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綺筠
語文自學輔導教學,其目的是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激發、促進、鍛煉并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這是和高中語文新大綱的要求相吻合的。而在教學過程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手段,運用電腦交互功能,將圖、文、聲、像等各種教學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為學生開闊視野、激發興趣、啟迪思維提供了條件。
-ヒ弧⒏咭揮鏤淖匝Цǖ冀萄е卸嗝教迨侄蔚腦擻
-フ攵愿咭揮鏤男陸灘牡奶氐慵靶麓蟾俚囊求,筆者嘗試在自學輔導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在這一年的嘗試與實踐中,我有下面的體會:
-ィㄒ唬┰擻枚嗝教蹇渭,能很好地在“啟”的環節中創設教學情境,給予學生良好的文學熏陶,有助于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
-ァ捌簟筆親匝Цǖ冀萄е械氖滓環節。通過“啟”來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強化主體意識,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還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品格的形成、視野的開闊有極大的影響。高中語文新大綱也特別強調“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要重視積累、感悟和熏陶”。而多媒體教學軟件則充分利用了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充分的教學情境,力求使學生處于眼動、耳動、腦動的思維和情緒的興奮狀態,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使學生從中受到良好的文學熏陶,提高了文學審美情趣,很好地培養和拓展了學生的語文思維。
-ジ叨冊新教材《滕王閣序》是一篇千古傳誦的美文。在“啟”這一環節中,我們可以在課件中引入著名表演藝術家孫道臨在滕王閣現場錄制的配樂朗誦,通過多媒體技術,讓學生看到滕王閣的壯麗景色,聽到聲情并茂的誦讀,從視覺、聽覺上引起審美的興奮,獲得審美的愉悅性;然后要求學生高聲朗誦課文,體會駢體文的特點,并盡力記住一些自己認為美的句子,把學生的審美活動從感性引向理性,使他們能獲得更深層次的審美享受。學生受到了文學的熏陶、美的熏陶,對課文進行鑒賞的渴望油然而生。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能很快地記住文中的一些名言美句,就是學習熱情被極大地激發出來的明證。這時再對課文進行講授,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如果仍然按照以前的串講方法來講這篇課文,審美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
-ビ秩緗彩凇兌文嚼字》一課時,通常學生會對文中作者提到的“《史記》‘李廣射虎’的改寫”與“推敲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較難理解。于是我先讓學生看了這兩個故事的動畫,激起了他們的興趣,然后提問:“《史記》原文好還是后人改寫的文字好?為什么?”“賈島詩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為什么?”這時,猶如投石擊水,迸濺起陣陣漣漪,學生的思維興奮了起來,紛紛暢所欲言,發表了許多獨到的看法。接著,我再讓他們認真閱讀課文,看看作者的精辟見解。這樣,課文的學習難點迎刃而解;同時,在研讀的過程中,學生也不禁對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及文學修養敬佩不已,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ィǘ)運用多媒體課件,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有助于在“讀-練”環節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ッ攔的一位教育家說過:“在世界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創新思維能力是最主要的競爭力,不具備創新思維勢必會在競爭中失敗。”高中語文新大綱也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創新精神”“重視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多么重要。而想象力和聯想力是創新思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更是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的智能因素。在“讀-練”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多媒體課件將圖、文、聲、像等各種教學信息有機地組合在一起,它豐富的表現力引發了學生無限的遐想,激發了學生無窮的想象,從而使他們思維高度活躍而引發創新的火花。
-ダ如在學習《胡同文化》一課時,大多在廣州土生土長的學生對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一點也不了解,更談不上理解其文化內涵了。因此我通過互聯網留心搜尋了許多資料,上課時一一展現給學生看:北京最長的胡同、最窄的胡同、最古老的胡同、北京的四合院及其結構示意圖……當這些學生們平時未曾履跡也難得一見的新奇資料展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不禁發出了陣陣贊嘆聲;在“讀-練”過程中,我還特意以一段三弦樂曲作背景音樂,讓學生點評課文時能沉浸在濃郁的“京味”當中。通過這些感性材料,學生們的想象力被極大地激發起來了,而對于胡同文化方正、封閉、保守等特點也就很容易理解了;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們在點評中竟然還大大地發揮他們的聯想能力,結合嶺南地區的地域、人文環境,提出“騎樓文化”“茶樓文化”“榕樹頭文化”等新概念,使人對他們的創新意識贊嘆不已。多媒體材料的展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聯想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注意到了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提出了許多新奇的想法和獨特的見解,這的確是傳統教學手段難以比擬的。
