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這首詞,感悟詩歌內容。
2、了解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3、體會詩人寬廣的胸懷,堅定的信心和為中華民族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
教學過程
一、 自學指導一
1、 作者:毛澤東(1893 - 1976),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北國風光,
領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立者。字潤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澤東也是杰出的詩人,有許多大氣磅礴的詩作,主要作品有《毛澤東選集》《毛澤東軍事文選》《毛澤東詩詞》等。
2、 背景;沁園春雪》寫于1936年2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毛澤東率長征部隊勝利到達陜北后,領導全黨展開了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偉大斗爭。在陜北清澗縣,毛澤東同志曾于一場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過后寫下了這首詞。
二、獨立研讀全詞,體會魅力
1、聽讀
2、自由讀
A、注音
分外( fèn ) 妖嬈( yāo ráo )
莽莽( mǎng ) 折腰( zhé )
成吉思汗(hán ) 稍遜風騷( sāo ),
B,解釋下列詞語
風流人物-- 指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
折腰-- 鞠躬 傾倒
三、自學指導二
1.總寫北國雪景的句子是哪幾句?
2.作者以“望”統領哪幾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闕中哪幾句是實景,哪幾句虛景?
4.“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詩中最能體現本詩主旨的詩行。
6.這首詞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各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四、自學指導三
1詞的上闋主要寫了什么?描寫北方雪景。
2、詞的上闋如何描寫?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總寫 雄偉壯闊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具體描寫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展開想象
分外妖嬈。
先實后虛
上闋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贊美祖國大好河山,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這首詞分為上下兩闋,能否概括上下兩闋的主要內容?上闋:描寫北國雪景,展現祖國山河的壯麗
下闋:縱論歷代英雄,抒發詩人的抱負
4、總寫北國雪景的詩句是?寫出北國雪景的特點是怎樣的?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這是一個冰天雪地的銀色世界,起筆意境極為開闊,氣魄宏大。
5、哪個字起總領作用?望見了哪些景物?
“望”字總領下文,至 “欲與天公試比高”。長城,黃河,山脈,高原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用視覺形象,賦予冰封雪飄的的北國雪景更為
具體豐富的印象,顯得奇偉雄壯。靜態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山巒的綿延起伏。動態
6、為什么后三句不屬于“望” 的范圍?從哪 個字看出?
從“須”可以看出這是想象雪后初晴的美景。
7、上闋所寫的景色可用詞中一句話概括,這就是?
江山如此多嬌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上闋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情贊美。
8、可見“江山如此多嬌”一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總結上文)
9、那么啟下的句子是?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折腰,意為“為之傾倒,為之奮斗”
10、詩人對歷代英雄的評論體現在哪個字上?
包含怎樣的感情?
惜,肯定他們是英雄,委婉批評他們長于武功、短 于文治。又蘊含后來者居上超超期歷史英雄人物的堅定自信
11、詩人的觀點是怎樣的?這體現了詩人
怎樣的思想境界?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今朝的風流人物是無產階級英雄人物。(自指)
五、精讀詩文 合作探究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原都是靜物,卻寫它們“舞”和“馳”,為什么這樣寫?給你怎樣的感受?
山”“原” 都是靜物,寫它們 “舞”和“馳” ,用了化靜為動的寫法,形象地展現了群山起伏,丘陵綿延的壯觀景致,極富動感,使人眼中的大自然顯得生機勃勃,靈動活躍。
2,惜”字領起哪些句子?有何含義?
“惜”字的豐富含義:
a、惜中含褒。肯定他們是英雄人物,同時也就肯定了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
b、惜中有貶。委婉批評了他們的不足,短于“文治”。
c、表現了后來者居上的偉大氣概。
3、“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怎樣理解?
今朝的風流人物,是新時代在文治和武功兩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偉大的抱負的人,應該是人民群眾,也應該是領導人民群眾進行斗爭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還應該是詩人的自況。這是詩人的自信和自勵,是對中國共產黨和人民大眾的歌頌,是他們決心登上歷史舞臺的威武雄壯的宣言。這是全詩的主旨所在。
六、總結點評
上闋寫景抒情,下闋評古論今,從贊美祖國大好河山到評說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過渡到歌頌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從而將議論和抒情結合起來。
七,鞏固提高
學生展開想像,用下面的句子來交流:“從課文句子---------------- ,我發現詞人毛澤東----------------”.
