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慰祖,字悅宗,清河東武城人也。父慶緒,永明中為梁州刺史。慰祖解褐奉朝請。父喪不食鹽,母曰:“汝既無兄弟,又未有子胤。毀不滅性,政當不進肴羞耳,如何絕鹽?吾今亦不食矣。”慰祖不得已,從之。父梁州之資,家財千萬,散與宗族。漆器題為“日”字,“日”字之器流乎遠近。料得父時假貰文疏,謂族子纮曰:“彼有自當見還;彼無吾何言哉?”悉火焚之。
好學,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shù)十帙。慰祖親自取與,未嘗為辭。為始安王遙光撫軍刑獄,兼記室。遙光好棋,數(shù)召慰祖對戲。慰祖輒辭拙,非朔望不見也。建武中,詔舉士,從兄慧景舉慰祖及平原劉孝標并碩學。帝欲試以百里,慰祖辭不就。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嘗于吏部省中賓友俱集,各問慰祖地理中所不悉十余事,慰祖口吃,無華辭,而酬據精悉,一座稱服之。朓嘆曰:“假使班、馬復生,無以過此。”
慰祖賣宅須四十五萬,買者云:“寧有減不?”答曰:“誠異韓伯休①,何容二價?”買者又曰:“君但賣四十六萬,一萬見與。” 慰祖曰:“豈是我心乎?”少與侍中江祀款交,及祀貴,常來候之,而慰祖不往也。與丹陽丞劉沨素善,遙光據東府反,慰祖在城內。城未潰一日沨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門者出之慰祖詣闕自首系尚方病卒。
慰祖著《海 岱志》,起太公迄西晉人物,為四十卷,半成。臨卒,與從弟緯書云:“常欲更注遷、固二史,采《史》《漢》所漏二百余事,在廚簏,可檢寫之,以存大意。《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寫數(shù)本,付護軍諸從事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劉洋、裴揆,令后世知吾微有素業(yè)也。”又令以棺親土,不須磚,勿設靈座。
(選自《南齊書》列傳第三十三)
【注】①韓伯休,東漢人,因賣藥三十多年從不接受還價而為世人所知。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城未潰/一日沨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門者出之/慰祖詣闕/自首系尚方/病卒
B.城未潰一日/沨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門者出之/慰祖詣闕/自首系尚方/病卒
C.城未潰一日/沨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門者出之/慰祖詣闕自首/系尚方/病卒
D.城未潰/一日沨謂之曰/卿有老母宜出/命門者出之/慰祖詣闕自首/系尚方/病卒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從事”,官名。漢制,州刺史的輔佐官吏如別駕、主簿、功曹等均稱從事史。漢以后三公及州郡長官都自辟僚屬,多稱“從事”。
B. “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6歲)取字,字和名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字是為了便于他人稱謂,對平輩或尊輩稱字出于禮貌和尊敬。
C.“闕”是宮門兩側的高臺,左右各一,中間為通道。又可借指宮廷。“詣闕”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D.《史》《漢》指《史記》《漢書》,都屬于紀傳體史書。在經史子集中屬史部,而《全唐詩》《宋詞選》則屬于集部。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崔慰祖在歷史方面頗有研究,卻著述未竟。他想對司馬遷和班固的歷史著作再作注釋,因早逝未能如愿,其《海岱志》也只完成了一半。
