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心理描寫作文教學課堂反思(七年級)

發布時間:2017-10-28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在2015年的12月上旬,我對七年級(3)班進行了心理描寫的作文指導課,獲得了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這作文訓練談談我的教學反思。

進行此次作文訓練的依據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說到運用語言文字作文便是一個很好的體現。那如何寫好一篇感情真摯的作文呢? 

首先讓學生覺得有事可寫。寫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真情實感從哪里來呢?那就是現在生活,我們只有在仔細觀察現實生活,從生活實際出發,對現實生活進行思考,才能做到表達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但現在的學生社會經歷少,不善于觀察總結,作文時總是無材料可寫。因此,這次訓練,我便在作文教學課堂中師創設了一個特定環境讓他們體驗:教師表情嚴肅地讓一位表現不錯的學生站上講臺,數十秒之后讓他回座位。從而引起大家的猜想,也使得學生都心有所想,讓學生有事可寫。

由此可見,教師利用課堂,設置情境從而引導學生留心生活,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積累素材是寫好作文的重要途徑。讓學生充分認識現實生活,讓他們體驗生活,不但能有效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而且能讓學生把自己的真情實感通過自己的筆墨描繪下來。因此,我們平時應該多引導學生去參與社會活動,仔細觀察,認真尋找其中的素材,那么他們的習作一定會絢爛多彩。

其次,課堂作文教學不必做到面面俱到。在以前的作文訓練中,我們教師往往會要求學生在文體、立意、謀篇、譴詞造句等面面俱到,且字數一般不得少于600字。但是,這樣的要求卻并不一定能收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因為大多數學生完成這樣的一篇作文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而作文指導就沒有了側重訓練點,訓練重點又不突出,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難以提高;并且,每次作文要求面面俱到,學生很難取得成功,受到老師的表揚。長此以往,在多次失敗的打擊下,學生就會對作文產生厭倦、害怕甚至對抗的心理。在這種消極情緒的支配下,又怎能寫出好作文呢?因此,在作文訓練中我們最好進行某一方面的訓練,希望學生能片段的訓練,在多次整合,寫出一篇上好的作文來。  

這次我只從“心理描寫”一個方面對學生有所側重的進行訓練,確實受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指導學生表現情感中,我選取了細節描寫的其中一方面--心理描寫,進行訓練。從中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領悟能力,讓他們從中學會獨立表達,寫出發自內心的話語。在課堂上教師再引導心理描寫幾種方法。事實證明,這節課下來,學生有內容可寫,很好地訓練了他們的心理活動與表達能力。課后,有許多學生表示對這樣的指導印象深刻,說這樣寫作文簡單多了,也十分有趣。

再次,反復練習同一篇文章,使學生過的通過反復的推敲完善自己的作文,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切入點。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引用的大量例子都來自于學生非常喜歡的作品-《心聲》,讓學生找到依據。另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把第一次的佳作給大家欣賞,其中諸美花同學的作文雖中規中矩,卻勝在能夠學以致用,為中下層的同學起到典范的作用;另外,諸俊樂本身是情景創設的主角,他本人心理描寫的呈現,并加以教師精確適當的進行分析講解,能更好地讓其他學生學習揣摩人物的心理的方法。學生的寫作成就鼓舞了其他學生的寫作熱情。許多學生紛紛表示:那節課我也想到了很多,繼而實現學生的再次修改了自己作文的欲望。面對此番喜人的局面我及時對學生鼓勵、多表揚,不說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自信心的話;并明確要求學生的作文中不求完美,但求有獨到、閃光之處 。

總的來說,這次訓練教學環節是較有條理的,作文課堂時間(兩節)把握得較好。在這次教學活動中,我最滿意的就是在訓練前的情景創設:在導入時,我迅速而有效地創設了一個十分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情景,順利地訓練了其中一個心理描寫的方法;并使學生通過這個情景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課后我想,要使課堂引導更具藝術性,語言引導上還得下功夫,不過這次還是相對滿意自己的表現了。

通過這次的作文指導,學生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即“通過練習丶掌握心理描寫方法提高寫作的能力,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我看到了學生的作文水平上的巨大潛力,從而也重燃了我對作文教學的信心。當然,在指導過程中還有幾個別的同學對心理描寫的各個角度混淆,對“夢幻描寫”想象得不夠合理。希望在以后的作文中能慢慢地指導,使他們不斷進步。

    總之,寫好作文的方法技巧還有很多,在這里我只是簡單地談談我的一些想法。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對語文教師的要求也更加嚴格、全面。希望與我一起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作文的新生之路。

 

曾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