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先
教學目標
1、了解和領悟羅曼羅蘭的英雄觀。
2、聯系實際,領略本文深遠的現實意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了解和領略羅曼羅蘭創作《名人傳》的意圖。
2、透徹理解文中意味雋永的語句。
教學方法:點撥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
讓每個同學說說自己最崇拜的偉人的名字。于是,將出現許多偉人的名字:秦始皇、拿破侖、孔子、馬克思、李白、曹雪芹、莎士比亞、牛頓、愛因斯坦。(注意區分偉人與明星)
把這些名人分為四類:治國安邦的政治家,改造世界的思想家,塑造靈魂的文學家,造福人類的科學家。然后提醒同學們,至少還有一類名人非常值得大家崇拜,那就是追求完美的藝術家,像音樂家貝多芬、雕刻家與畫家米開朗琪羅。
今天就來學習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序》。
預習檢測:
1.羅曼羅蘭(1866-1944) 國作家,音樂評論家。20世紀初,他寫了幾部名人傳記:《 傳》、《 傳》)和《 傳》,三傳合稱為《名人傳》。 羅曼羅蘭在寫《名人傳》的同時發表的長篇小說《 》,被高爾基稱為"長篇敘事詩與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1915年,羅曼羅蘭被獲得 文學獎。
作者詳細介紹:
羅曼羅蘭(Romain Rolland,1866-1944)法國作家、音樂評論家。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國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鎮克拉姆西。15歲時,隨父母遷居巴黎。1899年,羅曼羅蘭畢業于法國巴黎高等師范學校,通過會考取得了中學教師終身職位的資格。其后入羅馬法國考古學校當研究生。歸國后在巴黎高等師范學校和巴黎大學講授藝術史,并從事文藝創作。這時期他寫了7個劇本,以歷史上的英雄事件為題材,試圖以"革命戲劇"對抗陳腐的戲劇藝術。
20世紀初,他的創作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羅蘭為讓世人"呼吸英雄的氣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樹碑立傳,連續寫了幾部名人傳記:《貝多芬傳》(1903)、《米開朗琪羅傳》(1906)和《托爾斯泰傳》(1911)等。同時發表了他的長篇小說杰作《約翰克利斯朵夫》,該小說于1913年獲法蘭西學院文學獎金,由此羅曼羅蘭被認為是法國當代最重要的作家。1915年,為了表彰"他的文學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繪各種不同類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對真理的熱愛",羅蘭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兩次大戰之間,羅曼羅蘭的創作又一次達到高潮,1919年發表了寫于1913年的中篇小說《哥拉布勒尼翁》,1920年發表了兩部反戰小說《格萊昂波》和《皮埃爾和呂絲》,1922至1933年又發表了另一部代表作《欣悅的靈魂》。這一時期還發表了音樂理論和音樂史的重要著作七卷本《貝多芬的偉大創作時期》(1928-1943),此外還發表過詩歌、文學評論、日記、回憶錄等各種體裁的作品。
羅曼羅蘭的藝術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質樸的文筆刻畫了在時代風浪中,為追求正義、光明而奮勇前進的知識分子形象。在提到藝術風格時,羅曼羅蘭表示,除了"誠懇"二字,他不希望別人承認他有什么別的優點。他是一個有廣泛國際影響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了不屈的斗爭。
2.《〈名人傳〉序》開頭題記引用了貝多芬的一句名言:"我愿證明,凡是行為高尚與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有什么作用?
答案
1.法 貝多芬 米開朗琪羅 托爾斯泰 約翰克利斯朵夫 諾貝爾
2.暗示文章的主題。不甘平庸的人都要擔當患難,凡擔當患難必須善良高尚。
正文閱讀引導:
一、引言:在《〈名人傳〉序》開頭有一句貝多芬的名言:"我愿證明,凡是行為高尚與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由此推知,《名人傳》是一本什么書?
《名人傳》應是一部諸多"不幸的遭難者"依靠良善心靈與高尚品格,戰勝災難過程的一本書
二、《〈名人傳〉序》主要闡述了什么哲理?