B.崔慰祖家庭殷實富裕,仗義疏財。他的父親在梁州有很多財產,崔慰祖分給了自己的族人;別人借欠父親的錢款,他不但不索回,還將人們的租借字據全部燒掉。
C.崔慰祖有才華,不善言辭卻能服眾。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的朋友曾經向崔慰祖詢問有關地理方面的問題,他的回答有理有據,令人折服。
D.崔慰祖出身官宦家庭,為人孝順。他的父親曾擔任梁州刺史、奉朝請。父親去世后他堅持不吃鹽,在母親的勸說下他改變了這種做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料得父時假貰文疏,謂族子纮曰:“彼有自當見還;彼無吾何言哉?”(5分)
譯文:
(2)好學,聚書至萬卷,鄰里年少好事者來從假借,日數(shù)十帙。(5分)
譯文:
答案:
10.C
11.B(解析:女15歲取字)
12.D(解析“他的父親曾擔任梁州刺史、奉朝請”,應為“他的父親曾擔任梁州刺史”,擔任奉朝請的是崔慰祖。張冠李戴)
13(1) (崔慰祖)整理了父親生前時有關的租借文書憑證,對族侄崔纮說:“那些人有了錢,自然會歸還我;如果他們沒有,我又能說什么呢?”(關鍵詞語假貰”“ 見”“何言”各1分,句意2分)
(2)(崔慰祖)愛好學習,收藏書籍達到萬卷,鄰居中有愛學習的青年都相隨著來向他借書,每天借書達到幾十卷。(關鍵詞語“年少好事者”句式、“來從”、省略的主語補充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崔慰祖,字悅宗,是清河郡東武城人。父親崔慶緒,永明年間擔任梁州刺史。崔慰祖脫去布衣做官擔任奉朝請。父親亡故后他不再吃鹽,母親說:“你既沒有兄弟,也沒有 子女。遇大喪不滅孝的本性,只是不應進食美味佳肴罷了,怎能斷絕吃鹽呢?我現(xiàn)在也不吃鹽了。”崔慰祖不得已而聽從了母親的勸告。崔慰祖的父親在梁州的資產家財有千萬,他都散發(fā)給同宗的族人。家具器物都用漆寫上“日”字,這種有“日”字的器具,流散到遠近各地。崔慰祖整理了父親有關的租借文書憑證,對族侄崔纮說:“那些人有了錢,自然會將借去的歸還我;他們如果沒有,我說什么呢?”于是便將人們的租借 字據全都燒掉。
崔慰祖愛好學習,收藏書籍達到萬卷。鄰居中有愛學習的青年都相隨著來向他借書,每天借書達到幾十卷,崔慰祖都親自取出給他們,從來沒有推托過。崔慰祖擔任始安王蕭遙光的撫軍刑獄,兼記室。蕭遙光喜歡下棋,多次召崔慰祖來對弈。崔慰祖總是推辭說下得不好,不是初一、十五就不來拜見。建武年間,詔令各地舉薦才士,崔慰祖的堂兄崔慧景推薦崔慰祖和平原郡劉孝標同為飽學之士。齊明帝想讓他管理一個方圓百里的小地方,以測試他的才能,崔慰祖推辭不就職。國子祭酒沈約、吏部郎謝朓曾在吏部省中聚集很多賓客好友,每人都向崔慰祖詢問十幾件地理方面不熟悉的事,崔慰祖口吃,語言不華美,但回答得有根有據具體而且精準,滿座賓客都稱贊而且心服口服。謝朓贊嘆說:“假如班固、司馬遷再生,也不能超過他。”
崔慰祖出賣自己的住宅,要價四十五萬,買的人說:“能否減點價?”崔慰祖說:“確實不同于韓伯休,怎么容許有兩種價格?”買的人又說:“你只管標價四十六萬,一萬錢是送給你的。”崔慰祖說:“這難道是我的心愿嗎?”崔慰祖年輕時和侍中江祀是交情很深的朋友,等到江祀顯貴了,常來問候他,但崔慰祖不去他那里。崔慰祖和丹陽縣丞劉沨一向要好,蕭遙光占據東府造反時,崔慰祖正在城內。在城池還沒有被攻下的一天,劉沨對崔慰祖說:“你家中有老母親,應當趕快出城去。”于是命守門人放他出去,崔慰祖(出城后)就去朝廷自首,被囚禁在尚方,病死。
崔慰祖著有《海岱志》,記載了從太公時起到西晉時止的人物,寫到四十卷,完成了一半。臨死時,寫信給堂弟崔緯說:“常想再注釋司馬遷、班固兩人的歷史著作,已搜集到《史記》、《漢書》遺漏未載的二百多件事,放在櫥柜竹箱中,你可以整理好寫出來,以保存它的大意。《海岱志》確實不夠完善詳細,你可抄寫幾本,交給護軍各位從事每人一本,也給朋友任防、徐寅、劉洋、裴揆等,讓后世的人知道我稍微有些清高的事業(yè)。”又囑咐讓棺材直接靠近黃土,不必用磚砌,不要擺設靈位。
[崔慰祖,字悅宗,清河 文言文閱讀題答案及原文翻譯]相關文章:
6.宗儀與文言文翻譯
10.狼文言文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