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公司第六中學:賈紅
高中語文教材中的小說,有很多都改編成了電影電視,合理的利用這些影象資料,使小說閱讀教學與電影電視的欣賞結合起來,將語言藝術與視覺藝術有機的結合起來,這對培養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小說是語言藝術,與電影這種視覺藝術有密切的聯系,但又有所區別。小說構成的要素是人物、情節和環境,大部分小說是人物的活動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的,情節往往體現人物性格形成、發展的過程,環境是人物存在的背景,為小說提供時間和空間的范圍。電影電視是一種綜合藝術,它首先以演員的表演來展示故事情節,融合了文學,美術、音樂、繪畫、攝影等藝術的特點。并且電影電視語言具有畫面形象的確定性,而小說作為一種用文字描繪出來的文學形象,不管如何細致、具體,但它在讀者心目中仍然是不十分確定的,讀者引發的想象,可以說是各種各樣的。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寶玉、寶釵等人物,盡管作者以精妙的文學語言,把她們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但在讀者腦海里,卻都是各自根據作者的描寫所想象出來的。假如這些讀者懂得繪畫,各自用畫筆把他們畫出來,那一定是各不相同,至少是不完全相同的。這也就是我們在文學欣賞中經常所說的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要注意區分語言藝術與影視藝術的不同,應該注意不能以影視欣賞來代替語言藝術的欣賞。因為當今的青少年他們本身都是在形象藝術中長大的,如果過分的強調影視的欣賞,那么就會淡化語言藝術的欣賞,這就不能達到語言藝術欣賞的目的,在語文教學中解讀文本是關鍵,即要以影視作品作為閱讀的遷移和深化,不能讓學生過分的依賴電影電視的趣味性,而放松了對小說語言的解讀。
其一,先解讀文本,再欣賞電影電視,以此作為一種欣賞的延伸,加深對小說的理解。如在研讀小說《祝福》的環境描寫時,作者把祥林嫂的悲劇置于“魯鎮”這個“舞臺”上來演繹,“魯鎮”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在那里表現出怎樣的事態風情? 在小說的第1--2自然段對這一地方進行了描寫,是一個封閉式的社會,許多傳統習俗、封建觀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級關系在魯鎮的人與人之間被異常嚴格地遵守著。如,當“我”離開五年之后重回魯鎮時,最強烈的感覺是一切“都沒有什么大的改變”,“準備福禮”的是女人,而“拜的卻只限于男人”。另外魯鎮彌漫著濃厚的迷信氣氛,“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好運氣”,人們美好愿望寄托在對神的乞求上。學生在閱讀這一部分時,由于年代的相隔,對語言所描寫的環境畢竟很陌生,但是通過電影的欣賞,對魯鎮的環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這里人物的語言、裝束、話語以及風土人情等等,都有了形象的認識。如在欣賞話本小說《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時,學生先閱讀小說,對小說所反映的杜十娘這樣一位鮮活的妓女形象有了了解,她敢愛敢恨,為愛情舍棄一切,讀完小說后再去欣賞潘紅演的杜十娘,對小說的主題意義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對李巖這樣一個忘恩負義的花花公子的形象也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欣賞了小說《智取生辰綱》后,再看電視《水滸》連續劇,讓學生將楊志、林沖、魯智深三個形象進行比較,從中看出三個人物的遭遇、思想意識和解級出身上都不同,也就是他們的出身不同那么他們的立身行事也就不同,從中也可看出作者在塑造人物時的特點。
其二,對于難以解讀的內容,借助電影電視,可以幫助解讀文本。如在欣賞小說的語言特點時,一般注意兩個方面:一是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口語化,二是小說的敘述語言,帶有作家本人的語言風格。有的小說從語言上較難理解,可通過畫面來幫助理解小說的內容。使小說的內容更加形象。在引導學生欣賞小說《阿Q正傳》時,由于魯迅的敘述語言不容易理解,尤其是小說的序言部分,關于給阿Q起名的一節,但是學生看了電影就很容易理解,電影改編的很好,將這一節由演魯迅的演員自己敘述,并穿插了阿Q的表演,學生很容易理解。并且很容易理解了阿Q 妄自尊大的性格特點。再者電影中阿Q個性化的語言被演員嚴順開演繹的惟妙惟肖,學生很容易理解小說幽默夸張的語言特點。
其三,將小說的原本與改編進行比較欣賞,可以培養鑒別能力。因為小說在改編成電影電視時,要受到當時背景的影響,也受到改編者對原作的理解,因此電影電視的所展現的內容是經過了演員,導演、美工的再創作,它與原作有時有著很大的區別。如《祝福》在改編時已經融入了當年中國階級斗爭年月的痕跡,如小說中是大伯子來收屋,可是在電影中改成了當地的地主來逼債,最后賀老六在阿毛被狼吃掉,又在債主的逼迫之下悲慘的死去,當然這里的改編一是為了增添劇情的悲劇性,二是顯示階級剝削的殘酷性。另外祥林嫂去砍門檻的情節,也是電影改編者加進去的,課文后的練習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題,對這一情節的改編是否合理進行評判,這一練習體現了編書者的這一意圖,將計就計讓學生去理解,即培養了學生理解問題的能力,又提示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結合當時改編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去理解改編的是否合理。還有電影《祝福》中話外音的運用,更好的突出了原著的主題。如電視劇《紅樓夢》在改編時,對原作的改變較大,并且參照了幾種版本,高中教材有《林黛玉進賈府》,教學時主要是引導學生賞析作者精彩的語言藝術,并通過學生看電視劇,領悟電視劇改編者的意圖,并比較電視的改編和讀原小說有什么不同,尤其是可比較演員表演與原著的描寫,目的是更好的解讀文本。其實在引導學生賞析了小說原著后,再看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學生說,有的地方沒有看小說過隱,學生從中感受到,小說中的很多東西是演不出來的,要通過語言來品味,尤其是象曹雪芹這樣的語言大師的作品。如在引導學生欣賞《水滸》中《智取生辰綱》這一回目時,學生了解到中國章回小說的特點,是具有古白話的特點,因為它是在宋元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且具有說書人的語言特點,比如在敘述吳用七位好漢最終是怎樣把蒙汗藥放到酒桶里的過程,是在最后在道出謎底,突出了中國古代小說靠情節取勝的特點,讀后給人一種特殊的美感。可是僅看電影就不能體會古典小說的這種特點。
作者郵箱: jiahong9191@yahoo.com.con
[怎樣使小說閱讀教學與電影電視欣賞有機結合起來(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
2.
3.微觀小說短篇欣賞
4.
6.教師閱讀教學教案
9.高等有機化學教案
10.閱讀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