-ィㄈ)在自學輔導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不僅改革了學生的學習觀念方式,也改革了他們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品質。
-ビ鏤淖匝Цǖ冀萄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外因(教師的教)通過內因(學生的學)起作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是這種教學理念的外化形式,它不僅表現為教學的方法及組織形式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創設最佳結合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索取教學資源,汲取所需營養,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ピ諮習《逍遙游(節選)》一課時,學生難以理解課文艱深的文言和莊子深奧的哲學思想。我就在課件中引入了蔡志忠的漫畫,通過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幫助學生們閱讀和理解;學生們往往對古文背誦感到困難,我就在課堂上放映與課文意境一致的精美圖片,并播放抒情的音樂,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完成背誦的任務……學生由“苦學”變成了“樂學”,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學生的大腦處于積極興奮的最高點,大大提高了他們的自學能力。課件信息的開放性又使學生從記筆記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來,提高了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給學生以更多的思考空間,提高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ザ、有關課件設計的幾點思考
-ズ痛統教學方式相比,語文課堂教學使用多媒體課件有其巨大的優越性。但是,在課件設計中,我感覺到以下兩點是值得注意的:
-ィㄒ唬┎牧系難∪∫有助于教學目的的實現,不要把課件變成材料的堆砌。
-ァ渡衿嫻募光》是一篇比較長的說明文,在講這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對極光現象十分陌生,一般的做法是在“啟”的環節中充分展示搜集到的許多在世界各地所拍攝的極光圖片。神奇美麗的極光當然會引來學生的陣陣贊嘆,但是,當他們看完圖片回到枯燥的課文學習時,卻覺得索然無味了,課堂氣氛馬上沉悶了下來。但如果我們注意多媒體材料的組織和安排,就會收到完全不同的效果。在“讀-練”環節中,我們扣緊說明文學習中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這三個要點,把手頭的圖像資料進行分類播送,如在展示第一部分資料后,讓學生評點極光的特點;再展示第二部分,讓學生評點極光形成的原理;然后展示第三部分,讓學生嘗試自己進行說明,然后和課文的說明語言進行比較,體會課文說明語言的特點。這樣組織和安排多媒體材料,就顯得有張有弛,有節奏地調動著學生的學習情緒,實現了學習目標,達到了較好的學習效果。可見,設計和使用多媒體課件,只有注意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去選取適當的材料,以及注意材料展示的方法和手段,這樣才能真正獲得課堂教學的成功。
-ィǘ)課件的設計要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開發,不要把課件的設計停留在展示學習內容上。
-ト綣多媒體的運用只是簡單地利用電腦展示講授的內容,那只是把“板書”變為“電腦書”、把“滿堂灌”的“口灌”變為“電腦灌”,只能是“新瓶裝舊酒”,和以前“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方式并沒有本質上的改變。在課件設計中,只有以“學生為本”的宗旨為指導,注意強調學生自學能力的開發,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發揮多媒體的優勢。
-ダ如,在講錢鐘書的《讀〈伊索寓言〉》一課時,在“啟”的環節中我先給學生看了一段中國古代成語故事“南轅北轍”的影像資料,然后引發同學討論這個故事的含義。討論中,同學們很快形成了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這個故事諷刺了那種目的和行為完全相反的人;另一種意見則認為這則故事贊美了執著追求的精神。我在肯定同學們積極思考的同時,向大家指出,他們對這則故事的兩種看法都有道理,這提示我們要注意從多角度考慮問題。以此為出發點,我再指導同學們從多個角度去思考課文中提到的幾則寓言的含義,并理解錢鐘書先生寫作本文的主旨。在這節課中,影像資料的引入引發了學生的興趣,關于“南轅北轍”故事的討論促進了學生的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由大家都熟悉的中國成語故事到不太熟悉的希臘寓言故事的討論,則是一個思維的深究過程。上完這節課后,我感到,與只把課文的要點(如每則寓言故事的本意及其引申義等)一大段一大段地搬到到電腦上的做法相比,這樣安排材料,更能促進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收獲更大。
-ジ咧杏鏤男陸萄Т蟾俚陌洳己褪┬幸約案咭揮鏤男陸灘牡鈉粲茫給我們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自學輔導的教學方式和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結合,能充分發揮現代化教學技術的優點,多層次、多角度地呈現豐富的教學內容,大大增加了課堂的容量,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同時,教學模式的改變也直接導致了學習方式的改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大大加強,在開發和促進學生思維的同時,真正促進了學生素質得到全面的發展。
中國基礎教育21世紀
[高中自學輔導教學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與思考]相關文章:
2.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論文
4.多媒體教學課件
10.多媒體的教學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