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網 2002-12-05 田泉
識字在小學教育中一直比較受重視,但成效并不明顯,很多小學畢業生在漢字的掌握上仍不過關。相反,卻有一些學齡前兒童在識字方面獲得成功。曾有媒體報道一位父親在女兒很小的時候就用自己發明的“手指描紅識字法”教她識字,使女兒5歲時就認識了2000多個漢字。這位父親教女兒識字的方法很簡單,成效很顯著,這會給我們的識字教育以有益的啟發。識字難,究竟難在哪里?為什么有的小學生用了6年時間識字還不過關,而有的學前兒童用一兩年的時間就能獲得成功?顯然,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存在著問題,識字教學在認識和作法上走入了誤區,其中隱含著巨大的浪費。盡管義務教育階段識字任務定得很低,且投入時間、精力巨大,但識字教學的效率卻十分低下,嚴重阻礙了我國青少年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的發展,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漢字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拼音文字有本質的不同。拼音文字是一個與所記錄語言相獨立的符號系統,它的功能是客觀地記錄語言的語音面貌。漢字的形體是按詞義來設計的,再與詞的讀音掛鉤,形、音、義融為一體,同時負載漢語的意義內容與聲音形式兩個方面,這就比拼音文字多了一項功能。學習拼音字母掌握的是記音工具,識認漢字是積累漢語詞匯的過程。漢字負載的信息量大,功能齊全,自然比拼音文字難以識認和書寫,但從對于所記寫的語言的了解和掌握來說,是更加深入和全面了。所以不能簡單地說漢字難認難寫。外國人學習漢語,從學習漢字入手,進步很快,就是這個道理。
漢字與漢語的特殊關系決定了識字的基本規律。遵循漢語和漢字的內在規律,首先應確定識哪些字。單音詞使用時間長久、構詞能力極強,是漢詞匯中的根詞部分。識認漢字首先應掌握記寫這些根詞的漢字,再由此擴大到記寫基本詞匯的漢字,最后才識認記寫一般詞匯的漢字。這樣確定識字的字種和字量,能夠保持學生的語言和識字能力同步發展。而目前識字范圍的確定多以漢字的使用頻率為根據,這并不可靠。有些漢字使用頻率高,如一些虛詞,但它們的構詞能力差,生命力不旺盛,文化含量低,從詞匯的持續發展看并不適宜。
識認漢字的過程和方法也要以漢語和漢字的關系來觀照。識認漢字本質上是積累詞匯的過程。這和掌握拼音文字的拼寫法根本不同。我國受西方語言理論的影響,漢字研究注重區分語言符號與記錄語言符號的兩個系統。識字教學中把漢字作為一個個孤立的符號對待,各個擊破地掌握漢字的音、形、義,不是按照詞義系統的引申派生關系來掌握漢字的發展分化情況,而主要從漢字的形體書寫入手,按照筆畫筆順、間架結構等等,一個個漢字機械地練習記憶。這種作法嚴重割裂了漢字和漢語的關系,喪失了漢字最本質的功能,難免事倍功半,效率低下。這種情況造成了大量的教育資源浪費,必須及早扭轉。
[小學生識字究竟難在哪里]相關文章:
1.識字教案日月水火
2.識字寫字課件
3.識字教學課件
6.天地人識字教案
7.識字寫字教學課件
8.識字教學計劃
9.究竟的同義詞
10.究竟的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