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高招錄取的季節,“分數線不統一”以及“高考移民”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6月28日的《中國青年報》更是以專版的形式對此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報道和剖析。
毫無疑問,現行的凸顯地區差異的條塊分割式的高招政策確有問題。至少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錄取分數線低的地區被形象地稱為“高考洼地”。但現在的“高考洼地”卻明顯地分為兩類:一類是教育比較落后的地區,如西藏、青海、新疆、云南、內蒙古等省區;一類是教育比較發達的地區,如北京、上海。
落后地區的教育資源少、教育環境差,所以要照顧,這是一種邏輯;發達地區教育質量高、學生素質高,所以也要照顧,這又是一種邏輯--這難道不是典型的“自相矛盾”嗎?
因為我國教育水平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所以要分地區劃線。目前,這種地區劃分是以省(市、自治區)為單位的。然而,教育上的地區差異在同一個省市區內同樣存在,比如珠三角地區很發達,而粵北地區卻非常落后。而且這種情況在大部分省市區都存在。按照上述第一種邏輯,是不是也要為粵北這樣的地區劃一個保護性的低分數線呢?在廣東,廣州和深圳的教育條件最好,學生整體素質也最高,按照上述第二種邏輯,是不是還要為廣州和深圳再劃一個特別關照性的分數線呢?
落后地區有相對先進的地方,先進的地區也有相對落后的地方。比如說,青海的教育條件不好,山東的教育條件較好。但青海西寧的教育條件肯定比山東臨沂老區好得多。然而,臨沂考生所面對的山東省分數線卻比西寧考生所享受的青海分數線高出100多分,這不是太不公平了嗎?如果說照顧落后地區在思路上無可非議的話,那么發達地區也要受到特別關照簡直匪夷所思。這就好比身材健壯的大人和瘦骨伶仃的孩子賽跑,大人的起跑線卻在孩子的起跑線的前面--天下豈有這樣的道理?!
高招中的不公平其實是多層次的。就“不公平指數”來說,北京、上海等教育發達地區也享受低分數線是最嚴重的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常常被有意無意地與后一種不公平混在一起。其次是不同省(市、區)之間的“分數線不統一”,這是目前最受關注的不公平。再就是同一省(市、區)內的“分數線統一”對落后地區的不公平,這種不公平基本上被忽略。“分數線不統一”不公平,“分數線統一”也不公平,那么到底該不該“統一”呢?
歸根結底,“統一”還是應該追求的理想的目標。“不統一”是其本身的不公平,而“統一”的不公平在于受教育條件的不平等,這是兩種不同層面、不同性質的不公平。實際上,對待“不統一”和“統一”這兩種不公平,有一劑共同的良藥,即加大對落后地區教育的投入,縮小教育上的地區差距--只要差距小了,“統一”內部的不平等元素會逐步消除,而“不統一”的差距也會慢慢縮小,直至走向“統一”。
(盛大林)
[高考分數線的不公平指數]相關文章:
1.線的認識課件
2.角平分線的課件
3.指數函數課件
5.
6.拋物線的定義課件
8.關于教師黨群路線的心得體會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