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強 jiangshan001@sina.com 河南新鄉市二中
最近,教師的流動成為社會特別是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廣東、上海等發達地區人才引進使教育界受到強烈的震動。面對教師的流動,大家各陳己見,莫衷一是。然而“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的改革為人才的流動提供了基礎,教師流動已是大勢所趨。
教師流動并不可怕,可怕是舊的人才觀。《中國青年報》曾以《告別人才物美價廉的時代》為題,為人才流動政策吶喊。今天,我們也可以預言,教師物美價廉的時代也將一去不復返了。而教師自主流動將為中國教育帶來新的變化,成為提高教師素質的,推動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提高教師的素質必須首先實現教師專業化。教師的自主流動是教師的專業化的重要條件。教師的自主流動與教師的專業化,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然而二者卻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沒有教師自主流動,教師的專業化只能是停留在表面,只能是某些專業人士的一相情愿。
一、教師的自主流動是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走上專業化的動力。
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的原因有很多,缺乏進取精神,工作被動也是影響教師專業化的重要原因。目前的體制下,學校普遍缺乏人事權和財權,干事的進不來,不干活的出不去,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甚至會干的不如會說的,會說的不如會溜的。在這種體制下,教師缺乏動力,學校缺乏活力,又豈能奢談教師的專業化。正如面對目前教師流動,影響教學秩序時,一位校長所言:“我真的感到無奈,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流動是可以理解的,可悲的是我們作為校長面對流動,我們無能為力,我們沒有財權,我校的所謂‘干多干少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的獎勵,只是一個象征,這對優秀教師是不公平的。”
而教師教師的自主流動首先是一場人事革命,它必然要打破現有的人事制度,盤活教育資源,使優秀教師得到應有的尊重和待遇。同時能進一步推進校長負責制,讓他們真正做到“感情留人、事業留人,待遇留人”,使大量的優秀教師留下。
而教師的自主流動,將徹底打開了學校的大門,使想干事的進來,不干事的出去,真正做到“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對于在職的教師來說,無論是走還是留,都必須首先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他們會切實的認識到僅靠“時間戰”“題海戰”“拳頭”是很難真正獲得同行的認同,必須在教科研上下工夫,從而使“教師專業化”目標得到落實,提高教師素質,推動教育的發展。
二、教師的自主流動是教師事業心和敬業精神的提高以及獲得職業認同感的內在動力。
我們教師隊伍中有大量具有高度事業心和敬業精神的教師。然而,在這種敬業的背后,隨處可見的是得過且過,當一天和尚撞一鐘的“和尚型”教師。他們沒有職業認同感,沒有成就感。“走進師范門,就是公家人”。有的教師可能一開始就不喜愛這一職業,但為了生活,不得不硬著頭皮干,整天牢騷滿腹,其痛苦可想而知,工作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也在意料之中。這種教書態度結果是害人害己,而自主流動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有人擔心自主流動會影響教師的事業心,"一些學校的少數教師為獲得跳槽的資本,往往想盡辦法提前獲得職稱、爭搶研究生學歷進修的機會,甚至拉關系走后門以得到外出培訓的機會等"。從中我不斷沒有看到影響教師的事業心的因素,反而看到可貴之處.如果我們教育多一點這樣搶著學習進修的教師,我們的教育就有希望了.
所以我認為教師自主流動帶來效果恰恰與某些人想的相反.真正熱愛教育,愿為教育奉獻一切的教師,他們付出的愛必然能得到良好的回報。對教育的愛,使他們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教學效果優異,地位高,待遇高,對自己是鼓勵,對熱愛教育者更是鼓勵。
對教育職業的認同感,使他們決心終身以教育為業,樂在其中,這比簡單的提“做教育家”更具有現實意義。大量的"職業化""專業化"的教師以及教師儲備將成為教育發展綿綿不絕的動力.
三、教師的自主流動是提高教師待遇和地位的重要的途徑,惟有如此才能真正促進教師走上專業化。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四”大以來,教師的待遇和地位有明顯提高。然而,做為教師,我們能感受到這是遠遠不夠的。做為語文教師,我們最有感觸。一位出色的語文教師是要堅持科研,不斷學習的,惟有如此,才能不掉隊,才能真正站在知識的前沿,給學生以更多的知識和能力。然而,對我們這一個中等城市來說,每月1000元的工資,上網費、購資料費要花去工資的近一半。教師的自主流動,能平衡各地教育投資的差異,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待遇,為教師的專業化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
同時,教師的自主流動使教師成為一個自由人,一個依靠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生活的人,可以改變目前社會對教師的偏見,使教師的專業化得到社會的認可,進而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
四、教師的自主流動才能真正提高農村教師的地位和水平。
可以說,在教師的自主流動中,農村和農村教師都處于劣勢。農村教育投入少,條件艱苦,工資無保障,這些都制約了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的教師相對來說,素質較低,在競爭中也處于劣勢。這些問題的解決,更需要教師的自主流動。
近幾年,農村教師工資拖欠嚴重,農村教師的積極性受到嚴重的挫傷,但問題的解決并非是政府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一方面是一些地方政府辦公樓豪華氣派,鄉鎮領導隨意揮霍;另一方面嚴格限制教師的流動,對外出任教討生活的教師予以開除。“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試問,農村教師的地位又如何提高,又怎么讓農村教師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心。還有一些地方更是寧要初中畢業代課的,不要師范畢業正式的,不就是因為能省幾個小錢,對那些領導來說,教育又算個什么東西?
自主流動是對付那些不重視教育,不尊重教師的部門和領導的最好的辦法,“釜底抽薪”,對農村的孩子來說,暫時損害較大,但帶來的將是更好的教育。
教師的職業道德并非是要把教師“圣人化”,在今天市場經濟時代,教師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也是無可厚非的。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運用經濟規律來辦教育。現代教育的最突出的特點是“尊重人”,那種漠視教師的人格,損害教師的利益者必將受到教師的唾棄。
[讓教師不再物美價廉(教師中心稿)]相關文章:
5.教師德育演講稿
8.校運會教師加油稿
9.教師節演講稿
10.致教師接力賽加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