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 2002-12-12 記者 董碧水 通訊員 葉文
“一邊是窮國辦大教育,困難重重,一邊是發達國家現成的成功經驗卻推不開。”浙江省諸暨市天馬實驗學校高中學生倡議的課本轉續使用(本報12月5日報道),引起浙江省教育界熱烈反響,紛紛為這一倡議鼓掌叫好。在浙江省教育廳日前召開的課本轉續使用實施研討會上,浙江省總督學魯林岳說:“天馬學生的倡議做了一件教育行政部門一直曾想做而未做的事。”
教育界人士認為,把中小學生的課本留下反復使用意義深遠,無論是環境效益、經濟效益還是對學生的教育意義都無可挑剔,值得嘗試。景寧畬族自治縣教育局一位副局長說,在該縣學生中住校學生已占一半,寄宿制學生從周一拎著咸菜到學校,一吃就是一周,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如能把課本的錢省下來用作改善營養,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學生更具實際意義。”
盡管一致叫好,教育界人士也認為,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做好教材的穩定工作,同時必須改變長期形成的讓學生在課本上涂涂劃劃和做作業的習慣。他們認為,就目前而言操作有相當的難度。
原因之一是形勢多變帶來的教材內容變動頻繁。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董惠銘說,美國、日本等國學生課本能用上5年、10年,他們的教材相對穩定,是只讀本,不能在上面做作業,也只有這樣,課本才可以做到轉續使用。
同時,我國傳統的教育方式中,“讀、劃、批、注”一直是老師教給學生的讀書方式,隨便翻開學生的課本看看,就會發現學生的課本上大都被劃被寫得密密麻麻的,他們用各種筆各種符號作著各種各樣的批注。而一位到過國外考察的中學老師介紹,像美國中小學生的課本是比較整潔的,除了有些舊,基本上與第一次使用時差不多,似乎可以說,美國中小學生的課本是只用來“閱覽”的。
“國外的課本往往具有歸納性、啟發性,我國的課本是演繹式的,一切知識點都從中引出。”一位老師說,這一差異,使得學生對課本的依賴性也不相同,我國學生不能像美國學生那樣只對課本進行“閱覽”,學生必須對課本“詳加研究”,留下深深的個人“印痕”。這些“印痕”顯然不太適合日后給新一屆學生使用,因為這樣就無法滿足新一屆學生們必須留下自己新的印痕的需求。近些年,為了減少學生負擔,又把許多小學的課本和作業連在一起,學生都直接在課本上做作業。因此,杭州市學軍小學校長楊一青說,要讓學生改變已經形成的在課本上涂涂改改的習慣,現行教材的編排、印刷也必須要改革。
教育專家認為,課本能不能反復利用,是由課本的使用方法所決定的,課本的使用方法,又是由教育方法決定的。倘若教育方法不變,就算是有關部門發布一道命令,要求中小學教材反復使用,也難以收到實質性的成效。
楊一青也指出,要大面積實行課本轉續,家長的觀念也需轉變。家長不支持,此事就難以實施。
除此,董惠銘認為,課本轉續還會影響出版、發行等部門的利益。據了解,與教育相關的出版發行部門70%的利潤出自教科書。
而有關人士還是認為,課本轉續使用,至少有三個好處,一是使學生從小就養成好的思想品格和行為習慣,懂得勤儉自律替他人著想;二是培養生態保護意識,絕不浪費造福人類的森林資源;三是減輕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
“課本轉續使用意義很大,但阻力不小。”魯林岳說。據悉,浙江省盡管向中小學校推介天馬學校的做法,但課本轉續使用不搞強制推行,把推行與實施分開,部分學校和地區可先以學校為單位,試行一段時間。“此事涉及千家萬戶,解決觀念問題需要時間”。
[把課本留給下屆同學難在何處]相關文章:
1.課本窮人的課件
2.高中課本英語課件
3.把好位置留給別人
4.國學課本讀后感
5.社戲課本閱讀答案
7.國學課本的讀后感
8.木蘭詩的課本劇
9.課本劇教學計劃
10.我愛語文課本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