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一中 李林
為什么我國的學生獲國際奧賽的不少,可獲諾貝爾獎的卻至今尚無?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而學生的創新意識較差卻是一個誰也不能否定的重要原因。那么我國學生的創新意識何以會差呢?帶著這個沉重的問題,我們對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了反思。
一、 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了博得親朋好友的贊許,從小就對孩子進行“規矩強化訓練”。
初為人父母者總是對孩子的將來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將來能成名成家,希望孩子的成功能彌補自己的諸多的遺憾。于是就披沙淘金,從幾千年的文化沉淀中尋找成功的經驗和人生的價值取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边@本無錯,只是我們的祖先所強調的“讀書至上”不幸全被家長們拿來啟蒙自己的“希望”,對“上品”趨之若鶩。書上怎么說的,只需要你拿來灌輸給孩子,只要孩子能“鸚鵡學舌”一番,便可以博得一個“聰明”的夸獎;再加上社會又總是欣賞那些聽話的孩子并譽之為“好孩子”。所以家長們也就對孩子從小進行“聰明加懂事”式的教育。
其實,小孩的頭腦中總是盤旋著許多莫名其妙的新想法,而大人們出于上述價值取向,總慣于認為這些想法荒唐可笑,不屑一顧,甚至橫加干涉。例如,在大人和客人談話時,小孩子受某句話的啟發,內心一陣沖動,就想站起來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時,他常常會招來一頓訓斥:“坐下!別插嘴!”大人們也許沒有想到,一個頗有天分的未來發明家就在這樣的訓斥聲中被扼殺了。
二、 教師的經驗教育,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惟經驗是從”的種子。
我們的學校教育大多還注重于對已知知識的傳授,特別是在升學率的影響下,往往把教參上的答案作為唯一正確答案。忽略了創新意識的培養。比如,一位老師在“科技”課上告訴小學生們,硫酸是一種腐蝕劑,能夠除掉鐵銹,恢復鐵器光亮的表面:但是,如果不小心把硫酸滴到了衣服上,就會燒出一個洞。
樂樂聽了老師的課,就用硫酸擦一只生銹的鐵勺,果然擦得锃亮,得到了媽媽的夸獎。于是他心里想:“老師真是了不起,聽他的話,就能嘗到甜頭!”
奕奕也聽了老師的課,卻故意把硫酸滴到自己的衣服上,結果衣服上燒出了一個洞,挨了爸爸的一頓訓。于是她心里也在想:“老師真是了不起,不聽他的話,就會吃苦頭!”
對于弱小而且無知的兒童來說,家庭、學校和社會都是不可抗拒的外在力量;這些力量用一系列的“必須做......”、“應該做......”、“不能做......”來教育兒童: “必須先完成作業再去踢球......” 、“應該給老年人讓座......” 雖然這些良好的習慣教育并沒有錯,但是一旦走向極端,就等于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性萌芽。
事實上,在有些場合,當后天教育與兒童的自然天性發生沖突的時候,兒童也會以各種方式加以反抗,但反抗的結果往往是以兒童的失敗告終,這從反面又教育了兒童:權威的力量是不可逾越的,只能無條件地遵從。于是,孩子的創造性就不得不冬眠,以至于漸漸消減。
三、創新意識的消減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從不敢反抗,進一步到根本想不起來去反抗......如此久而久之,在兒童的思維模式中,由教育所造成的權威定勢就最終確立下來了。這個過程也就是兒童的成人化過程和社會化過程,每個人都要經歷這種過程,從沒有例外。想一想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學生,你就不難發現,其影響之深,危害之大。
1.課堂教學上創新意識的消減,僵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使得我們的學生日漸形成循規蹈矩,墨守成規的習慣,使得本該生龍活虎的學生變得萎萎縮縮對問題喪失了自己的看法。更可悲的是,我們老師偏又把這類學生作為“遵守紀律”的好學生樹為標兵。其結果自然是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這一思想。
2.學生創新意識的消減,使他們在困難面前裹足不前,缺乏應有的開拓精神。本來,在學習過程中難免遇到這樣那樣的新問題、新情況,面對這些問題,學生本應該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墒鞘聦嵣希喈斠徊糠謱W生面對新問題卻是束手無策:如果是自己做過同類型的題或者老師曾經指導過,那就好辦,如果老師從來都沒有涉及到過,那就無所適從了。在知識面前不敢越雷池一步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3、習慣勢力消減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得學生惟書本是從,不敢發表異見。事實上,古人對此早有教訓:“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學貴有疑”,當代智者也說:“流言止于智者是幸事,問題止于智者是大不幸。”可是生活中的“槍打出頭鳥”,“蟲蝕出頭椽”的教訓使得他們“人家騎馬咱騎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甘居中游。
當然,我們決不是說,一講創新就不要紀律了,就可以為所欲為了。而事實上,紀律教育和創新教育之間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
四、 怎樣保護孩子的創造性
1、保護孩子的新奇性。有這么一個故事,幼兒園的老師問一群孩子:“花兒為什會開?”
第一個孩子說:“花兒一伸懶腰,就把花骨朵給頂開了!
有二個孩子說:“花兒睡醒了,它想看看太陽!
有三個孩子說:“花兒想跟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哪一個穿的衣服漂亮!
第四個孩子說:“花兒想看一看,有沒有小朋友把它摘走!
第五個孩子說:“花兒也有耳朵,它想出來聽一聽,小朋友們在唱什么歌!
多么神奇而又豐富的想象!假如這個老師只是用原先準備的簡單得有幾分枯燥的答案──“花兒為什么會開?”“因為天氣變暖和了!”作為統一答案,那么其結果又會如何?所以說,大凡有遠見的人不僅能理解孩子的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還會保護甚至鼓勵孩子的這些想法。作為老師,我們更應有這個遠見。
2、倡導發散思維。我曾經做過這樣的訓練: 假如世界上沒有了老鼠,那會什么樣?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
人類將無法再利用小白鼠做實驗;
再也不會有鼠疫,與老鼠有關的物品將會消失;
“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意思將難以理解;
世界迪尼斯公園將少一個人們熟知的卡通人物;
十二生肖就讓人難以理解;
糧食的總產量將大幅提高;
貓就成了人們餐桌上很正常的食物;
狗就不能多管閑事了。
面對如許多的回答,我們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嗎?顯然不能。
如果說過去我們習慣于給學生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是受考試命題的制約的話,那么所幸的是,今年新修訂的教學大綱和已經實行的新教材都非常重視答案的多元化,課后練習已沒有統一答案。老師們,請本著為我們的未來負責,放開學生思維的翅膀,激活學生的創新意識吧。(本文發表于“全國教育類核心期刊《班主任》2002/4)
作者郵箱: hnytlilin@tom.com
[孩子的創造性是怎樣喪失的(網友來稿)]相關文章:
1.陪孩子的句子
4.
5.
7.牽掛孩子的句子
8.教育孩子的好句子
9.關愛孩子的詩句
10.對孩子的祝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