明確:人生常遇患難,偉人產生于患難,形成于超人的奮斗;良善的心境、高尚的品格與頑強的毅力是進行超人奮斗的前提。
三、第一部分(1-3)寫作《名人傳》的時代要求---應時代與斗爭的需求,寫《名人傳》獻給受難者。
1、作者認為,現實的歐洲是一個平庸的時代,"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作者這樣評價歐洲,并不是指歐洲當時的工業水平、生活質量、科學、藝術成就等方面,而是特指作者界定的精神亡的"自由"。作者認為歐洲已經沉陷于"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的氛圍中,功利主義的盛行已經"窒息"了歐洲的生命。人人追求功利,造就了一個平庸、沉重的時代,這是像作者這樣崇尚精神、鄙視物欲的藝術家所不能容忍的,他已經感到"周圍的空氣多沉重",無法呼吸。
再看看和自己一樣"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他們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呢?他們的生活是"一場無日無之的斗爭"。斗爭的對象是無形的:孤獨、靜寂、貧窮、日常的煩慮、沉重與愚蠢的勞作,耗盡了他們的精力,使他們再沒有力量反抗平庸的生活、時代。更可悲的是,孤獨的他們還"彼此隔離"著,因為世俗生活的拖累,使他們不可能過多地交往,"連對患難中的弟兄們一援手的安慰都沒有,他們不知道彼此的存在。他們只能依靠自己"。誰來援助他們,誰來安慰他們,誰來帶領他們走出沉悶,擺脫平庸,得到光明和幸福?
時世需要英雄!
四、第二部分(4、5)呼喚英雄與英雄的定義,著重闡述英雄的偉大在于品格,人們從中汲取勇氣。
即使平庸的時代,也有橫空而出的英雄:畢加大佐和蒲爾民族說明英雄是不死的,是平庸所毀滅不了的。所以,作者期望:"讓我們來摧毀時間的阻隔,使英雄的種族再生。"
西方人認為上古時代是英雄的時代,上古的民族是英雄的種族。但是作者并不是抄襲這種通常的信念。他心目中的英雄,并不是古希臘智慧絕倫的思想圣哲,也不是古羅馬開拓疆土的元老帝王。"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當時的歐洲,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藝術家輩出,但是作者把他們排除在英雄之外,因為他們的成就或業績,無不與功利有關或只帶來功利上的效應。"除了仁慈以外,我不承認還有什么優越的標記",英雄是能以"偉大的品格",作為精神表率,解救民眾苦難的人。
五、第三部分(6、7)英雄的作用,主要闡述"學習最偉大者貝多芬,鼓起生命的信仰"。
這樣的英雄,是與平庸的時代對立的。平庸時代的特點,就是以功利為追求,而喪失精神上的自由。真正的英雄,以仁慈的心懷,偉大的品格,映照出自私自利的卑下世風,使人們看到生命的偉大、豐滿、幸福。
英雄往往生活在"長期的受難"中,"或是悲慘的命運,把他們的靈魂在肉體與精神的苦難中磨折,在貧窮與疾病的鐵砧上鍛煉"。正因為如此,才使他們的品格更高尚,使他們的精神更高貴,使他們的使命更崇高。人類的力量、勇氣,都集中在他們身上,"在這些神圣的心靈中,有一股清明的力和強烈的慈愛,像激流一般飛涌出來",賦予世人精神的安慰和激勵。
作者把英雄的"首席"賦予貝多芬,正因為他對時代的深刻批判和對英雄獨特的見解。
重點難點理解引導:
1、羅曼羅蘭所說的英雄與人們一般認識的英雄不同。
他說:"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 前者以智慧征服,后者靠武力統治,都是功利的、世俗的,不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他們以仁慈、品格作為精神表率,解救民眾的苦難。在此,羅曼羅蘭認為只有以心靈使自己偉大的人,才是英雄。
人們通常以成功論英雄,羅曼羅蘭認為英雄與成功不相干,英雄主要"在于成為偉大,而非顯得偉大"。
2、第二段告訴我們,英雄是不甘平庸凡俗的人,他們的斗爭總是艱難而又悲慘的。具體怎么艱難?怎么悲慘?
A他們的斗爭無日無止,看不到頭;B孤獨寂寞,沒有伙伴;C貧窮,缺少財力物力;D"沉重與愚蠢的勞作";E沒有希望,沒有一點安慰。
在這樣的情境中進行超人的努力與奮斗,是"成為偉大",而取得成就則是"顯得偉大"。羅曼羅蘭的名人觀與英雄觀是,只有在患難中擁有偉大的心靈和偉大的品格,才能成為偉大的人。
3、理解"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時間會把他們一起摧毀。"
這句話還是緊扣作者給英雄所下的定義。偉大的人格最重要,是英雄必需的品質;而沒有偉大品格的人,只是些空虛的偶像,受無知的人頂禮膜拜,滿足他們功利的愿望。
4、理解"他們固然由于毅力而成為偉大,可是也由于災患而成為偉大。"
磨難使英雄的品格更高尚,使他們的精神更高貴,使他們的使命更崇高,更能影響大眾,給大眾帶來精神上的鼓舞,所以"磨難"使他們成為"偉大"。
作者郵箱: nescafe200@sohu.com
[《名人傳》序(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名人傳的經典語錄
5.名人傳的好段摘抄
8.名人傳讀后感小學
9.名人傳讀后感.
10.名人傳讀后感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