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教你學會給新新人類做父母

發布時間:2016-10-2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中國青年報     2002-12-11     馮玥 

 

  “哈佛女孩”、“牛津男孩”的故事,一度被不少望子成龍的父母奉為教子寶典,而這本《家有新新人類》,雖然作者也是一位父親,兒子同樣在國外留學,展現的卻是另一種全然不同的教育觀念。 

  作者武斌,畢業于南開大學哲學系,現為遼寧社科院研究員,作為父親,他希望兒子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至少要拿到博士學位”。武斌給兒子取名叫“阿蒙”,取“吳下阿蒙”之意,希望孩子勤勉好學,奮發有為。然而,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這位父親開始對自己的(也可能是不少家長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進行反思。 

  他認為,像兒子這一代生于20世紀80年代的“新新人類”,是在改革開放、全球化、多元化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充裕的物質條件、相對開放和寬容的社會環境、使得他們在價值觀、生活態度、行為準則等方面,都和作為父母的“我們”這一代,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作者開始懷疑,“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希望是否尊重了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我們這一代人的思想觀念是否能為他們的生活提供有價值的指導?”“我所據以‘說話’的原則和價值觀,是否能有效地應用于他們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基于這種想法,當看到兒子染了一片像攤雞蛋餅一樣的黃發、耳朵上掛著兩個金燦燦的耳環、胳膊上刺了文身之類的舉動時,作者雖然“不喜歡”、“看不慣”,但并沒有動用家長權威禁止兒子的行為,而是聯想到,這些舉動,與自己當年用牙膏刷白球鞋的鞋面一樣,其實都反映的是年輕人的“體像意識”。 

  雖然,作者認為自己“作為家長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因為兒子并沒有按照他所設想和期望的樣子成長,但是他驕傲于兒子的“愛思考”和“比較有上進心”,盡管兒子“不屬于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在作者看來,“新新人類”缺少一些“形而上學”的東西,他們的靈魂不再時時仰望星空,而更專注于腳下的大地;他們不愿思考抽象的道德律令,更關注現實的物質世界,但“他們的內心并不缺少人類的善良、愛心與正義”。 

  教育孩子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使他們更好地生活,所以,作者主張“盡可能尊重他們自己的選擇”,“讓他們自己去摸索和思考”。 

  人們總想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告訴下一代,希望他們少走彎路,少受挫折,但生活的真諦卻是要每一個人去親身體驗和感悟。所以盡管“可憐天下父母心”,孩子總還是要經歷種種成長的煩惱、選擇的沖突,經歷失敗、挫折、痛苦,也體會夢想、希望和屬于他們自己的快樂。 

  這本書,講述的就是一個家長眼里的新新人類成長的故事。對于那些只想培養孩子進哈佛、牛津的父母,它也許不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但對于那些希望和孩子建立起平等、有效的溝通與交流關系的家長們,這本書,可能有頗多可借鑒之處。 

  《家有新新人類》武斌著 時代文藝出版社 2002年10月

 

[教你學會給新新人類做父母]相關文章:

1.運動會給老師加油稿

2.

3.教你折紙燈籠怎么做

4.孩子3歲之前,父母都應該這樣做

5.父母這么做,拯救“玻璃心”的孩子

6.父母這樣做,讓孩子主動學習

7.當孩子被欺負,父母該怎么做

8.展會給客戶的邀請函

9.校運會給長跑運動員加油稿

10.管教孩子最好的方法,優秀的父母都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