第二課時
一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首詞。
2、感悟詩歌內容,了解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3、體會詩人寬廣的胸懷,做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的偉大抱負和雄心壯志。
學生自讀,背誦全詞
二,自學指導一:品讀文章,思考一下問題
1、詞的上闋寫景部分由哪個字統領?統領哪幾句,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2.上闋的寫景,哪幾句是實景,
哪幾句是虛景?
3.上闋的寫景,哪幾句是靜景,
哪幾句是動景?
4. “望”字領起哪幾句?
5.“望”字可否換成“看”字?
“頓”字可否刪去?為什么?
6.上闋運用什么修辭方法?
參考答案:
1詞的上闋寫景部分由“望”字統領,統領了下面七句,作者寫了長城、黃河、山和塬。
2概括寫北方雪景--實景
具體寫北方雪景--實景
想象雪過天晴之景--虛景
3靜景:千里冰封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動景:萬里雪飄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山舞銀蛇,原弛蠟象
4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5不可。因為是登高遠眺,只能用“望”。
“頓”不可刪去,因為它寫出了變化之速,寒威之烈。
6比喻: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對偶: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
擬人:欲與天公試比高。
三,自學指導二:
1.在上下闋之間起承上啟作用的
是哪幾句?
2.“惜”字領起哪幾句?
3.“惜”字含有哪些意味?
4.下闋提到的五位帝王,詩人認為哪一位最缺乏文采?根據是什么?
,5. “引”也是個領字,到底“引”出哪些英雄人物? 他們有什么共性?
6.這首詞上下闋各寫了什么內容?各用了什么表達方式?
7.找出最能體現本詩主旨的句子,體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參考答案:
1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2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
只識彎弓射大雕
3“惜”中含有多種意味:
a,肯定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英雄,具有雄才大略,對歷史發展有過巨大貢獻。
B,批評這些英雄的不足--他們短于文治,在思想、文化方面建樹不多,個人的文學才華欠缺。
C,自信自己作為無產階級革命領袖和革命英雄,必將勝過前人。
4, 成吉思汗最缺乏文采。
其他幾位是“略輸”文采,“稍遜”風騷,而成吉思汗是“只識”彎弓射大雕。
5明確: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人物,是無數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戰功赫赫,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但他們都長于武功,短于文治.
6,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將往與今對比,歌頌了無產階級革命英雄,抒發了無產階級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壯志。
三,合作探究題目
1.“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改寫為“山如銀蛇,原似蠟象”好不好,為什么?
2,作者在下闋為什么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3,把“只識彎弓射大雕”改為“還識彎弓射大雕”怎么樣?
參考答案:,
1, 一“舞”一“馳”,用的是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騰壯烈。不僅生動地表現了群山和高原的連綿起伏的美麗形象,且化靜為動,賦予沉寂的大自然以旺盛的生命力,想象豐富,生動傳神。
2, 通過借代,指出他們共同的缺點是忽視文治,為下文歌頌無產階級英雄作鋪墊。
3, 不能。用“只”說明成吉思汗只重武功,忽視文治,批評語氣比較嚴厲。如果用還表明成吉思汗治理的內容很多。武功只是其中一部分,語氣還有些稱贊。
四,比較研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
首題為《江雪》的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
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
簡意深,請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
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么不同?
參考答案:
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內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群、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
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五,拓展訓練:判斷下列語句的修辭手法。
A比喻 B、對偶 C、擬人 D、夸張、E借代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AD )
2、山舞銀蛇,原馳蠟象。(AB )
3、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BE )
4.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BD )
5.欲與/天公/試比高( CD )
六,總結本首詞中的藝術特色:
1.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
2.動靜相襯,虛實相生。
3.用詞準確、精練,形象鮮明
全詞小結
上闋寫景抒情,下闋評古論今,從贊美祖國大好河山到評說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過渡到歌頌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的中國人民,從而將議論和抒情結合起來。
七,堂清檢測
1.《沁園春.雪》是一首______,選自_________,其中“沁園春”______ ,“雪”是_______。
2.這首詞的上闋寫______ 。其中前______句是總寫 ,“望”字統領以下_____句。另外,從“北國風光”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是______景;“須”字以下是______景,即想象____________之景。
3.詞的下闋是評論______,抒情。其中前兩句起__________作用。“惜”字領起的七句屬表達方式中的_________,后三句屬于_____________。
4.“風騷”中的“風騷”指______, “風”指______.“騷”指______。本詞中與它同義詞的是__________。
5.這首詞表達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首詞運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辭手法。
汗張
[沁園春雪 教學設計(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6.沁園春雪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