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培養人性是教育的最低標準

發布時間:2016-5-14 編輯:互聯網 手機版

                  光明網     2002-12-05     曹保印 

 

  據報載,某地幾名學生私自到一處魚塘內游泳。在此期間,同學因體力不支,在水中掙扎,生命垂危。已上岸的4名同學因為害怕老師和父母責備,置同學的生命不顧,任其溺死,并將其衣服藏在南瓜地里。 

  《三字經》上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對這個傳之廣遠的樸素而又古老的道理,即便是目不識丁的鄉野村夫也不難理解和接受,可是本性純樸善良并且已經在接受著現代文明教育的4個孩子,對同伴的生命毀滅卻采取了置之不理甚至藏衣滅跡的態度。這就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沉痛反省:是什么樣的東西扼殺了孩子們“性本善”的天性? 

  俄羅斯著名思想家別林斯基曾說過:“我們會成為木匠,會成為鉗工,會成為工廠主,但會不會成為一個人還是個問題!”筆者對它的理解是:盡管教育可以傳授給人改變自己命運的知識,但這種看似有無窮力量的單純的知識教育能否使人成長為有著博大的慈悲心、高尚的道德倫理與精神境界的真正意義上的大寫的人,還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事實上,縱觀那些在人類歷史上留下過哪怕是一絲痕跡的“名人”,無論其是留芳千古的“英雄豪杰”,還是遺臭萬年的“奸臣賊子”,哪一個沒有汲取過知識的力量?從這個角度上說,知識既可以讓人上升為普渡眾生的天使,也可以讓人墮落成荼毒生靈的魔鬼。 

  正是基于知識的這種雙刃性,不管是主張“人之初,性本善”或“人之初,性本惡”的中國的古圣先賢,還是奉行“知識就是力量”的西方的學士哲人,無不把培養高尚的人性作為教育的最低標準。他們認為,只有當人具備了高尚的人性并將其時刻實踐于自己真誠的行動之后,知識才能成為人創造而不是毀滅美好世界的力量。前蘇聯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就指出:“我們所創造的一切都是為人著想的。如果人不能給人以幸福,那么任何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也不會給人帶來幸福。” 

  然而,文首提到的這起事件卻以其不容置疑的悲劇性信號警示當前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是什么樣的東西扼殺了孩子們“性本善”的天性?不是別的,正是在傳授知識與培養人性方面的教育的失衡!未成年的孩子犯下的錯誤,是可以被原諒的,可擔負著“百年樹人”這個神圣職責的教育工作者卻必須從中汲取沉痛教訓

 

[培養人性是教育的最低標準]相關文章:

1.校園人性化標語

2.關于人性的優美句子

3.隨筆感悟:錢與人性

4.描述人性格的成語

5.用于教育的故事

6.數學教育的論文

7.描述老年人性格的成語

8.2017關于形容人性格的成語

9.人性論的讀后感

10.個人性格自我介紹