般人是以“我”的眼光寫我,而以別人的眼光寫我就比較新穎,比如:爺爺奶奶眼中的我、爸爸媽媽眼中的我、老師同學眼里的我、日記里的我……
一般人寫我是怎樣怎樣一個人,有著怎樣的特點,或概括地寫,或具體的寫,而你如果展開聯想與想象,把自己幻化成風雨雷電花鳥草蟲,站在在另一事物的角度來回視自己,觀照自我,就更能酣暢淋漓地宣泄自己的情感。
【學生例文】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青島三十三中柳風文學社 董鵬
年少輕狂,把日子踩在風上過,盡心盡力的詮釋著一種不羈。而現在,告別了天真爛漫,告別了曾經七彩的夢,迎來了的卻是一縷縷憂愁繚繞在心頭。少年的天真就像一架架紙飛機從頭上慢慢劃過。少年的爛漫猶如天邊的一道彩虹,泛著耀眼的光輝然后慢慢消失。現在的心情就像一杯白開水,平淡無味。
曾經狂傲自大的我,揚言給自己一個支點就能撬起整個地球;曾經假裝成熟的我,坐在咖啡廳里細細品嘗著咖啡的苦澀;曾經浪漫的我,走在雨季的小巷里,合著連綿的小雨感受著孤獨與憂傷……而現在--我成熟了,我會用自己獨特的眼光來衡量事態的發展;我會學著大人的樣子,獨自在家里悠閑的品茶;我會在樹蔭下,對著小螞蟻訴說自己一天的遭遇。年少時的幻想漸漸化作一道青煙從我腦海中逝過,留下的只有平靜如水的渴望和從未有過的憂傷。陰霾的天空,偶爾有幾只鳥在悲哀,叫的你心煩意亂。那時,真的好渴望在青山綠水間營造一片自己的天地,喝幾口甘甜的山泉,然后朝著山頂大叫幾聲。
往事歷歷在目,令人浮想聯翩,就像是踩在云上那般輕柔。現在身上少了幾分孤傲,多了幾分自信,少了幾分輕浮,多了幾分穩重,能夠從容的面對著失敗,大度的接受著挫折。我完全變了,我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我”了。上蒼的慷慨教會了我什么叫容忍。曾經在海邊赤著腳丫跳浪花、拾貝殼的那個小男孩,轉眼間變成了一個風華正茂的有志青年。昨天已成為過去,青春的交響曲就像綠葉間跳動的音符,走向了大地。我就像一只大海里隨波起伏的小船,終于發現了那彼岸發著微光的燈塔。
昨天,再見了。我恨自己為什么當時沒珍惜這人生中唯一的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七彩的夢,再見了,我只有把你放在那冰冷綿長的鐵軌上,讓汽笛聲和火車的轟鳴聲帶著你遠去。日記本已經合上,睡覺的床鋪早已鋪好,調好了鬧鐘的鈴聲,我睡了。雖然窗外的霓虹燈格外耀眼,海上的夜景格外燦爛,但也不能抹平我失去少年的創傷。“我”唯一能做的就是:祝我今晚做個好夢。
【評語】
每個人都有少年時,每個也都要長大。長大中有著莫名的煩惱和痛苦,生理心理性格思想上的變化,甚至連自己也無法適應,社會角色的轉變更使自己無法適從。但長大也是快樂的,長大中更有無限的希望和憧憬。這篇文章的可貴之處,就在于恰當地寫出了作者由少年向青年轉變時的種種矛盾。
(薦評教師:崔顯升)
[我以我文鑒我心--談怎樣才能寫好我這類作文]相關文章:
1.《我選我》課件
7.我開學了日記
8.成長中的我課件
9.我選我的課件
10.我眼中的春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