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檢查學生對本課知識的掌握,查漏補缺告誡學生勿做諱疾忌醫的人
重點 檢查學生對本課詞語的掌握,查漏補缺
難點 個別語句的理解
教具 多媒體 課本
學具 課本 筆記本 多媒體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 解釋下列加橫線的詞語。
1.不治將益深 將:________ 益 :________ 深:________
2.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還: ______ 走:_______
3.桓侯故 使人問之 故:_______ 使:________
4.湯熨之所及也 湯:________ 及:_______
5.臣是以無請也 是以:__________
6.使人索扁鵲 索:__________
7.火齊之所及也 齊:___________
8.立有間 間:__________
9.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之:_______好:________
10.桓侯不應 應:__________
11.居十日 居:__________
二、簡答。
1.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這則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蔡桓公屢次拒絕扁鵲的善良勸告,表現了蔡桓公什么心理狀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4. 簡要介紹本文作者 及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
5.給本文劃分層次。
三、閱讀: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候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候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蔡桓公為什么多次拒絕扁鵲給 他治病?(3分)
6.扁鵲先說“君之疾”,后說“君之病”,如果把這種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規律性的東西,那么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區別?(3分)
7.用下列成語各寫一句話:(2分)
病入膏肓:
諱疾忌醫:
8.文中蔡桓公自稱為“寡人”,扁鵲稱蔡桓公為“君”,你還知道過去對皇上有哪些稱呼?(無論中國還是外國均可)(2分)
四、閱讀訓練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 “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 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給文中加點的字注音正確的一項是
A還xuán B腠zòu C湯tāng D齊qí
2、翻譯劃橫線的句子
3、用原文填 空
⑴第四次見蔡桓公,扁鵲為什么“望桓侯而還走”?
⑵體現桓公固執、自以為是形象的句子是
4、本文說明的道理有以下四種理解,請選出最妥當的一項。
A說明扁鵲醫術高明,是我國古代的名醫
B說明扁鵲治病救人,有高尚的醫德
C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不能拒 絕批評幫助。
D告誡人們過分驕傲自信而不想念群眾是錯誤和危險的。
5、由本文內容演變成的一個成語是______
6、拓展填空
忠言________,良藥_________。
學生思考
生說:“他具有創造性思維”
學生 思考回答
學生識記
學生思考識記
學生讀課文思考
學生回答
學生歸納總結
教學后記
將俗語、名言警句的積累貫穿于練習中,使教育潛移默化。
惜緣
[扁鵲見蔡桓公 導學案設計(北京版七年級上冊)]相關文章:
1.《談中國詩》導學案
10.開學第一課安全教育導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