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5-8
林承雄
這首詞寫于蘇軾被貶黃洲期間。
上闋寫自己在月下獨步的孤獨寂寞的情形。一輪殘月高掛梧桐疏落的枝椏上,夜已深沉,人聲寂寂,這兩句寫景為下文幽人的出場作了背景的渲染,這種氣氛是格外的凄清落寞。其中,“缺”、“斷”兩字一則繪形,一則傳聲,傳達出無限的遺憾、惆悵、茫然若失的味道。“誰見幽人獨往來”,一聲驚問,令人可以窺視到詞人內心的無比寂寥;“幽”、“獨”兩字,情蘊其中,力透紙背。“縹渺孤鴻影”,既是詞人的顧影自憐,又是詞人的竭力解脫。他情不自禁把自己想象成一只落單的孤雁,飄逸空靈的形象中寄托的是個人宦海沉浮的辛酸苦辣。蒼茫的天穹,朦朧的月華,蕭瑟的梧桐,寂然的更漏,孤獨的彷徨,翩躚的遐思,幻滅的理想,構成了一幅意境憂傷迷離的畫圖。“這次底,怎一個愁字了得?”于是詩人在這殘月當空之下索性盡情放飛自己的思緒,他想在這縱情的遐想中暫且忘懷人生的所有不幸。
下闋扣住孤鴻這個核心意象來鋪展筆墨,移情于物,化物為我,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孤鴻的內心世界。這其實是詞人換一個角度對自我進行一次觀照,一次審視。“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承上闋的“幽”、“獨”兩字,寫了孤鴻的一路風雨兼程而形單影只難歸宿、怨憤滿腹而無人可以傾訴的凄愴。一個“驚”字起頭使整首詞至次掀起了情感的波瀾,暗示了人世風波險惡,起起伏伏,無法逆料。“卻回頭”勾起對往昔崢嶸歲月的回憶,個中滋味,不堪回首。“有恨無人省”寫盡了孤獨的痛苦。“揀盡寒枝不肯棲”,更盡交代了“無人省”的原因,這只桀驁不馴的孤鴻矢志不渝地堅持著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愿像其他鳥兒那樣輕易的就放棄了自己的追求而隨波逐流,他志懷高潔,千挑百揀,尋尋覓覓,卻始終找不到詩意的棲居之處,這又倍增其“恨”,而更讓人絕望的是“眾里尋他千百度”之后的那個叫人斷腸的悲劇結局,那就是“寂寞沙洲冷”。本來是“良禽擇佳木而棲“,到如今,非但佳木難尋,即便寒枝也叫人失望,孤傲不羈的他只好流落在寂寞凄冷的沙洲。“寒”、“冷”二字透露出詞人內心深處的無比頹唐、絕望,它難免有一種消極的厭世的色彩。
這首詞其實是詞人政治失意后發自肺腑的號叫。因此盡管詞人試圖想移情于物,但是又無法控制內心強烈的波動,想要含蓄但又隱忍不住,因此就要不厭其煩地反復用上一些比較直觀的冷色調的詞語來加以強調,像“幽”、“獨”、“驚”、“恨”、“無人省”、“寒”、“寂寞”、“冷”等等,這樣就多少顯得直露了一些,而也正是這么一種不假粉飾的率直,分明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一個封建士大夫杰出分子的人生際遇,聽到了一個秉持個人操守不與流俗合污的讀書人的良心的吶喊。
[一曲絕望的號叫--蘇軾《卜算子 黃洲定慧院寓居作》欣賞(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1.宋朝蘇軾在黃洲的詩詞
2.如皋定慧寺導游詞
3.院運會跳高加油稿
5.東至仙寓山導游詞
7.關于人文院公共事務中心社會實踐報告
9.卜算子的讀后感
10.卜算子·詠梅優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